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1篇
  免费   84篇
  国内免费   44篇
测绘学   5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16篇
地质学   50篇
海洋学   186篇
综合类   16篇
自然地理   1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 毫秒
81.
82.
长腹剑水蚤属是海洋中小型浮游动物中最为丰富的类群之一, 在生物地理学与海洋生态学研究中均具有重要地位。本研究基于28S rDNA分析了南海长腹剑水蚤属中较为常见的刺长腹剑水蚤Oithona setigera的单倍型多样性和种群遗传结构。结果显示, 792bp长度的核苷酸片段中, 碱基G+C的平均含量为58.2%, 高于A+T含量(41.8%)。种群平均遗传距离ΦST为0.011。在22个种群共计186个个体中, 发现了28个单倍型, 其中单倍型H10在21个种群中均被发现, 最远距离超过1000km, 说明刺长腹剑水蚤可以实现远距离的扩散且受到南海海流影响。Mantel检验结果显示, 刺长腹剑水蚤种群遗传距离和地理距离无线性相关性(R=-0.04615, P=0.678); RDA变差分解结果显示, 空间变量全模型对种群遗传结构的解释率为53.3%, 结合种群平均遗传距离ΦST为0.011, 我们判断目前观测到的刺长腹剑水蚤的种群遗传结构可能由历史上种群扩展带来的拓殖隔离造成。  相似文献   
83.
84.
85.
湛江二叉刺藻(Dicrateria zhanjiangensis)细胞表面的碳酸酐酶(CA)活性占细胞全部碳酸酐酶活性的一半以上。匀浆经高速离心后,碳酸酐酶主要分布在上清液中,因此酶活性较高。 NO_3~-,NO_2~-和I~-三种阴离子对碳酸酐酶有抑制作用,其中以NO_2~-的抑制效果为最佳,0.5m mo1/L NO_2~-即能抑制酶活性61.01%。乙酰唑磺胺(AZM)和对氨基苯磺酰胺(SNM)对碳酸酐酶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其半抑制浓度分别为1.5×10~(-5)mo1/L和2.3×10~(-5)mol/L。这两种抑制剂在低浓度下对光合作用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乙酰唑磺胺、碳酸酐酶和NaHCO_3对完整细胞悬浮的光诱导pH变化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乙酰唑磺胺通过抑制光合作用来阻碍光诱导pH上升。加入碳酸酐酶和NaHCO_3到细胞悬浮液中则通过加快大气CO_2补充和加大悬浮液的缓冲能力来抑制光诱导pH上升。 以上实验结果表明,湛江二叉刺藻的碳酸酐酶对维持藻细胞的正常光合作用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湛江二叉刺藻可能属于能够利用HCO_3~-作光合碳源的微藻类型。  相似文献   
86.
中国海日本刺沙蚕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日本刺沙蚕Neanthes iaponica(Izuka)分布于我国黄海、渤海沿岸;日本的日本海和太平洋沿岸.为中国和日本的特有种。  相似文献   
87.
应用位错理论和摩擦磨损原理对积屑瘤和鳞刺的形成机理进行探讨,并对它们的消长规律作了理论上的解释。认为积屑瘤和鳞刺的形成及其变化与材料的强度-温度特性和位错行为有关,揭示了积屑瘤受前刀面摩擦挤压作用和切削温度影响的本质,确立了鳞刺形成的四个阶段(空洞形成、裂纹形成、裂纹扩展、拉裂)及其机理,强调了后刀面摩擦挤压作用对鳞刺的影响。  相似文献   
88.
应用显微技术观察了后刺才女虫(Polydora latispinosa)胚胎的发育过程及各发育阶段幼虫形态结构特点,以期为多毛类的发育生物学研究和分类学积累更多的资料。结果显示,后刺才女虫在魁蚶内表面形成瘤状突起,在外套膜上钻孔,导致外套膜溃疡发红。后刺才女虫受精卵在卵袋中发育至三刚节幼虫时,幼虫破袋而出开始营浮游生活...  相似文献   
89.
朱敏  张立新  史大永 《海洋科学》2011,35(12):63-67
以印尼海域刺麒麟菜(Eucheuma spinosum)为原料, 分别采用烘箱法、高温灼烧法、凯式定氮法、索氏提取法对其水分、灰分、粗蛋白、粗脂肪含量进行测定, 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最佳提取工艺参数。结果表明, 该刺麒麟菜中水分、灰分、粗蛋白、粗脂肪含量分别为12.93%, 22.68%, 4.19%和0.58%。最佳提取...  相似文献   
90.
本文采用Masson染色技术,确定了单环刺螠体壁的组织排列特征,由外向内依次为假复层柱状上皮、外环肌层、中纵肌层、内环肌层,各组织之间由发达的结缔组织连接。采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确定单环刺螠engrailed和hedgehog基因的mRNA及蛋白均定位于体壁的结缔组织中,尤以外环肌层两侧的结缔组织中阳性信号更明显。探讨了两个基因在单环刺螠体壁功能维持中的潜在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