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7篇
  免费   70篇
  国内免费   72篇
测绘学   34篇
大气科学   22篇
地球物理   51篇
地质学   60篇
海洋学   214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18篇
自然地理   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1 毫秒
401.
采用短期资料的潮流准调和分析方法,对水深为3.5~12.8 m的防城港海域6个测站大潮期间观测获得的表、中、底层潮流资料进行了分析.计算结果表明:观测海域以不正规全日潮为主,且全日分潮中K1振幅大于O1;测区的潮流分潮比WM4/WM2大于0.04,表明测区中浅海分潮流具有较大的比重,故测区的潮流性质应为不正规全日浅海潮...  相似文献   
402.
利用嵌套模式通过流速驱动对渤海湾的潮汐潮流进行了高分辨率数值模拟,分析了开边界条件的选取对渤海湾潮致余流模拟的影响。并用定点观测流速资料验证了在渤海湾流速作开边界条件驱动模式的模拟结果。近年来由于围海造田,使渤海湾海岸线向里推进,岸线变的更加平缓。在渤海湾新旧地形下,对渤海湾环流进行了模拟,分析了地形变化对渤海湾环流的影响。结果表明,渤海湾西北角的顺时针流环在新地形下消失,并表现为较强的逆时针流,湾口双环结构依然存在,但南部流环在新地形下由于受到西部强的逆时针流而变弱,流环半径减小。通过分析潮致Lagrange余流场和调查的污染物浓度分布特征发现,渤海湾的污染物分布特征与Lagrange余流有很强的相关性,Lagrange余流结构影响了污染物的分布特征,新旧地形下余流场的改变也导致了污染物浓度场分布特征上的变化。  相似文献   
403.
 据富勒烯笼Cn的构成特点,将Cn中的六边形划分出不同的晶体化学构型,而后建立六边形聚合度(HPI)的新概念并给出Cn中六边形可能存在的不同组合及数目。由此得出了Cn的结构表达式。  相似文献   
404.
郑秋月  王青华  刘东  黄江培  陈石 《地震》2021,41(1):205-218
时变重力信号能反映地球内部介质迁移引起的不均衡变化,本文利用三维欧拉反褶积方法,通过建立合适的场源模型获得最佳反演参数,并采用水平梯度滤波法消除部分虚假发散解,优化反演结果。在此基础上,利用川滇地区2015—2019年流动重力重复观测资料,分析了不同时空尺度的区域重力场动态变化特征,开展对川滇地区重力变化场源特征的定性和定量研究。结果表明:欧拉反褶积方法能有效反演重力场变化异常的场源三维空间分布特征,反演结果与2018年12月16日四川兴文县MS5.7地震, 2019年6月17日长宁县MS6.0地震及同年7月4日珙县发生的MS5.6地震位置相对应,揭示了区域内的构造活动特征,为地表时变重力数据的反演和解释提供了思路和方法,同时也对捕捉与深部构造相关的地震前兆信息、开展强震中长期预测的应用研究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05.
针对欧拉反褶积法中使用单一构造指数难于表征多个异常源,而使用不同尺寸的滑动窗口或通过枚举构造指数易于导致欧拉解集庞大,增加不必要的后续处理解释工作.为此,利用聚类分析划分欧拉反褶积解集,采用截断奇异值分解法解欧拉齐次方程,以评价因欧拉反褶积所构成的大型线性方程组条件数过大而造成欧拉解的非唯一性和不稳定性问题.在此基础上...  相似文献   
406.
采用地形坐标系下适合于复杂地形且满足地-气耦合的静力学三维中-β尺度气象预报模式,使用08时的实测流场经变分法初始化后得到的初始流场,模拟研究了上海地区的局地流场时空演变特征。模式较细致地考虑了湍流、长短波辐射、凝结、蒸发、地表热力平衡等因子,在此基础上,使用有限元法数值求解一阶闭合的三维欧拉平流扩散方程,模拟了上海地区的SO2浓度分布。结果表明:上海的局地流场具有明显的日变化特征,受海陆温差的影响明显,日间风速较夜间风速大,风向呈顺时针旋转;在不稳定层结情况下,高架点源排放的高空污染物对地面的污染物浓度有贡献,会造成地面污染物浓度升高。  相似文献   
407.
