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246篇 |
免费 | 482篇 |
国内免费 | 469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242篇 |
大气科学 | 375篇 |
地球物理 | 1331篇 |
地质学 | 680篇 |
海洋学 | 250篇 |
天文学 | 31篇 |
综合类 | 185篇 |
自然地理 | 10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5篇 |
2023年 | 108篇 |
2022年 | 134篇 |
2021年 | 138篇 |
2020年 | 122篇 |
2019年 | 123篇 |
2018年 | 89篇 |
2017年 | 112篇 |
2016年 | 89篇 |
2015年 | 118篇 |
2014年 | 163篇 |
2013年 | 148篇 |
2012年 | 149篇 |
2011年 | 120篇 |
2010年 | 129篇 |
2009年 | 174篇 |
2008年 | 141篇 |
2007年 | 112篇 |
2006年 | 91篇 |
2005年 | 123篇 |
2004年 | 107篇 |
2003年 | 98篇 |
2002年 | 60篇 |
2001年 | 45篇 |
2000年 | 42篇 |
1999年 | 41篇 |
1998年 | 31篇 |
1997年 | 39篇 |
1996年 | 36篇 |
1995年 | 38篇 |
1994年 | 39篇 |
1993年 | 36篇 |
1992年 | 28篇 |
1991年 | 23篇 |
1990年 | 22篇 |
1989年 | 17篇 |
1988年 | 9篇 |
1987年 | 4篇 |
1986年 | 6篇 |
1985年 | 14篇 |
1984年 | 4篇 |
1983年 | 3篇 |
1982年 | 4篇 |
1981年 | 9篇 |
1980年 | 13篇 |
1978年 | 2篇 |
1977年 | 4篇 |
1976年 | 6篇 |
1974年 | 8篇 |
193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1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992.
2017年8月8日21时19分,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沟县发生7.0级地震,本文就各烈度区特征、宏观震害、建筑物震害、地质灾害和生命线震害等进行了分析,初步得出本次地震的一些震害特点。本次地震震级大,震源深,有感范围广,极震区烈度达Ⅸ度,余震频发,余震最大震级4.8级。灾区属于高山峡谷区,地震引发的次生地质灾害较为严重,是导致人员伤亡的主要原因。震中位于2008年汶川8.0级地震时的重灾区,建筑物基本经过重建,抗震性能较好;九寨沟城镇和景区内大部分房屋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由于地区和民族习惯,农村民居基本为抗震性能较好的穿斗木构架房屋,灾区建筑物受损多而倒塌少,避免了重大人员伤亡,死亡人数低于该区域历史上7级以上地震。这次地震经验表明,严格按照国家抗震设计规范、满足抗震设防要求并且保证施工质量的建筑物,具有抗御设防烈度地震的作用,不会发生严重破坏和整体垮塌,也就不会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 相似文献
993.
汶川8.0级地震及其强余震引起的唐山井水位同震响应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统计了汶川8.0级地震及其强余震引起的唐山井水位同震变化的幅度参数(最大振幅、阶变量)和时间参数(最大振幅时刻,同震持续时间),以及邻近的陡河台记录的地震波的体波和面波的到时.计算分析了同震参数与震级(ML,MS和MW三种震级)、井-震距、震源深度的相关方程及同震参数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同震变化量与MS震级的相关性最好,与震源深度和井-震距相关性较弱;同震最大幅度与同震阶变量、同震持续时间相关性很高,水位同震振荡和阶变均来自地震波引起的动应变;水位同震振荡的最大振幅发生在S波至瑞利波时段,水位同震响应是地震波与水文地质环境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994.
根据云南宁洱地区地质构造、 历史强震资料、 云南监测中心区域台及现场流动台数字化观测台网测定的2007年宁洱6.4级地震序列资料及1970年以来宁洱地区6级地震序列等, 深入分析研究了宁洱地区中强地震活动规律、 宁洱6.4级地震的余震时空展布以及参数变化等特征, 并利用2007年宁洱6.4级地震地震现场数字化观测流动台测定的余震波资料研究了该序列地震波动力学特征。 研究结果认为, 宁洱6级地震活动在空间上具有较高的原地重复性, 在时间上具有强弱交替活动的韵律; 2007年6月3日宁洱6.4级地震的余震展布方向与穿过震区NW向宁洱断裂的走向大致一致, 宁洱6.4级地震可能是由无量山断裂活动构造加剧所引起;根据2007年6月3日宁洱6.4级地震序列及历次宁洱6级地震序列时序发展特征分析研究得出, 宁洱6.4级地震序列能量主要集中在震后3天内释放, 4.9级以上余震发生在主震当天, 地震序列早期参数和3.0级以上余震的垂直方向P波最大振幅与S波最大振幅非线性关系等显示, 宁洱6.4级地震序列具有较明显的主-余震型特征。 相似文献
995.
