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78篇 |
免费 | 298篇 |
国内免费 | 170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48篇 |
大气科学 | 60篇 |
地球物理 | 35篇 |
地质学 | 489篇 |
海洋学 | 385篇 |
综合类 | 67篇 |
自然地理 | 36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0篇 |
2023年 | 46篇 |
2022年 | 44篇 |
2021年 | 56篇 |
2020年 | 53篇 |
2019年 | 45篇 |
2018年 | 40篇 |
2017年 | 33篇 |
2016年 | 39篇 |
2015年 | 48篇 |
2014年 | 63篇 |
2013年 | 48篇 |
2012年 | 52篇 |
2011年 | 60篇 |
2010年 | 44篇 |
2009年 | 59篇 |
2008年 | 66篇 |
2007年 | 49篇 |
2006年 | 69篇 |
2005年 | 42篇 |
2004年 | 49篇 |
2003年 | 40篇 |
2002年 | 40篇 |
2001年 | 38篇 |
2000年 | 37篇 |
1999年 | 22篇 |
1998年 | 25篇 |
1997年 | 31篇 |
1996年 | 26篇 |
1995年 | 22篇 |
1994年 | 23篇 |
1993年 | 25篇 |
1992年 | 21篇 |
1991年 | 19篇 |
1990年 | 12篇 |
1989年 | 17篇 |
1988年 | 2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3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1980年 | 1篇 |
1979年 | 1篇 |
1954年 | 1篇 |
1948年 | 1篇 |
1934年 | 3篇 |
1933年 | 3篇 |
192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4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
本世纪初到八十年代中期由于氯同位素的测试精度很低导致氰同位素地球科学研究未获得任何进展。在此基础上对各类水体及矿床的成因与物质来源 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另外还 自然界氰同位产生分馏的原因及机理做了初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河南省濮阳县梨园岩盐矿区位于东濮凹陷构造单元前梨园沉积中心.在区域矿产资源勘查的基础上,对区内岩盐矿资源进行普查评价.通过“二维地震先行、钻孔验证、数字测井、室内化验”等多重手段,基本查明了区内沙一盐的分布特征、埋深、厚度变化趋势.区内岩盐矿层具有连续多相位、强振幅、高视电阻率、低自然伽马等特征,垂向上呈盐岩-膏盐岩-泥岩的韵律层变化.岩盐资源量达到超大型规模的勘探成果表明二维地震勘探在岩盐勘探中的可行性,高信噪比的原始数据、资料的精细解释是获得丰富地质成果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近岸海床冲淤变化直接反映海区地貌稳定状态,由此影响海区物质迁移及水运资源可持续利用。基于此,本研究通过选择苍南海域不同时期的海图资料,基于ArcGIS平台探讨该海域多尺度海床冲淤过程,为研究区海岸港工建筑规划与评估提供理论指导。主要研究结果包括:苍南海域海床冲淤变化大致分为四个阶段,即1931—1970年大幅淤积,海床净淤积量达到169.47×106m3,淤积强度为5.18 cm/a;1971—2005年海床淤积幅度减弱,海床净淤积量为12.24×106m3,淤积强度为0.41 cm/a;2006—2009年海床由淤转冲,海床净冲刷量为14.70×106m3,冲刷强度为3.60 cm/a;2010—2017年海床持续冲刷,海床净冲刷量为10.17×106m3,冲刷强度为1.33 cm/a。除1931—1970年10 m等深线向海大幅扩张以及1971—2005年10 m等深线有部分向海扩张外,1971—2017年5 m与10 m等深线普遍向陆后退。2006—2017年,位于北关港内的2 m等深线也向陆后退。冲淤结果显示,苍南海域海床未来可能呈现弱侵蚀态势。其中,风暴潮频发导致海床经常性失稳加之长江入海泥沙的减少导致该区域泥沙补给不足,二者共同作用可能是该区域海床由淤积逐渐转为侵蚀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6.
