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63篇
  免费   983篇
  国内免费   1951篇
测绘学   709篇
大气科学   239篇
地球物理   730篇
地质学   4246篇
海洋学   3051篇
天文学   43篇
综合类   499篇
自然地理   680篇
  2024年   85篇
  2023年   268篇
  2022年   323篇
  2021年   317篇
  2020年   284篇
  2019年   317篇
  2018年   277篇
  2017年   281篇
  2016年   318篇
  2015年   306篇
  2014年   520篇
  2013年   327篇
  2012年   442篇
  2011年   398篇
  2010年   377篇
  2009年   408篇
  2008年   419篇
  2007年   343篇
  2006年   412篇
  2005年   305篇
  2004年   279篇
  2003年   277篇
  2002年   263篇
  2001年   258篇
  2000年   240篇
  1999年   207篇
  1998年   191篇
  1997年   213篇
  1996年   177篇
  1995年   180篇
  1994年   175篇
  1993年   172篇
  1992年   169篇
  1991年   189篇
  1990年   170篇
  1989年   152篇
  1988年   21篇
  1987年   23篇
  1986年   18篇
  1985年   32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13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3篇
  1978年   2篇
  1975年   5篇
  1958年   3篇
  1941年   1篇
  192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1.
Since Late Proterozoic era, the Korean Peninsula has been evolved into a state with relatively stable regions and orogenic belts which were developed differently each other. The Late Paleozoie (Late Carboniferous-Early Triassic) sediments are well developed in the Korean Peninsula, and called the Pyongan System. The Pyongan System from Late Carboniferous to Lower Triassic is distributed in the Pyongnan and Hyesan-Riwon Basins, and Rangrim Massif, and divided into Hongjom ( C2 ), Ripsok ( C2 ), Sadong ( C2-P1 ), Kobangsan and Rokam (Taezhawon) (P2-T1) sequences. The sediments of the Tumangang Orogenic Belt are called Tuman System which is composed of the Amgi Series, consisting of elastic formation with mafic effusive material, overlaid by the Kyeryongsan Series, consisting mainly of marie volcano sediments. The Songsang Series which rests on the Kyeryongsan Series mainly consists of elastic formation with minor felsic effusive material. In the Tumangang Orogenic Belt the tectonic movement, called Tumangang Tectonic Movement, occurred in the Lower Permian-Lower Triassic.  相似文献   
112.
海底沉积物物理特性参数的研究对海洋资源开发、海底工程建设、海地测绘、海洋灾害预报、海底历史研究、航运国防等具有重要意义.它可由对出海采样的样品直接进行土工实验获取,或者经测量得到的声学特性参数表征.目前海底沉积物探测主要以声学测量为主,通过接收透射、反射、折射的声波后提取出声学特性而成,包括压缩波速、切变波速(液体不存在)、声波阻抗、声衰减.针对传统的走时法由于人工读取起跳点造成声速的精确度不高这一特点,引出小波分析方法读取起跳点,应用小波分解原始信号得到的细节信号的模极大值连线来确定原始信号的畸变点,从而确定为接收声信号的起跳点以计算声速.  相似文献   
113.
114.
沉积物粒度参数的无偏估计及其在长乐海岸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数理统计方法对粒度参数进行无偏估计,使之较以往参数估计更符合无系统误差的这一估计量的评选标准,并用这一方法对长乐东部海岸的风沙进行了系统的粒度参数分析,结果表明长乐海岸风沙沉积物的主要粒级为细沙,分选好,偏度为近对称,峰态很窄等特征,说明研究区域海岸风沙的搬运风动力主要为NE向、而且动力强度较稳定。  相似文献   
115.