对西北强震动台网中心收集的2013年7月22日甘肃岷县-漳县MS6.6地震117组三分向加速度记录进行处理和初步分析,计算出相应的仪器烈度值。将该值与岷县漳县地震烈度图(中国地震局,2013)中的烈度区值进行对比,偏差在1度以内的占台站总数的81.8%。将地震仪器烈度与强震台站周边5 km内调查点烈度对比分析,完全吻合的台站占50%,略低于芦山地震58.6%。灾害调查分析认为岷县-漳县地震灾区建筑以土木结构和木结构为主,在相同烈度情况下,破坏比例大于其他地区。因此,虽然仪器烈度与震后宏观调查烈度不能达到完全吻合,但前者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震害情况,可快速为应急救援决策提供依据。另外,震后宏观烈度资料是一定区域范围内的平均或延伸,而强震数据只是个别点上的数据,不能忽略两者之间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996.
为研究风浪作用下水生植物对水流结构的影响,选取太湖中两种典型沉水植物(苦草与马来眼子菜)为研究对象,分别对苦草植物斑块与马来眼子菜植物斑块内外水体的瞬时流速进行野外现场测量,利用瞬时流速的能量谱分布将波浪流速与紊动流速分离,分别分析水生植物对时均流速、波浪流速以及紊动能的影响。风浪影响下,水体中存在流向与测量时近水面处盛行风向一致的水流;波浪流速以垂向流速为主,且波浪流速自水面向床底逐渐减小;紊动能在水面处达到最大值,并向床底方向逐渐减小。与无植被条件相比,苦草与马来眼子菜的存在减小了时均流速、波浪流速以及紊动能。两种植物形态上的差异,导致其对水流结构的影响不同:苦草叶片阻流面积在冠层中部达到最大,使得时均流速与波浪流速在苦草中部位置的减小程度最大;马来眼子菜叶片主要集中于冠层顶部(水面附近),其对时均流速以及波浪流速的减小作用在水面处达到最大。 相似文献
997.
利用1968~2008年NCEP/NCAR再分析资料、中国测站的降水量和温度资料,分析亚洲冬季大气动能的时空演变特征,探讨与其对应的大气环流异常特征以及大气动能的变异与我国降水量和温度异常的联系。结果表明:亚洲冬季大气动能的主要变异中心在东亚西风急流区,该地区的冬季大气动能存在明显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冬季,我国中东部至日本以东到西北太平洋上空大气动能的减弱(增强)与对流层中高层东亚西风急流的减弱(增强)密切相关,并可导致我国东部大部分地区降水量的偏多(偏少)和我国东北地区温度的偏高(偏低)。青藏高原西南侧大气动能的增强(减弱)则与该地区对流层中高层南亚西风急流的增强(减弱)有关联,并导致冬季我国东南地区降水量的偏多(偏少)和我国广西、贵州和四川一带温度的偏低(偏高)。在冬季,亚洲大气动能的变化可能主要通过影响亚洲西风急流的变化来造成我国冬季气候的变异。 相似文献
998.
999.
防渗对堤坝等水利工程、地下工程和污染物迁移都具有重要意义。基于自然灰化土层形成过程中因金属离子和有机质络合反应形成不透水土层的过程,提出了利用六水合氯化铝(AlCl3·6H2O)和有机质(OM)相互反应生成Al-OM絮状物来降低渗透系数的方法。开展了系列的注入试验,探究了浆液浓度、注浆速度和砂土颗粒级配对渗透系数降低和形成屏障长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地降低砂土的渗透性;渗透系数降低的速度随着浆液中Al-OM絮状物浓度的增大而增加;由于絮状物浓度的增加,孔隙堵塞的速度增快,从而阻止了其继续扩散,形成的屏障长度随之减小;Al-OM絮状物的尺寸随注浆速度的增大而减小。当注浆速度较大时,Al-OM絮状物的尺寸较小,因此渗透系数降低慢而扩散距离远。砂土的颗粒级配对渗透系数降低有重要影响,粗颗粒含量越大,渗透系数降低越小。 相似文献
1000.
在土石坝和堤防工程砂砾石反滤设计中,长期以来,一直使用太沙基反滤准则,而太沙基准则适用范围有其局限性.在王圪堵水库大坝反滤设计中,根据适用范围更广的谢拉德反滤准则,按反滤料分区设计思想,由被保护土料的特征求出适宜的反滤料级配包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