福建沙埕港浮游动物群落特征及影响因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沙埕港2006年1月和4月冬、春季2个航次的调查资料,分析了浮游动物种类组成、优势种、丰度和生物多样性的季节变化,并利用PRIMER统计软件中的PCA、BIOENV和RELATE程序探讨了浮游动物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经鉴定共有浮游动物77个种类(含浮游幼虫15类 ).中华哲水蚤(Calanus sinicus)和真刺唇角水蚤(Labidocera euchaeta)是2个航次共有的优势种,桡足幼体在2个航次中也都占优势.与1990年调查相比,浮游动物丰度大幅下降,浮游动物种类组成已发生了较大改变.沙埕港的浮游动物大致可分为河口型类群、沿岸型类群和近海型类群.冬季航次浮游动物的平均总丰度为20.6 ind/m3,春季航次为92. 2 ind/m3,低于福清湾浮游动物同期调查结果.浮游动物总丰度分布均为由湾口向湾顶递减的趋势.春季的浮游动物总丰度和香农-威纳多样性指数均高于冬季,冬季浮游动物生物多样性呈现湾中、西部高,湾口、湾顶低的趋势,而春季浮游动物多样性分布比较均匀.经统计分析,影响冬季和春季浮游动物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为盐度、温度. 相似文献
7.
东营凹陷南斜坡沙四下亚段—孔店组原油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分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东营凹陷南斜坡沙四下亚段—孔店组为一套紫红色或红色碎屑岩沉积,本身不具备生烃能力,因此对该层段原油成因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在系统分析17个油砂和5个原油样品的生物标志物组合特征的基础上,将该区原油划分为4种成因类型。Ⅰ类原油分布于平方王地区和博兴洼陷,Pr/Ph0.8,Ph/nC180.6,伽马蜡烷含量极低,4-甲基甾烷、重排甾烷含量相对高,Ts/Tm、藿烷/甾烷值相对高,可能来源于一套淡水湖相环境下形成的、富含粘土矿物的泥岩。Ⅱ类原油分布于纯化—乐安构造带、陈官庄构造带,Pr/Ph0.6,Ph/nC182,伽马蜡烷含量高,4-甲基甾烷、重排甾烷含量低,Ts/Tm和藿烷/甾烷值低,可能与一套盐湖相泥岩或灰质泥岩有成因关系。Ⅲ类原油分布于青城北缓坡构造带,检测出25-降藿烷系列,伽马蜡烷含量介于Ⅰ类和Ⅱ类之间,可能为早期充注的Ⅱ类原油遭受生物降解后和晚期充注的Ⅰ类原油形成的混源油,且以晚期充注为主。Ⅳ类原油分布于王家岗地区孔店组,具有C29甾烷绝对优势和高含量的伽马蜡烷,推断为Ⅱ类原油和一种来源于浅湖—沼泽相的原油形成的混源油。 相似文献
8.
在盐湖沉积演化过程中,钾镁盐在盐类矿物沉积的中晚期才开始结晶析出。因此,研究含盐系地层中盐类矿物的沉积地球化学特征,不仅可以从侧面获取岩盐的沉积物物质来源和成盐期古卤水蒸发浓缩程度等地球化学信息,而且可以直接揭示古盐湖期钾盐富集趋势及规律。目前,除在江陵凹陷的古近系沙市组等含盐系内发现了富钾卤水外,还在中-南部的钻孔盐矿盐岩中,发现了微量钾石盐和钾石膏,这些说明该凹陷古近纪具有成钾潜力。本文通过对SK3井蒸发岩特征研究及岩芯中K、Mg、Cl、Br离子含量与Br×103/Cl系数的垂向变化分析,揭示古盐湖浓缩演化与钾盐富集趋势,进一步揭示该层段沉积时期及所在凹陷古盐湖卤水钾的富集程度。 相似文献
9.
特征元素比值在沉积物物源分析中的应用——以东营凹陷王58井区沙四上亚段研究为例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利用Ni/Co、V/Co、Mg/Mn、Mn/Sr、Ba/Mn、Fe/K、Mg/Ca、Ba/Sr、Mg/Al、Al/Na十个特征元素比值,通过分布模式、物源指数、Q型聚类等方法,对东营凹陷王58井区沙四上亚段砂体物源进行了研究。沙四上亚段沉积时期,王58井区存在南北两大物源体系,王58井及其以北地区沉积物主要来自北部物源体系,王斜583和王126井及其以南地区主要为南部物源体系,中部牛114—斜1井一带具有南北混源特点。研究表明利用特征元素比值判别沉积物物源方向,能够有效地避免水动力及成岩作用的影响,更加准确地判断沉积物的物源方向。 相似文献
10.
含氯消毒剂在水环境中的次生产物及其致突变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GC/MS法对池塘在用含氯消毒剂前后水体中有机物的鉴定比较,发现含氯消毒剂在水环境中的主要次生产物为三氯甲烷,其生成量与消毒剂的用量、作用时间、反应温度、pH及光照等有关。这种次生产物具有一定的致突变活性,因此在养殖生产中必须严格控制消毒的使用量和使用条件,尽可能消除其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