东海内陆架泥质区中全新世环境敏感粒度组分的地质意义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尝试恢复了中全新世东亚冬季风表现出的太阳活动以及ENSO周期变化。通过对东海内陆架泥质沉积区EC2005孔进行粒度分析以及AMS碳-14测年,对高分辨率敏感粒度资料揭示的中全新世近700a(距今5.2~5.9ka)东亚冬季风记录与GRIP冰心氧同位素记录的气候变化进行了对比,良好的对应关系说明,东亚冬季风变化与格陵兰冰心揭示的古气候变化有某种内在联系,期间东亚冬季风的增强得到了良好的区域性响应,同时又具有全球性背景。中全新世东亚冬季风具有明显的周期变化,主要表现为62,11a的太阳活动周期以及与现代ENSO周期相似的6,5a周期。东海内陆架EC2005孔泥质沉积物揭示的中全新世东亚冬季风变化与格陵兰冰心氧同位素记录的良好对应说明两者有相似的发生机制,可能是太阳活动以及古ENSO对全球气候系统的影响所致。  相似文献   
116.
模糊ISODATA聚类算法在声速剖面自动分类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贾延峰  笪良龙  谢骏 《海洋科学》2009,33(12):103-105
依据中国海浅海区30′按月历史统计声速剖面数据,通过归一化处理和Akima差值采样得到梯度剖面,建立起各方区按月归化后的声速剖面分层梯度样本集,并采用模糊ISODATA聚类算法对声速剖面进行聚类分析.通过对分类结果和类内总方差和的分析表明,聚类参数m值在1.1~2.1之间,并以最远邻系统聚类法结果为初始类中心的模糊分类效果较好.应用该方法对海洋中的声速剖面进行自动分类和区划对海洋环境的战术应用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17.
报道了用王水-HF溶样,ICP-AES同时测定海洋沉积物中18种常量、微量元素的方法.该方法简便、快捷,其准确度、精密度及检出限均好.  相似文献   
118.
栉孔扇贝大量死亡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1~2003年,对养殖的栉孔扇贝进行了较系统地流行病学调查研究.以栉孔扇贝养殖集中海区长岛县亚美扇贝养殖场为定点调查和样品采集点.调查内容主要包括栉孔扇贝各养殖期的死亡率和可疑病原生物检测,同时对pH、溶解氧、温度、盐度等环境理化因子进行连续监测.调查结果显示:栉孔扇贝在养殖初期幼贝阶段死亡率较低,随后死亡率逐渐升高,至8月24日月死亡率达最高点71%.9月份以后死亡率开始下降.至10月份累积死亡率达90%以上.对环境理化因子的调查显示,pH、溶解氧、盐度的变化幅度不大,与扇贝死亡率无明显相关性;温度变化与死亡率似有一定的相关性,即高温(月平均23℃以上)可能是养殖栉孔扇贝重要的环境胁迫因子.通过对可疑致病性生物因子的调查研究及病理学观察表明,栉孔扇贝在养殖过程中可感染多种微生物,其中原核微生物类立克次体(RLO)在养殖过程各生长阶段均可检出,其感染率和感染强度与扇贝死亡率呈现一致的趋势.在病原病理检测中,发现RLO的大量感染与组织细胞严重病理损伤密切相关.在病原生物检测过程中,除RLO以外还发现有类枝原体原核生物(MLO)和类病毒(VLP)寄生.RLO的人工感染实验结果说明RLO是栉孔扇贝重要的病原菌.结合感染率和死亡率、感染强度和组织病理学的相关性以及感染实验的结果分析,认为类立克次体(RLO)可能是栉孔扇贝养殖过程中大量死亡的主要致病因子.  相似文献   
119.
120.
长江口、杭州湾水域沉积物中磷的化学形态分布特征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污染物进入水体后,其最终的归宿行为与赋存状态是当今环境科学研究的重要方向.沉积物中磷形态的研究对了解磷在污水排放过程中的动态循环以及磷酸盐在水体-沉积物界面的迁移转化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2].目前在长江口、杭州湾水域已建成“上海市合流污水一期工程”、“星火开发区污水排海工程”、“上海市污水治理二期工程”等污水集中外排工程.针对该水域的竹园、白龙港和星火污水排放口附近沉积物中磷的化学形态和分布状况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