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92篇
  免费   493篇
  国内免费   226篇
测绘学   215篇
大气科学   17篇
地球物理   87篇
地质学   766篇
海洋学   1161篇
综合类   87篇
自然地理   78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96篇
  2022年   106篇
  2021年   120篇
  2020年   91篇
  2019年   114篇
  2018年   71篇
  2017年   63篇
  2016年   68篇
  2015年   82篇
  2014年   112篇
  2013年   77篇
  2012年   108篇
  2011年   88篇
  2010年   78篇
  2009年   94篇
  2008年   95篇
  2007年   95篇
  2006年   97篇
  2005年   74篇
  2004年   59篇
  2003年   58篇
  2002年   53篇
  2001年   58篇
  2000年   50篇
  1999年   55篇
  1998年   66篇
  1997年   34篇
  1996年   42篇
  1995年   36篇
  1994年   34篇
  1993年   32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正>当梦想照进现实张巍从小喜欢水,少年时代在北京什刹海体校打球的时候,天天需要围着什刹海跑圈儿。小孩子谁也不爱跑圈,他就找个地方把衣服给同学,然后自己一猛子扎进什刹海,游到对面去,这样可以少跑半圈。张巍的老师是他父亲的朋友,是这位老师让张巍接触到水下摄影这个概念。张巍的老师从小就喜欢他,因为他身体素质比较好,老师送给张巍一个潜水的面镜。当张巍第一次带上面镜,潜入八一湖时,他立刻就被水下的世界吸引住了。以至于,张巍对八一湖水下的每一块水域都了如指掌,从此,他与潜水结下了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82.
基于Miall储层构型研究思想,结合岩心、测井、测试等资料,对乌南油田砂坝砂体储层构型界面特征进行了研究,确定了储层构型界面识别标志;在此基础上,将砂坝内部构型分为坝主体和坝侧缘,同时通过动、静态结合,明确砂坝外部构型存在孤立、视连通、左侧向叠置和右侧向叠置4种模式;纵向上发育湖退(进积)和湖进(退积)两种砂体发育模式。坝主体是主力储层,具有良好油气显示;坝主体分布面积大、出现频率高为油气有利区域。  相似文献   
83.
四川盆地早寒武世龙王庙期沉积特征与古地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基于盆内及其周缘钻孔取芯和露头剖面资料,结合区域背景和龙王庙组地层充填厚度分析认为,四川盆地周缘龙王庙期北邻摩天岭微古陆和汉南古陆、西接康滇古陆,东南和东北分别为威信-黔江、石阡-秀山-龙山和镇巴-巫溪-巴东水下古隆起环抱;盆内呈近北东向展布的川中古隆起和阆中-通江坳陷、江津-奉节坳陷构成“一隆两坳”,南部泸州-筠连-昭通继承性坳陷依然存在;盆地及周缘向东北隅和东南隅分别接入秦岭洋和江南盆地。受此影响,龙王庙期发育连陆碳酸盐岩台地-斜坡-盆地沉积体系,连陆碳酸盐岩台地构成沉积主体,可识别出混积潮坪、局限-蒸发台地、半局限-局限台地和台地边缘沉积相类型;进一步通过碎屑岩含量与陆源方向、石灰岩、白云岩和膏盐岩含量与海域局限性和台地边缘相对位置、颗粒岩含量等分析,阐明了龙王庙期岩相古地理展布样式并建立了沉积模式。结果表明潮坪向海侧、水下古隆起、泸州-筠连-昭通坳陷周缘是颗粒滩有利发育区,乐山和资阳地区经由早寒武世早期的充填拼合作用已形成统一古隆起,震旦纪末期-早寒武世的南北向桐梓-筠连裂陷槽演变为泸州-筠连-昭通台内坳陷,研究成果对拓宽龙王庙组滩控岩溶型储层的勘探领域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4.
黄薇  吴海波  李军辉  刘赫 《沉积学报》2016,34(1):120-128
本文充分利用岩芯、测井、地震及分析化验等资料,对海-塔盆地中部断陷带4个主力凹陷的南屯组砂体类型及分布特征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表明,南屯组主要发育扇三角洲、近岸水下扇、辫状河三角洲和湖底扇等4种典型类型砂体,并从沉积背景、发育部位、沉积特征、搬运机制以及地震反射特征等5个方面,分不同角度、不同层次详细阐述了扇三角洲、近岸水下扇、辫状河三角洲和湖底扇的识别标志;其中扇三角洲主要分布在乌尔逊凹陷和贝尔凹陷的陡坡带,近岸水下扇主要分布在南贝尔凹陷和塔南凹陷的陡坡带,而辫状河三角洲主要分布乌尔逊凹陷、贝尔凹陷和南贝尔凹陷的缓坡带。从盆地边部向盆地中心方向,沉积相由扇三角洲、近岸水下扇和辫状河三角洲沉积逐渐过渡为半深湖-深湖相沉积,局部半深湖-深湖相中发育湖底扇沉积体系,整体具有“南北分块、东西分带”的沉积格局。综合研究表明,扇三角洲前缘、近岸水下扇中扇和辫状河三角洲前缘砂体是油气富集的有利沉积相带,而洼槽边缘的湖底扇砂体为岩性油气藏勘探的重点对象。  相似文献   
85.
