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1819篇 |
免费 | 5052篇 |
国内免费 | 5882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5281篇 |
大气科学 | 9200篇 |
地球物理 | 5607篇 |
地质学 | 12926篇 |
海洋学 | 3684篇 |
天文学 | 250篇 |
综合类 | 2449篇 |
自然地理 | 335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00篇 |
2023年 | 1131篇 |
2022年 | 1428篇 |
2021年 | 1611篇 |
2020年 | 1249篇 |
2019年 | 1512篇 |
2018年 | 1011篇 |
2017年 | 1128篇 |
2016年 | 1082篇 |
2015年 | 1301篇 |
2014年 | 2049篇 |
2013年 | 1749篇 |
2012年 | 1952篇 |
2011年 | 1959篇 |
2010年 | 1913篇 |
2009年 | 1960篇 |
2008年 | 2187篇 |
2007年 | 1825篇 |
2006年 | 1683篇 |
2005年 | 1594篇 |
2004年 | 1394篇 |
2003年 | 1446篇 |
2002年 | 1168篇 |
2001年 | 1045篇 |
2000年 | 862篇 |
1999年 | 748篇 |
1998年 | 821篇 |
1997年 | 737篇 |
1996年 | 688篇 |
1995年 | 654篇 |
1994年 | 542篇 |
1993年 | 417篇 |
1992年 | 430篇 |
1991年 | 319篇 |
1990年 | 275篇 |
1989年 | 249篇 |
1988年 | 58篇 |
1987年 | 44篇 |
1986年 | 35篇 |
1985年 | 35篇 |
1984年 | 27篇 |
1983年 | 18篇 |
1982年 | 14篇 |
1981年 | 24篇 |
1980年 | 13篇 |
1979年 | 5篇 |
1974年 | 5篇 |
1955年 | 5篇 |
1954年 | 8篇 |
1950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21.
CINRAD所采用的各种体扫模式(VCP)均以仰角0.5°为起始进行扫描,通过分析雷达发射波束宽度、地物杂波对产品影响、雷达测量低仰角回波的重要性等因素,提出了CINRAD在低仰角观测时选取低仰角的原则,以及低仰角观测时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2.
利用相态研究可确定异常元素的赋存状态,马架子水系沉积物综合异常强度高,浓集中心明显,经过几次异常检查及查证,未获得良好的找矿效果,引起异常的成因机制不清。对异常样品中元素在氧化物相、结合相及硫化物相中分配的综合研究证实,Ph、Zn元素主要是以均匀分散形式存在于岩石中,为非矿致异常,从而节省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及物力,为异常查证及评价提供了一套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3.
124.
引入时间序列分析进行危岩体监测数据的处理,建立了危岩体变形的动态模型,取得了较好的拟会与预报精度。 相似文献
126.
127.
卢清国;边志华;史俊明 《东北测绘》2013,(4):80-82
数字校园是以网络为基础的系统,它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和工具,实现从环境、资源到活动的全部数字化,拓展现实校园的时间和空间维度,提升传统校园的效率,拓展传统校园的功能,最终实现教育过程的全面信息化,从而达到提高教育管理水平和效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8.
采用1971~2000年气候整编资料数据,初步分析了茂县的风能资源状况。结果表明:(1)由于特定的地理地形条件所致,其风能资源在四川为最大值地区之一,在横断山地区也为最大值地区之一。虽然年平均风能密度仅为27.44 W/m2(县气象局观测资料计算)。但当地风具有一年四季风速较大、风向稳定、定时起风等特点,其风能应具有较大的开发利用价值。(2)茂县的风有如下特点:一年四季都有风,冬春季最大(12月~次年5月平均风速达4.1m/s),秋季次之(10~11月平均风速达3.6m/s),夏季最小(6~9月平均风速达3.4m/s),以3月最大,平均风速达4.6m/s,以9月最小,平均风速只有3.2m/s。据茂县局3次观测的2分钟的平均风速来看,早上多为静风,在这种情况下多年平均风速仍然达到了3.8m/s,为全省最大。(3)根据茂县本站的风观测资料计算该县属于风能资源较贫乏地区,但该县由于地形复杂,县气象局观测资料不能完全代表该县的特殊风能分布情况,需要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选择风速较大的地区建立风能观测点积累风能实测资料,为该县开发风能资源造福当地人民提供更科学、更具有说服力的数据。 相似文献
129.
近年来突发性高位滑塌灾害日益频发,造成恶劣影响。这类地质灾害调查难度高、隐蔽性强,单靠群测群防和地质调查难以解决灾害的防治问题。随着雷达遥感卫星数据质量的不断提升,合成孔径干涉雷达测量(InSAR)中的SBAS-InSAR技术为特大型老滑坡灾前形变探测提供了新的技术途径。利用SBAS-InSAR技术对金沙江流域沃达村滑坡进行地表形变监测,获取了2017年3月30日至2019年9月28日内的形变结果,划定了强烈形变区(Ⅰ雷达)、均匀形变区(Ⅱ雷达),分析了滑坡复活区整体和局部滑塌地表形变速率、累积位移变化趋势和主裂缝形变情况。同时实地进行了工程地质调查和复核,发现老滑坡复活区变形迹象与SBAS-InSAR技术解译成果有着较好的一致性。表明SBAS-InSAR技术在复杂山区地质灾害监测预警领域有较为广阔的应用前景,为类似老滑坡监测预警提供了新的思路与借鉴。 相似文献
130.
用天气学方法对1997年10月19日全州县境内出现的一场历史上罕见的冰雹过程的中小尺度进行分析,揭示这次过程的一些机制,为掌握冰雹发生前中小尺度系统的活动和演变规律积累经验,对提高今后的预报服务能力将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