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26篇
  免费   525篇
  国内免费   784篇
测绘学   238篇
大气科学   1932篇
地球物理   114篇
地质学   502篇
海洋学   191篇
天文学   11篇
综合类   132篇
自然地理   215篇
  2024年   32篇
  2023年   92篇
  2022年   154篇
  2021年   145篇
  2020年   103篇
  2019年   150篇
  2018年   92篇
  2017年   101篇
  2016年   82篇
  2015年   115篇
  2014年   167篇
  2013年   152篇
  2012年   156篇
  2011年   144篇
  2010年   148篇
  2009年   162篇
  2008年   136篇
  2007年   135篇
  2006年   144篇
  2005年   113篇
  2004年   113篇
  2003年   95篇
  2002年   97篇
  2001年   99篇
  2000年   56篇
  1999年   52篇
  1998年   39篇
  1997年   37篇
  1996年   38篇
  1995年   37篇
  1994年   37篇
  1993年   33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5年   1篇
  1936年   1篇
  193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93 毫秒
991.
992.
993.
采用欧拉方法分析盆地东北部夏季3例持续性暴雨过程的水汽输送及其异常特征,并利用拉格朗日轨迹模式模拟计算了影响川东北的主要水汽输送通道,结果表明:(1)不同纬度多系统相互作用对水汽输送的加强,是造成2007年和2010年两例持续性暴雨水汽强度异常大的重要原因。2012年持续性暴雨个例中异常水汽主要源于孟加拉湾和南海两支水汽的共同作用。(2)水汽源地可追溯至孟加拉湾、南海、西太平洋和阿拉伯海。边界层的水汽输送更多是自南海沿华南地区进入川东北;中低层水汽输送路径,或以孟加拉湾进入川东北,或以南海进入川东北,或两者共同作用。在垂直方向上,多条水汽输送通道的相互叠加,促使川东北产生强的水汽通量。(3)每条水汽输送通道在不同的个例中主次作用不一致。同一个例的水汽输送通道并非固定不变,不同降雨阶段可能与不同水汽输送通道对应。  相似文献   
994.
杜梅  李国平  李山山 《大气科学》2020,44(2):269-281
基于大气运动方程组及散度方程,对高原横切变线上扰动稳定性问题以及切变线诱发高原低涡的动力学机制进行了理论分析并用欧洲中心(ECMWF)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对其进行验证。得出高原横切变线是高原低涡产生的重要背景场,切变线以南的水汽输送与辐合对于低涡的诱发作用是大气处于不平衡状态而引起散度场调整的结果,辐合增强区有利于高原低涡生成,低涡中心对应非平衡正值中心,低涡外围为非平衡项负值区。非平衡项负值大值与水汽辐合带的重叠区对降水落区有较好的指示意义。当高原南部的西南风带向东或东北方向移动或当低涡下游出现非平衡项负值中心时,低涡亦同向移动。若高原出现气旋式环流并且环流中心与非平衡项正值中心对应时,有利于低涡生成;进一步,当低涡中心与非平衡项正值中心对应且正值中心数值不断增大时,低涡趋于发展加强。  相似文献   
995.
夏季7~8月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上对流层水汽质量的年际异常分布为整体异常型和东西偶极异常型所主导。本文基于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并利用HYSPLIT(Hybrid Single Particle Lagrangian Integrated Trajectory)轨迹模式,分析了两个主导分布型对应的水汽质量向平流层绝热和非绝热传输的异常特征,结果表明:青藏高原上空水汽质量整体偏多(少)时,对应南亚高压和青藏高原地区垂直向上的水汽质量非绝热输送偏强(弱),青藏高原及周边水汽质量向平流层的绝热和非绝热传输均偏强(弱)。水汽质量整体偏多与偏少年,水汽质量向平流层绝热和非绝热传输的主要区域和层次相近,只是水汽质量整体偏多年,水汽质量向平流层非绝热传输的层次略高。当青藏高原上空水汽质量呈西多/东少分布时,对应南亚高压偏西,青藏高原西北、东北侧水汽质量向中纬度平流层的绝热传输偏强,青藏高原南侧高层水汽质量向热带平流层的经向绝热传输也偏强,而青藏高原北侧水汽质量向中纬度平流层的经向绝热传输明显减弱。同时青藏高原主体上空水汽质量向平流层的非绝热传输偏强,而青藏高原南侧高层和北侧低层水汽质量向平流层的非绝热传输偏弱。水汽质量呈西少/东多分布时有相反的结果。轨迹模式模拟的结果证实了水汽质量整体偏多年,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绝热进入平流层的轨迹频次偏多;也证实了水汽质量呈西多/东少分布时,青藏高原西北、东北和南侧绝热进入平流层的轨迹频次偏多,而青藏高原北侧绝热进入平流层的轨迹频次偏少。  相似文献   
996.