在新疆西昆仑地区1∶5万区域地质调查中,对分布于喀喇昆仑山地层区中的泥盆纪地层,开展剖面测量和区域填图,系统收集其岩性岩相、岩石组合、分布特征、接触关系、生物化石、基本层序等资料,并展开了多重地层划分与对比研究。研究表明区内泥盆纪地层由中下统大王顶组,中统黄羊滩组、落石沟组和上统天神达坂组组成,各组之间均为整合接触关系,除天神达坂组未获生物化石外,其他层位均获有丰富的古生物化石。其中新建大王顶组和黄羊滩组2个岩石地层单位,以及腕足类3个、珊瑚类1个、菊石类1个、三叶虫类1个,共计6个生物地层单位。全面系统厘定和完善了区内泥盆纪的岩石地层序列、生物地层序列和年代地层序列,黄羊滩组是重要的铜矿和石膏矿赋矿层位。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喀喇昆仑山地区泥盆纪地层研究程度,也为本区地质构造演化和成矿规律分析提供了必要地史资料。  相似文献   
86.
本文基于海浪波折射现象和浅水波理论,提出了一种基于单景高分辨率光学遥感影像的浅海地形提取方法。首先,基于浅水波理论推导出适用于浅海区域的水深与海浪波长、频率的定量关系,针对近岸光学遥感图像复杂的海浪特征,讨论了两种海浪波长提取方法,即FFT方法和剖面线法。然后提出了基于长距离波长波动分析的海浪频率计算方法,解决了单景遥感影像的波浪频率计算难题。最后,利用单景QuickBird高分辨率光学遥感影像,以海南岛三亚湾为研究区域进行了应用实验,结果表明,对12m以浅的浅海区域,在不需要任何辅助参数的情况下,反演获得了浅海地形(DEM),经与1:25000比例尺海图的水深对比验证,地形趋势吻合良好,反演水深的均方根误差为1.07m,相对水深误差为16.2%,表明该方法适合于浅海水下地形的提取,且具有无需实测水深数据和环境参数的支持的优点。  相似文献   
87.
海洋水下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在全球海洋开发的浪潮中,做好海洋水下文化遗产的调查和保护是迫切和急需的。文章概述世界上传统海洋大国对海洋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和管理的经验,分析我国海洋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和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对策:查清海洋水下文化遗产的分布、数量和特征等信息,了解海洋水下文化遗产分布区的地质地貌环境、水动力环境和保存环境条件,建立海洋水下文化遗产档案馆和数据库系统;完善与海洋水下文化遗产保护相关的法规、政策和标准规范等,提升执法效率,做好海洋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和海洋开发利用的协调工作;建立海洋水下文化遗产保护示范区,传承和弘扬蓝色文明,实现海洋水下文化遗产的社会利用和可持续保护。  相似文献   
88.
文章从海洋污损生物的危害分析入手,首先概述海洋污损生物的清除方法,并结合空化水射流技术的原理与优势开展实例应用研究,指出空化射流清洗技术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新型清洗技术,可以在不破坏设施表面完整防腐层的基础上,高效、安全地清洗水下设施表面附着的海洋生物污垢层;最后对空化水射流技术进行展望,指出其关键技术在于空化射流喷嘴的设计和ROV自动控制系统的研制。  相似文献   
89.
介绍了水下滑翔机工程样机"海翔1"号2015年在南海的海上试验情况,包括试验对象、试验海区、试验步骤和试验数据分析等。本次试验最大下潜深度达到503.7 m,最大垂直速度为0.15m/s,最大水平航速为0.33 m/s,水中航行里程总计41.2 km。在4级海况下完成了通信定位、数据传输、布放与回收作业,搭载了CTD、叶绿素和溶解氧浓度传感器进行海洋环境参数测量,获得了500 m深度剖面内的温度、电导率、叶绿素浓度和溶解氧浓度参数信息。本次海上试验为水下滑翔机产品设计定型和示范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0.
江陵凹陷南斜坡古近系新沟嘴组下段岩性岩相变化大,储层厚度薄,岩性圈闭的识别难度大。此次针对凹陷南斜坡金家场三维区,以古地貌与成藏分析为基础,以砂组或单砂层为单元,以薄互层砂体预测为核心,以地震地质复合微相为指导,建立了一套利用地震地质复合相控和地质统计学反演相结合的薄互层砂岩储层预测技术,开展了南斜坡地区的砂岩展布规律预测,为江陵凹陷新领域的油气勘探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