为海洋生态保护和海岸工程建设等工作提供参考,基于Mike21模型水动力学(HD)模块,得到最新岸线形态下芝罘湾的潮流场,涨、落潮历时不均,落急潮流流速大于涨急潮流;东北岸流速最大,向西南靠岸渐小;湾北涨、落潮流向相反,湾中、南部流向在涨急时刻为SW向,落急时刻由南呈NW向向北顺时针逐渐转为NE向。计算了15个潮周期的欧拉余流场,余流流向除湾南沿岸局部区域沿岸向南外,整体为中心在湾东北的顺时针余环流,余流流速整体较小,大部分区域不超过0.06 m/s。芝罘湾内等距离释放16个自由粒子,据粒子运移轨迹得知:湾以北外海的物质不易向湾内输运,湾内自由粒子最终均运移出湾外,湾内无聚集,表明芝罘湾的水动力情况利于物质向外输运;担子岛以北的粒子向东输出湾内后,绕开担子岛等岛屿输运至东南外海;担子岛以南的粒子经过在湾内回旋振荡,以“∞”型轨迹最终南下。  相似文献   
408.
姚才华  范彦斌  张刚 《江苏地质》2023,47(3):330-338
运用Kriging插值法构建蒋家沙风电场区建设前和建设后3期(2015年、2018年和2021年)水下地形三维模型。通过年际时间尺度的对比分析发现:风电场建设后,蒋家沙区域潮滩变低,范围扩大,地形趋于平坦;潮沟淤浅并向东北退移,范围缩小。2015—2018、2018—2021、2015—2021统计数据显示,3年间平均冲淤速率由-3.77 cm/a变为21.14 cm/a,6年间平均冲淤速率为8.18 cm/a。地形变化表现为建设后初期略有冲刷,此后强势回淤,总体处于弱淤积状态,该地形变化主要与辐射沙脊群区域沉积动力相关。根据2014—2019年区域余流流向数据,总体上看,泥沙的输运方向在近潮滩区域均指向潮滩方向,离潮滩区域以向东北输运为主;6年间潮滩范围逐渐扩大,泥沙向深槽输运,东部潮沟萎缩,持续向东北退移。在物源锐减和海平面逐年上升的背景下,研究区地形将长期处于弱淤积状态且淤积呈减缓趋势,风电场建设是该区域短周期内局部地形改造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409.
基于红沿河核电站取水口周边海域3个不同断面的船载ADCP短期重复走航观测资料,采用传统调和分析方法和L曲线方法对该资料进行潮流–余流分离计算,并通过对比潮流特征、分析水团运动和余流流向的关系,以及对分离后的潮流与余流进行回报,验证L曲线方法对观测时间较短、重复次数不多的走航ADCP资料进行潮流分离的合理性与有效性。结果表明:(1)应用L曲线方法分离的潮流特征与以往的观测结果较为一致,该方法可有效分离半日潮流与全日潮流,但本文采用的数据长度小于1个典型全日潮周期长度,故整个全日潮族以及区内流场动力方面的分析结果尚存不合理之处,还需采用观测时间较长、重复次数较多的走航观测资料改进;(2)分离后的余流近岸向南、离岸向北的分布,符合观测海域的温盐要素分布,余流结果具有合理性;(3) L曲线方法的回归值与实测瞬时流速线性拟合的相关程度较高,均方根误差为6 cm/s左右,相对误差百分比约为10%。该方法可拓展并推广到近海其他关键断面走航流速观测的潮流分离中,以获得流速特征与物质输运通量等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