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0篇
  免费   127篇
  国内免费   116篇
测绘学   6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26篇
地质学   64篇
海洋学   439篇
综合类   68篇
自然地理   19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4年   1篇
  194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21.
正学名:Diceros gansuensis邓涛,邱占祥2007词源:以化石产地甘肃为种名。产地与层位:和政地区晚中新世柳树组分类位置:晡乳纲奇蹄目犀科真犀亚科特征:一种中等个体的黑犀,体型与现生的非洲黑犀接近。短头  相似文献   
122.
选择在腾格里沙漠有代表性的5种天然灌木,利用内蒙古孪井滩气象站2002—2009年的灌木观测资料和历年的气象资料,应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5种天然灌木产量与气象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霸王、白刺、红砂月产量与月平均气温、月降水量呈正相关;而红刺和猫头刺月产量与月降水量呈正相关,与月平均气温呈负相关。白刺的月产量与月平均气温的相关性达到显著水平,霸王和红砂与月平均气温的相关性达到极显著水平,红刺和猫头刺不显著;白刺和霸王的产量与月降水量的相关性达到显著水平,红刺与月降水量的相关性达到极显著水平,红砂和猫头刺与月降水量的相关性不显著。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了5种天然灌木产量与2种气象因子的多元回归方程式。  相似文献   
123.
磷(P)是水生态系统生产力的限制因子,因此,在水体富营养化治理的过程中,许多地方采取了有效的措施控制流域P的排放;但氮(N)来源复杂,难以有效控制,导致湖泊外源的N∶P负荷比日益扩大.植物的生长需要合适的N∶P比,因此,外源N∶P负荷比的增加可能会对沉水植物的生长产生影响.采取控制实验,将刺苦草(Vallisneria spinulosa)栽种于塑料桶中,每隔3 d添加1次N、P营养盐,实验设置5个处理,P外源性负荷量固定为4 mg/(m~2·d),N外源性负荷量分别为0、40、80、120、160 mg/(m~2·d).实验周期为80 d.结果显示:随着N∶P负荷比的增加,刺苦草的叶干重、植株总干重、根干重、叶N及总N含量、叶片数、叶P及总P含量等指标基本保持不变或略有增加,单株总根长、根茎长度、块茎干重和无性系小株数目则呈现下降趋势.结果表明:随外源N∶P负荷比的增加,刺苦草个体生长指标总体呈现不变的趋势,但与种群扩张潜力相关的指标如根茎长度、块茎干重和无性系小株数目等则呈现下降趋势;刺苦草体内累积的N随外源N∶P负荷比的增加而增加,但P的累积保持不变.说明N∶P负荷比的增加对刺苦草个体生长影响不大,但对种群扩张不利;刺苦草对P的吸收也并不随N∶P比的增加而改变.  相似文献   
124.
采用表观分类学及分子生物学方法,对从发病的养殖红鳍东方()中分离的细菌进行了主要生物学特性研究.主要包括形态特征、理化特性等较系统的表观分类学指征鉴定;同时对代表菌株进行了16S rRNA基因的分子鉴定,测定了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了相关细菌相应序列的同源性、构建了系统发生树;结果表明,分离菌为弧茵属(Vibrio Pacini 1954)的杀对虾弧菌(Vibrio penaeicidasp.nov.Ishimaru et al 1995).代表菌株(Hc051105-6株)16s rRNA基因序列长度(不包括引物结合区)为1443bp(GenBank登录号:EU073023),代表菌株(HC051105-8株)16S rRNA基因序列长度(不包括 引物结合区)为1450bp(GenBank登录号:Eu073024).择代表菌株做对健康红鳍东方鲀的人工感染试验,认为分离鉴定的杀对虾弧菌在被检红鳍东方鱼电病例具有一定的病原学意义.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对供试37种抗菌药物中,在一些药物中存在耐药性的菌株间差异.  相似文献   
125.
矿化见于上奥陶统绿岩带中的大理岩、碳质板岩(凝灰质板岩)和绿泥板岩(凝灰岩)岩性段。矿体分为三种类型:①产于大理岩和碳质板岩间的层状或透镜状矿体;②产于大理岩及层状矿体之间的边瘤状和边刺状矿体;③产于碳质板岩和绿泥板岩中的脉状矿体。据闪锌矿的产态,26个样品分为两个主要类型。Ⅰ类样品采自层状或透镜状和边瘤状或边刺状矿体,属原地变质改造型。Ⅱ类样品采自脉状矿体,属变质热液迁移改造型。两类闪锌矿痕量元素的丰度研究表明矿化与火山沉积变质矿床类似。Ⅰ类闪锌矿又分为两个亚类,它们中Mn、Ga、In、Cu、Sn和Ag的丰度研究显示出这些原始沉积物的差异,以及变质作用过程中矿化的继承性。在闪锌矿地质温度压力计图解中,Ⅰ类闪锌矿的温度、压力代表了变质作用的条件。Ⅱ类石英脉中的闪锌矿的温度基本上可代表变质热液的条件。  相似文献   
126.
