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68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5篇
地质学   11篇
海洋学   177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1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9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2篇
  196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南海中部毛颚类的生态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戴燕玉 《海洋学报》1996,18(4):131-136
有关南海中部毛颗类的研究,以往曾有报道过[1~4],但这些研究主要侧重于分类学与分布,而对其生态学研究至今尚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102.
西太平洋北赤道逆流槽上部水域1 000m 以浅分布4个水团:北太平洋热带表层水、北太平洋次表层水、北太平洋中层水和南极太平洋中层水,它们的交界分别位于75、200和310m 深左右。在1986~1987年的El Ni(?)o 事件前期,海区温跃层明显上移;上均匀层盐度降低约0.35,近海表面温度略有增加。在1988~1989年的反厄尔尼诺事件盛期,海区温跃层明显下移;上均匀层盐度降低约0.35,近海表面温度则略有升高。  相似文献   
103.
本文从浅海水团的变性特点出发,根据多年月平均的温盐资料,以温盐点聚图为基础,采用模糊聚类法,划分渤、黄、东海逐月表底层水团。文中着重探讨整个渤、黄、东海陆架区各水团的基本特征、消长规律及其与渔场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4.
本文主要利用温盐的相对值及其季节变化规律作为确定浅海变性水团性质的主要依据,并以温盐点聚对照法为基础,应用逐步聚类分析法,划分黄海区1978—1980年三年逐月的表底层水团。文中对应用聚类分析法的优点及存在问题以及水团与渔场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5.
判别分析是多元分析方法之一。我们将其应用于海洋水团的判别预报。用逐步判别的方法挑选因子,依每个因子的Wilks量进行F—检验,逐步地将判别“能力”强的因子选入。同时将由于其他因子组合而相形见绌者及时剔除。根据矩阵变换的信息.给出了Fisher型逐步判别预报式。将北黄海冷水团强度预报作为示例,给出了筛选因子及建立判别式的全过程。用历史资料检验了预报效果。与习用的Bayes型逐步判别预报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106.
北冰洋西部表层沉积物中生源组分及其古海洋学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中国首次和第二次北极科学考察在北冰洋西部所采取的66个表层沉积物中生源组分的分析,探讨了该海区表层生产力变化与水团的相互关系。楚科奇海西南部呈现出高的有机碳和生源蛋白石含量,而中部和东部哈罗德浅滩至阿拉斯加沿岸,以及楚科奇海台、北风脊和加拿大海盆表现出低的有机碳和生源蛋白石含量。楚科奇海陆架区表层沉积物以底栖有孔虫为主,丰度低;而楚科奇海台、北风脊和加拿大海盆则以浮游有孔虫占绝对优势,丰度较高。生源组分的分布特征显然与通过白令海峡进入楚科奇海的三股太平洋水和大西洋次表层水相关。楚科奇海西侧沿富营养的阿纳德尔流方向的区域呈现出高的表层生产力。而东侧受寡营养的阿拉斯加沿岸流及阿拉斯加西北沿岸陆源物质输入的影响,呈现出低的表层生产力。北纬75°以北及加拿大海盆受海冰覆盖影响,也表现出最低的表层生产力。而受北大西洋次表层水的影响,楚科奇海陆架外侧高纬海域表现出较高的钙质生物生产力。表层沉积物中Corg/N比值及其分布反映楚科奇海表层沉积物中的有机碳以海洋自身来源为主,且主要受生物泵过程控制。有机碳和生源蛋白石含量呈现高的正相关关系,说明硅藻等浮游植物的初级生产力可能控制着生物泵对碳的吸收和释放。  相似文献   
107.
模糊数学方法在南海北部海区水团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Some methods of fuzzy sets are applied to the analysis of water masses in the north area of the South China Sea. In distinguishing water masses with the fuzzy clustering method, the authors propose a fuzzy similar relation based on Euclidean distance, and suggest a method for determining the number of water masses by the F-test, and further adjust rationally the boundaries of water masses and the membership relation of samples by the elastic classification method. Eight water masses are distinguished in the area, i.e., Nearshore Diluted Water F, Nearshore Mixed Water M, Warm Surface Water WS, Surface Water S, Surface-Subsurface Mixed Water SU, Subsurface Water U, Subsurface- Intermediate Mixed Water UI and Intermediate Water I. These point-sets of various water masses on the θ-S diagram may be summed up in three types, that is, the deformed elliptical convex point-set, the half-boundless convex point-set and the point-set with single-side concave. For them, we have proposed methods of making their memb  相似文献   
108.
基于2008、2010、2012和2014年我国北极科学考察期间在白令海获取的水文观测数据,结合历史共享资料,通过对白令海水团、上层海洋热含量、净热通量变化、风场及海平面气压分布情况等的分析,探讨了白令海水文结构的年际变化特征及其原因。研究发现,白令海夏季的水团包括白令海上层水团(BUW)、中层水团(BIW)、深层水团(BDW)和白令海陆架水团(BSW)。白令海温盐分布差异最大、年际变化最剧烈的情况主要集中在上层水团。对比4年水团分布情况,最明显的变化是2012年7月调查区上层海水温度偏低,2014年7月上层海水温度偏高。这种异常变化在热含量方面表现为:2012年7月调查区各个测站上的热含量异常低,而2014年7月测站上的热含量都高于平均水平。着重研究了2014年7月海温偏高的原因,认为是由于陆架和海盆区分别有两种不同的形成机制造成:陆架区累积净热通量偏高,海水吸收热量升温;海盆区在异常强大而持久的海面气压(SLP)高压系统下,海面负的风应力旋度得到加强,从而引起持续的暖平流输送及强烈的Ekman抽吸作用,最终导致了上层海水偏暖。  相似文献   
109.
水团的识别与划分一直是物理海洋学的重要研究内容。本研究采用模糊密度聚类方法划分水团,并利用Fortran语言编制了该模型;同时,在Visual Basic6.0环境下,利用MapX控件进行了GIS平台开发;并将两者紧密集成,使得水团分析的所有阶段,包括计算网格的获取、温盐场数据的提取和插值、模型的参数选择和设置、模型的计算以及最终结果的可视化等都在同一环境下完成,大大提高模型应用的数据分析和决策的效率。将该系统应用于舟山渔场及其邻近海域,所得结果比较理想。  相似文献   
110.
以1987年5—6月中日台作黄东海域综合调查的溶解氧资料为主,探讨调查海区溶解氧分布特征与水团的对应关系。指出:近岸水团溶解氧合量高,远海低;上层水团高,下层低。在黄海冷水和东海北部底层冷水的上界出现明显的溶解氧垂直分布最大值及封闭形高氧区。水团边界区,氧跃层明显。溶解氧含量变化与水团温盐特性有关。通过分析发现,溶解氧对鉴别次表层以深各水团,特别对鉴别东海次表层水及黑潮次表层以深各水团,可作为一种有效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