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262篇 |
免费 | 740篇 |
国内免费 | 548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308篇 |
大气科学 | 384篇 |
地球物理 | 383篇 |
地质学 | 3011篇 |
海洋学 | 460篇 |
天文学 | 7篇 |
综合类 | 275篇 |
自然地理 | 72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1篇 |
2023年 | 178篇 |
2022年 | 208篇 |
2021年 | 246篇 |
2020年 | 189篇 |
2019年 | 187篇 |
2018年 | 135篇 |
2017年 | 132篇 |
2016年 | 115篇 |
2015年 | 152篇 |
2014年 | 237篇 |
2013年 | 158篇 |
2012年 | 222篇 |
2011年 | 224篇 |
2010年 | 229篇 |
2009年 | 229篇 |
2008年 | 210篇 |
2007年 | 188篇 |
2006年 | 204篇 |
2005年 | 168篇 |
2004年 | 172篇 |
2003年 | 154篇 |
2002年 | 137篇 |
2001年 | 167篇 |
2000年 | 100篇 |
1999年 | 85篇 |
1998年 | 96篇 |
1997年 | 126篇 |
1996年 | 94篇 |
1995年 | 127篇 |
1994年 | 98篇 |
1993年 | 114篇 |
1992年 | 113篇 |
1991年 | 91篇 |
1990年 | 91篇 |
1989年 | 91篇 |
1988年 | 4篇 |
1987年 | 5篇 |
1985年 | 7篇 |
1984年 | 4篇 |
1982年 | 8篇 |
1981年 | 2篇 |
1980年 | 2篇 |
1979年 | 2篇 |
1962年 | 2篇 |
1961年 | 2篇 |
1958年 | 2篇 |
1955年 | 2篇 |
1954年 | 2篇 |
1941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5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42.
43.
44.
The unique survey in December 1998 mapped the entire western boundary area of the South China Sea(SCS),which reveals the three-dimensional structure and huge volume transport of the swift and narrow winter western boundary current of the SCS(SCSwwbc) in full scale. The current is found to flow all the way from the shelf edge off Hong Kong to the Sunda Shelf with a width around 100 km and a vertical scale of about 400 m. It appears to be the strongest off the Indo-China Peninsula, where its volume transport reached over 20×10~6 m~3/s. The current is weaker upstream in the northern SCS to the west of Hong Kong. A Kuroshio loop or detached eddy intruded through the Luzon Strait is observed farther east where the SCSwwbc no more exists.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during the survey the SCSwwbc was fed primarily by the interior recirculation of the SCS rather than by the"branching" of the Kuroshio from the Luzon Strait as indicated by surface drifters, which is likely a near-surface phenomenon and only contributes a minor part to the total transport of the SCSwwbc. Several topics related to the SCSwwbc are also discussed. 相似文献
45.
运用风险分析理论和方法,以北极东北航道6个关键海峡为研究目标,构建东北航道自然环境风险评价指标体系;针对全球气候变暖以及海冰融化背景下北极东北航道航行安全问题,引入犹豫层次分析方法确定指标主观权重、采用粗糙集思想来确定客观权重,集成得到组合权重。基于所建风险分析模型,对其中3个关键海峡的自然环境风险进行了量化评估和时空特征分析,同时计算了2013年8月份6个关键海峡的风险度,模拟了一条最优通航线路并与同时期永盛号轮船的实际航行线路进行了比对。研究表明:(1)2000-2014年东北航道3个关键海峡自然环境风险均呈现减小趋势,红军海峡自然环境风险减小趋势最大;(2)对比3个海峡海峡自然环境风险度,德朗海峡最低,维利基茨基海峡次之,二者均适合通航;红军海峡风险度最高,且不适宜通航;(3)模型模拟路线与实际航线较吻合,对实时航行路线的选择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46.
47.
48.
本文总结了盛源盆地铀成矿控制因素,建立了盆地铀矿找矿模式;应用物化探新技术、新方法解决了深入找矿的一些基础地质问题,发现了深部矿化信息;分析了工作区地面伽玛、航空能谱及航磁、重力场特征;阐明了工作区水文地质及水文地球化学特征;认为盛源盆地南部寻找白垩系红层覆盖下的深部铀矿化具有一定的前景,应以寻找65、70矿化类型为主攻方向,坝口—燕窠—杀神塘吴家一带为最有希望突破的地区,南源周家地区有必要进一步开展攻深找盲工作。 相似文献
49.
基于2008年6月14日~6月22日期间淀山湖水域实测水文资料探讨了夏季淀山湖水域水文特征。结果表明:(1)淀山湖水域感潮特征显著,潮波主要沿黄浦江上溯经拦路港、淀浦河、石塘港、西旺港传播入湖区,该水域潮汐以M2分潮为主,为非正规半日潮类型,湖区平均涨潮历时4.0~5.3h,平均落潮历时7.0~8.4h,最大潮差基本呈以拦路港为轴心渐次递减的分布格局;(2)湖区水流极弱,垂线平均最大流速介于0.02~0.05m/s区间;(3)商榻至拦路港航道以南水域,潮流往复流特征显著,主流向基本与各入流口门和主要出流口门——拦路港构成的轴线相一致;而商榻至拦路港航道以北水域则往复流性质较弱,涨潮流向相对较为分散;(4)夏季时,风生流和相应底部补偿流是控制湖区水流垂向分布格局的首要因素之一;(5)夏季时,珠砂港、商榻、白石矶和千灯浦等4个口门为淀山湖的主要入流通道,分别占总入流量的40.7%、39.2%、18.2%和1.9%;(6)夏季时,拦路港、淀浦河、西旺港和石塘港等4个口门为淀山湖的主要出流通道,分别占总出流量的84.0%、12.0%、2.5%和1.7%;(7)夏季时,本次测验中未加考虑的部分流量较小的口门流量以及湖面接收的降雨量对于严格的湖区水量收支平衡而言仍是不可忽略的。 相似文献
50.
崎岖列岛海区的水文泥沙及其峡道效应 总被引:26,自引:2,他引:26
崎岖列岛位于杭州湾口北部海域,恰处长江口外海滨段南缘,是最靠近上海的岸外岛屿群(图1).对于近岸海区的水动力和泥沙条件的研究是港口航道工程建设和近岸海洋资源开发的一个重要方面.崎岖列岛海区的水文泥沙特征,是在该地区建设紧邻上海的岸外大型深水港及其航道迫切需要深入了解的重要问题之一.峡道通常是指其两侧为陆地或岛屿,两端与较宽阔海域沟通的狭长的海峡通道.峡道在水动力、泥沙、沉积和地形等多方面所产生的综合效应,即峡道效应.由南、北两列岛屿群构成的崎岖列岛其间水域形成了一定的峡道特征,这对峡道及其周围海区的水文泥沙必然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