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7篇
  免费   70篇
  国内免费   72篇
测绘学   34篇
大气科学   22篇
地球物理   51篇
地质学   60篇
海洋学   214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18篇
自然地理   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渤海的环流、潮余流及其对沉积物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阐明渤海环流和潮余流的分布特征及其与沉积物输运之间的关系。本文根据80年代以来的实测海流资料得到:辽东湾的环流是顺时针向的;黄河三角洲外海存在着一支流向东北偏北向流,与辽东湾西部的东北向海流相接;渤海湾内的环流北部为反时针向,南部为顺时针向回转的双环结构。上述环流趋势与渤海沉积物分布相一致。渤海沿岸主要入海河流的特征矿物分布正在上述环流存在的最好佐证。文中进一步讨论了潮余流分布特征及其对渤海环流的  相似文献   
22.
渤海湾环流的一次观测和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为了对渤海湾的环流形态有一个准确的认识,对渤海湾进行了一次较为全面的海流调查。这次调查以Lagrange观点为指导,采用3种方法:海流计在固定站位连续测流;漂流板轨迹观测和“人工水母”测底层流。本文分别介绍这三种方法及观测过程,并分析得出了渤海湾Lagrange余环流型大致是顺时针的结论  相似文献   
23.
广西主要港湾余流特征及其对物质输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广西5个主要海湾各有自己的环流特征:铁山湾存在一个反气旋涡,廉州湾存在一个海湾尺度的气旋环流,钦州湾青菜头南端存在一个气旋式环流,防城湾口有一个气旋环流。珍珠湾余流,在深水航道内自湾内指向湾外。冬季,受北风影响,各湾从湾内流向湾外的余流分量加强。由于反气旋或气旋环流存在,形成和环流相应的泥沙输运。  相似文献   
24.
渤海海峡断面温度结构及流量的季节变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作者采用 POM模式 ,利用从卫星遥感资料反演的风和海表温度 (SST)数据并考虑 M2分潮作用 ,对渤海海域的温度、流场的三维结构进行数值计算。根据数值模式的计算结果 ,重点分析渤海海峡温度结构和水交换的季节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风应力和 SST的季节性变化导致渤海海峡的水交换流型、温度结构和流量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  相似文献   
25.
渤海夏季底层环流的观测与模拟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通过分析用人工水母在渤海夏季进行的首次底层环流的 L agrange观测 ,发现在渤海底层 Lagrange余流只有几 cm/s,在海峡处基本是北进南出的情况 ,在辽东湾有 1个逆时针的环流 ,在渤海湾有 1个顺时针的环流。但是进一步分析发现 ,底层人工水母的运移 (代表了物质输运 )并不完全反映环流的方向 ,在有些站位甚至出现相反的趋势。通过数值模拟知道瞬时的扩散及沉降等过程是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 ,而根源在于环流场的不均匀性。  相似文献   
26.
北黄海潮流、余流垂直结构及其季节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对2006年夏季与2007年冬季在123.51°E,38.00°N的各1个月潮流和水位观测数据的分析,发现夏季余流呈现两层结构,上层流向为西北,下层流向东南,并且当大潮日期附近,在跃层附近深度存在若干流速较强的水层;冬季余流除了个别层以外基本上均为西北向流入北黄海,从中可以看到风场改变所引发的异常增减水和强流出现。对潮流椭圆的分析表明,半日潮族分潮流的最大流向自夏季至冬季存在着顺时针的旋转,旋转角大约为16(°)~18(°),并且夏季半日潮族随深度顺时针,全日潮族逆时针旋转,而冬季基本上上下一致。  相似文献   
27.
西沙群岛潮、余流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962、1974、1976、1991、2002年西沙群岛海域实测海流资料分析得出:西沙群岛潮汐特征系数为3.40,是不正规日潮;潮流特征比较复杂,少数为不规则半日潮流型,多数为不规则日潮流型;半日周期的内潮在永兴岛西部特别显著,最大流速可达1.5m/s,对珊瑚生态系统有重要影响;西沙群岛余流,春季4~5月总体方向是东北,最大余流速度66cm/s,出现在中建岛西部;夏初余流方向偏北,速度明显降低,中建岛表、底层流速都不超过50cm/s。结合18a卫星高度计资料统计分析得出,春季和夏季西沙群岛海域处于反气旋式环流的北部,中建岛处于反气旋式环流的西缘,水平压强梯度大,加之地形影响,因此流速最大。  相似文献   
28.
基于FVCOM的泉州湾海域三维潮汐与潮流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FVCOM海洋数值模式,采用非结构的三角形网格和有限体积法,建立了泉州湾海域高分辨率(26 m)的三维潮汐、潮流数值模型。模拟结果同2个验潮站和3个连续测流站的观测资料符合良好,较好地反映了泉州湾内潮汐、潮流运动的变化状况和分布特征,给出了M2、S2、K1、O1 4个主要分潮的同潮图、表层潮流椭圆分布,以及模拟区域内最大可能潮差、表层最大可能潮流流速和潮余流分布。分析表明,4个分潮的最大潮汐振幅和迟角差分别为219 cm和19°,85 cm和25°,26 cm和12°,26 cm和9°;石湖港以东海域的潮波为逆时针旋转的驻波,以西海域为前进波;最大可能潮差由湾口的8.0m向湾内增加至8.8 m。湾内潮流类型为规则半日潮流,落潮最大流速大于涨潮最大流速,北乌礁水道为强流区,表层最大可能潮流流速为2.4 m/s;湾口潮流运动以逆时针方向的旋转流形式为主,湾内的潮流运动以往复流形式为主,长轴走向主要沿着水道方向,与等深线和海岸线平行;四个分潮流表层最大流速分别为1.4 m/s,0.58 m/s,0.12 m/s,0.10 m/s。余流流速大小与潮流强弱有密切的联系,表、中、底层最大余流流速分别为26 cm/s,20 cm/s,16 cm/s,三者在水平方向基本呈北进南出的分布形态。  相似文献   
29.
海坛海峡二维潮流场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海坛海峡为南北狭长型海峡,海峡内潮波属于前进波.本文建立了平面二维浅水波数学方程,利用欧拉-拉格朗日差分方法得到数值解,模型采用随时间变化的动边界技术,成功地模拟了海坛海峡的前进波特征,并根据实测数据进行了验证.同时计算了同潮时线和等振幅线,不同时刻的潮流场和潮流平均流速分布.计算结果表明,北部湾口M2分潮高潮时间比南部湾口早约5~6min,等振幅线范围约为2.12~2.15m.海峡内流速分布呈南北强、中间弱的特点,最大流速1m/s左右.  相似文献   
30.
渤海的平均余环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72个渤海石油平台、站点测流资料,阐明了渤海的平均余环流特征,并用已有的数值计算结果阐明了其形成机制。观测表明在黄河三角洲近海存在一支北-东北向的流动,可抵达秦皇岛附近水域,数值计算表明该支流动主要是潮生的;在辽东湾北部存在一顺时针向的涡旋运动,在冬半年该涡旋是风生的;在渤海湾北部存在潮生的逆时针向的余环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