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67篇
  免费   244篇
  国内免费   365篇
测绘学   58篇
大气科学   78篇
地球物理   229篇
地质学   773篇
海洋学   581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30篇
自然地理   326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70篇
  2022年   86篇
  2021年   79篇
  2020年   69篇
  2019年   87篇
  2018年   50篇
  2017年   49篇
  2016年   52篇
  2015年   60篇
  2014年   125篇
  2013年   61篇
  2012年   96篇
  2011年   88篇
  2010年   85篇
  2009年   74篇
  2008年   98篇
  2007年   88篇
  2006年   98篇
  2005年   72篇
  2004年   85篇
  2003年   66篇
  2002年   88篇
  2001年   64篇
  2000年   45篇
  1999年   56篇
  1998年   34篇
  1997年   37篇
  1996年   39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30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77 毫秒
31.
本文据珠江口周年(1987年2月至1988年2月)调查资料,分析了珠江口桂山岛附近海域的三氮变化规律,讨论了三氮之间的相互关系,通量和停留时间以及各种因素对三氮的影响。结果表明:珠江河口水中三氮的时空分布具有夏、冬季含量高,春、秋季含量低,并随向外海方向递减的特点;三氮之间的关系可分别用倒指数方程Y=exp(A+B/X)的数学模式描述;NH_4-N,NO_3-N,NO_2-N的通量和停留时间分别为33.9,401.0,15.8g·atN/s和3.84,3.96,4.41d。  相似文献   
32.
东山湾海水中化合态无机氮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清辉  林峰 《台湾海峡》1993,12(3):287-292
1988年5月东山湾海水中硝酸盐、铵氮、亚硝酸盐和总化合态无机氮的平均浓度分别为3.44、1.60、0.49和5.53μmol/dm~3;8月航次这些要素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83、0.88、0.39和3.10μmol/dm~3;11月航次这些要素的平均浓度分别为6.48、0.61、0.31和7.40μmol/dm~3;1989年2月航次这些要素的平均浓度分别为12.5、0.39、0.48和13.2μmol/dm~3。不同季节无机氮的主要外部来源不尽相同。除冬季外,其他季节无机氮的分布均在不同程度上受到浮游植物摄取的影响,其中秋季的影响最大。此外,夏季无机氮的分布还受到上升流的影响。  相似文献   
33.
《浙江地质》2008,(6):32-33
6月5日上午和10日下午,国土资源部召开会议,汇报交流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调研成果。部长、党组书记、国家土地总督察徐绍史在汇报交流会上强调,各责任单位要继续深入研究,切实抓好调研成果转化。相关司局要认真阅读调研报告,各取所需,丰富认识,完善管理办法,把建设性意见变成可操作的政策措施,使调研成果落地,真正解决难题,创新机制,推进工作。  相似文献   
34.
《国土资源情报》2008,(7):21-21
生物质气化是把废物转化气体,它对开创新兴可再生能源来源是有潜力的,但须避免工厂产生不必要的副产品,另外还要找到可靠且稳定的生物质来源,但这并非易事。  相似文献   
35.
将传统SBR的曝气和沉淀过程在时间上进行分段,在不同段数厌氧、好氧、缺氧状态交替运行条件下,考查了分段式SBR工艺的运行情况,并与传统SBR进行了对比研究;通过设计正交试验确定了传统SBR、二段式SBR和三段式SBR最佳运行参数。结果表明:三段式SBR对COD、NH+-N、总磷的去除率可以达到97.33%、96.63%、99.76%;二段式SBR对COD、NH4^+-N、总磷的去除率可以达到96.98%、93.45%、98.63%;传统SBR对COD、NH4^+-N、总磷的去除率可以达到95.87%、88.47%、98.15%,由此可见分段式SBR较传统SBR对有机物、NH4^+-N和总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   
36.