通过对北祁连红土沟川刺沟金矿及韧性剪切带的基本特征和成矿关系等研究,发现该区韧性剪切带形成过程中韧性、韧脆性剪切作用形成的构造蚀变岩控制了金矿的产出。韧脆性剪切带构成了该矿床的富矿和储矿构造,为矿液的迁移、富集提供了较好的条件,也是深部流体的通道。位于中、下地壳中的超临界流体能够以硫络合物形式溶解大量金和其他成矿元素,这种含金的超临界成矿流体沿韧性剪切带向浅部迁移。流体中金的溶解度迅速降低,导致金大量沉淀而形成金矿。北祁连地区的红土沟川刺沟金矿床产于早古生代碰撞造山带中,是该造山带形成和演化的阶段性产物。红土沟川刺沟金矿是一种典型的造山带中的韧性剪切带型金矿床,其主要的矿石类型为构造破碎蚀变岩型金矿石。  相似文献   
127.
以格陵兰岛西部、冰岛沿海和楚科奇海的芬迪亚历山大藻为受试对象,并以缅因湾的芬迪亚历山大藻藻株做为参照,从沉积物或海水中的休眠孢囊或营养细胞中分离到12株目标藻种,并在实验室建立纯培养系。然后对这些地域的藻种在不同光照下生长特性的比较、对毒素含量进行研究,发现芬迪亚历山大藻在持续光照条件下最适的生长光强范围是38—91μmol×m~(–2)×s~(–1)。另外,在所有分离到的12株藻细胞中均未检测到脱氨甲酰基膝沟藻毒素2(dc GTX2),大部分藻细胞都在光强较强时,即生长速率低时表现出更高的细胞毒素含量和毒性。  相似文献   
128.
富源刺托洞的旧石器文化是适应岩溶地貌发育环境的产物,形成以小型石片、刮削器为主体的石器工业;当时的气候总体上是在热带、亚热带气候至暖温带之间波动,形成的动物群为非典型的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Ailuroooda-Stegodon fauna)可与晚更新世的柳江动物群(西畴动物群)对比;遗址时代为晚更新世,地质年龄测定(14C)>4×104a.  相似文献   
129.
根据2013年7月至2014年1月和2014年3月至9月我国金枪鱼科学观察员在南太平洋采集的延绳钓钩位深度数据和长鳍金枪鱼钓获钩位数据,分析了延绳钓各钩位的上浮率,估算了热带和温带海域长鳍金枪鱼钓获深度范围、最适栖息水层,比较了两个海域长鳍金枪鱼最适栖息深度的空间分布特征和时间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调查海域的长鳍金枪鱼CPUE较高;热带海域钓钩上浮率为14.39%,温带海域为13.60%;热带海域长鳍金枪鱼最适栖息深度范围为190~220 m,温带海域较热带海域浅,为160~190 m;长鳍金枪鱼栖息深度均值在不同季节差异极显著(P0.01),第2季度平均钓获深度最大,为218.0 m,第1季度最浅,为197.0 m(95%的置信区间)。在实际作业时,应充分考虑垂直栖息深度的变化,合理配置延绳钓钓具,减少兼捕率和误捕率,维护生态系统平衡。  相似文献   
130.
郁迪  丁冬各  王斌 《海洋与湖沼》2016,47(5):1055-1062
利用酸溶法和酶溶法分离纯化绿鳍马面鲀(Navodon septentrionalis)鱼皮酸溶性胶原蛋白(ASC)和酶溶性胶原蛋白(PSC),并对所得的ASC和PSC的氨基酸组成、亚基组成、红外光谱(FTIR)、黏度和热变性温度,以及溶解度等性质进行系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马面鲀鱼皮酸溶性胶原蛋白(ASC)和酶溶性胶原蛋白(PSC)的得率分别为0.87%±0.15%和9.52%±0.41%(按鱼皮干重计算)。ASC和PSC中含有的主要氨基酸为甘氨酸(Gly),含量分别为323.3残基/1000残基和321.7残基/1000残基;二者中所含的亚氨基酸含量分别为191.1/1000残基和183.4/1000残基。氨基酸组成分析、SDS-PAGE和FTIR证实马面鲀鱼皮酸溶性胶原蛋白(ASC)为I型胶原蛋白,且其SDS-PAGE图中的亚基组成(α1-肽链和α2-肽链)、氨基酸序列,以及胶原蛋白构型与PSC明显不同。ASC和PSC的热变性温度(Td)分别为21.5℃和18.9℃,显著低于哺乳动物来源的胶原蛋白。ASC和PSC的最大溶解度出现在p H 2—3时,当Na Cl的浓度低于2%时,二者的溶解度就开始急剧下降。此外,冻干的胶原蛋白显示出疏松多孔的超微结构。综上,相对于哺乳动物类胶原蛋白,马面鲀鱼皮ASC和PSC的亚氨基酸含量和热变性温度较低,结构稳定性差,易于降解,可作为胶原蛋白肽的制备原料进行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