本文利用再分析资料、GDAS等资料,引入HYSPLIT模式定性定量地分析泸州9月7~8日特大暴雨过程的水汽输送特征,并对水汽来源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1)该过程是由高空低槽、低涡切变以及低空急流共同影响导致的,强降水发生区域与850hPa低涡位置具有很好的对应关系。(2)影响此次强降水的水汽主要来源于南海、孟加拉湾和贵州、湖南等周边省份,其中周边省份的本地水汽贡献最大,850hPa(1500m)上水汽贡献率达44%,孟加拉湾和南海两者的水汽贡献率也达到了39%。(3)三维空间显示水汽主要来源于850hPa高度附近或以下区域。   相似文献   
997.
重点研究“莫拉克”台风发展并登陆台湾,以及“天鹅”台风消亡阶段两者相互作用的问题。通过诊断分析发现“莫拉克”与“天鹅”移动过程存在双台风涡旋互旋、吸引与合并现象。采用双台风中心连线的垂直剖面移动坐标分析法可揭示出双台风涡度、风场三维结构,演变过程中双台风的涡度、动能强度呈反向变化关系,在双台风生消过程中,动能、位涡场分布存在显著“连体”通道特征。并揭示出双台风涡旋各自生、消过程水汽、动能可能存在的相互影响及其涡旋结构变化的内在关联。对“天鹅”消亡、“莫拉克”引发暴雨过程,采用Flexpart-WRF耦合模式模拟“质点群”轨迹,模拟结果再现了双台风生消阶段“天鹅”台风水汽“粒子群”向“莫拉克”低层气旋式输入通道,且在“莫拉克”涡旋高层反气旋式卷出的三维立体动态图像。通过剔除“天鹅”台风涡旋数值模拟试验进一步印证了“天鹅”台风趋于消弱过程其水汽、动能输送为“莫拉克”台风发展与维持做出了一定贡献。基于以上合成分析、轨迹和数值模拟技术综合分析提出了能揭示“天鹅”消亡、“莫拉克”发展过程能量、水汽输送相互影响的三维物理图像。  相似文献   
998.
《地理教学》2011,(1):57-57
日本人住进高层酒店第一件事是到处查看,仔细阅读酒店的说明,寻找安全通道。日本人的防灾意识很强,除了检查安全通道到底通不通,他们还会模拟走一遍逃生路线。万一发生火灾、地震等突发情况,就可以迅速逃生。  相似文献   
999.
《中国地名》2011,(1):65-67
1、最具格调的马路 衡山路:繁华处的幽静通道 衡山路很出名,虽然与它毗邻的是上海繁华的商业区淮海路和徐家汇,但从某种意义上而言,衡山路更出名。如果说淮海路和徐家汇是肆意蔓延的喧嚣与繁华,那么衡山路则是留守在它们身后的幽静通道。但在幽静中却又不失文化的韵味,细细品下来更让人留恋往返。  相似文献   
1000.
利用江西省气象观测站降水资料、NCEP/NCAR提供的FNL 再分析资料以及GDAS 资料,在分析2020年7月7—10日的梅雨锋连续区域大暴雨过程的环流形势和大尺度水汽特征基础上,引入NOAA开发的HYSPLIT模式,分析了此次连续暴雨过程的水汽源地。结果表明:1) 此次连续性暴雨过程是在梅雨锋暴雨天气形势下,东北冷涡引导冷空气南下与副高北侧暖湿气流在长江中下游交汇形成的;2) 暴雨过程中不同时段水汽通道不相同,前两日以西南方向和偏南方向的水汽输送为主,后两日则以西南方向的水汽通道为主,且水汽通量大值区与强降水有较好的对应;3) 后向轨迹模拟显示暴雨过程水汽轨迹有5条:大部分为1 500 m高度以上源自印度洋的水汽(77.6%),其次是1 500 m高度以下源自印尼群岛中部海域的水汽(13.2%),其他三条路径总和不足10%。4) 垂直方向上,有多条水汽输送通道相互叠加后向暴雨区输送,导致江西上空产生强的水汽辐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