Nitrogen cycle is an important bio-geochemical process in the environment. Measurement of the total nitrogen (TN) is a routine experiment in agriculture, biology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The Kjeldahl method (KM) and elemental analyzer method (EA) are both commonly used to determine TN. Total nitrogen by EA is the sum of nitrate (NO3), nitrite (NO2), organic nitrogen and ammonia. Total nitrogen by KM (TKN) is made up of both organic nitrogen and ammonia. A comparative study focused on the two methods is conducted by analysis of TN in 97 samples from the sediment sequence of Gouchi, a salt lake in North China. KM presents a higher degree of accuracy than EA with a standard deviation of 0.007 vs. 0.024. With the presence of nitrate and/or nitrite nitrogen, however, measurement by KM is considerably lower than that by EA. Therefore, for samples from lake sediment sequences or soils in North China, KM is inapplicable to determining TN because of usually high contents of nitrous salt. Despite the inconsistency, use of both methods to the same samples makes sense in reconstructions of climatic and environmental changes from lake sediments. In Lake Gouchi, the contents of nitrate and nitrite nitrogen vary from 1.40% in the lower part of the sequence to 14.77% in the uppermost part, suggesting a gradual evolution process from a fresh water lake to the present-day salt lake.  相似文献   
37.
苏莹  赵明宪  王国平 《湿地科学》2006,4(4):292-297
通过对长白山圆池4个泥炭剖面样品的分析,揭示了其氮元素分布规律。在圆池选取4个具有代表性的采样点,利用泥炭采样器采取新鲜泥炭样品。分析结果表明,4个泥炭剖面氮元素含量在0.014%~3.353%之间;剖面间相比较,其中贫营养泥炭整体含氮量较低;4个泥炭剖面的氮元素分布呈现明显规律,受泥炭上层不同植物、泥炭水分和有机质含量等因素的影响,泥炭剖面中氮元素累积峰可能出现在剖面的表层(0~5cm)或中间层(10~20cm);泥炭剖面氮元素与有机质呈极显著的正相关;泥炭剖面C/N比值变化在9.51~66.98之间,部分剖面层位C/N比值异常高,表明该层位碳的累积速度显著高于氮元素。  相似文献   
38.
《中国测绘》2005,(2):5-5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重庆市勘测院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加大科技投入,加强成果转化及推广应用,用科技打造城市勘测品牌。  相似文献   
39.
在对北京城近郊区主要类型土壤(潮土和褐土)中Cd形态分析的基础上,研究pH与土壤中Cd的释放量及其形态转化的关系。结果表明:潮土和褐土中Cd的释放量曲线都呈下凹的弧形,在pH=6~7之间释放量最低。pH对土壤中Cd释放的影响,其本质是土壤中Cd的化学形态发生了变化,各形态间的转化以水溶态为中介体。所有的形态转化中,pH对交换态和碳酸盐结合态影响最大,且这两者之间的转化对生物有效量起决定性作用。进而根据北京城近郊区土壤中生物有效Cd的分布状况,结合北京市近12年监测的大气pH值,对北京城近郊区土壤Cd污染进行预警。  相似文献   
40.
种植条件下土壤水与地下水相互转化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选择天山北麓平原两种代表性作物冬小麦和玉米,人为控制不同潜水埋深条件下进行了种植试验,分析研究了种植条件下土壤水和地下水相互转化机理。计算了不同潜水埋深条件下冬小麦和玉米各生育期和全生长期的实际蒸发蒸腾量、潜水补耗差、包气带土壤储水量变化量及同期的潜在蒸发量,结果表明潜水埋深对土壤水和地下水相互转化及农业生态环境具有重要影响。引入了包气带一潜水系统水分转化量均衡临界深度(Z0)概念,发现潜水埋深小于Z0时,潜水向土壤水的转化起主导作用,潜水和土壤水同时对作物需水具有重要动态调节作用,潜水埋深越浅潜水的动态调节能力越强,但是潜水埋深过浅又可能引起土壤次生盐渍化等农业生态环境问题;当潜水埋深大于Z0时,土壤水向潜水的转化起主导作用,土壤水对作物需水仍具有动态调节能力,而潜水基本失去或完全失去对作物需水的动态调节作用,但是有利于潜水入渗补给,增加地下水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