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85篇
  免费   1320篇
  国内免费   2057篇
测绘学   679篇
大气科学   442篇
地球物理   1084篇
地质学   5154篇
海洋学   598篇
天文学   59篇
综合类   475篇
自然地理   371篇
  2024年   46篇
  2023年   163篇
  2022年   179篇
  2021年   230篇
  2020年   208篇
  2019年   217篇
  2018年   176篇
  2017年   155篇
  2016年   202篇
  2015年   265篇
  2014年   362篇
  2013年   294篇
  2012年   368篇
  2011年   356篇
  2010年   384篇
  2009年   417篇
  2008年   501篇
  2007年   475篇
  2006年   456篇
  2005年   400篇
  2004年   375篇
  2003年   325篇
  2002年   275篇
  2001年   235篇
  2000年   238篇
  1999年   215篇
  1998年   199篇
  1997年   193篇
  1996年   168篇
  1995年   149篇
  1994年   123篇
  1993年   111篇
  1992年   70篇
  1991年   71篇
  1990年   70篇
  1989年   46篇
  1988年   47篇
  1987年   42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58年   2篇
  1944年   1篇
  1926年   1篇
  1924年   3篇
  192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71.
基于日常活动空间的社会空间分异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社会空间分异是城市社会学与城市地理学的经典研究议题,也是当前中国社会所面临的现实问题,在大量理论与实证研究的支撑下,形成了从居住空间出发的经典研究范式。而在人类移动性不断增强、居民活动日趋多样化的背景下,传统的研究范式显得静态和片面,难以反映社会空间分异与隔离问题的全貌,因此有必要从居民的日常活动空间出发探讨社会空间分异问题。国际学者们从不同视角出发对该议题进行了探索,本文对已有研究进行了梳理和述评,将已有研究总结为基于活动空间的群体分异与交往、个体活动空间的时空分异、社会空间分异的动态变化三种类型;并以时空间行为研究的理论和方法论为基础,从基于人的空间研究范式出发,构建“人群—活动空间—社会空间”基于活动空间的社会空间分异研究框架;尝试推进社会空间分异研究范式的多元化,从以人为本的立场出发理解城市空间和城市中的人。  相似文献   
972.
吕拉昌  孙飞翔  黄茹 《地理学报》2018,73(10):1910-1922
传统城市化概念已难以解释全球范围内出现的新兴城市化模式,而“创新”是解读城市化新变化的重要概念。从“流的空间”视角,提出了基于创新的城市化概念。在此基础上,选取中国地级及以上270个城市作为研究的空间单元,依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分析了中国高技能迁移人口和城市文化多元性的空间分布特征,采用空间杜宾模型方法,构建城市创新空间回归模型,测度了中国高技能迁移人口规模和城市文化多元性水平对城市创新产出的影响,验证了基于创新的城市化概念。研究表明:① 基于创新的城市化概念顺应知识经济发展的背景,强调高技能劳动力向城市的迁移过程,促进城市职能与景观发生变化,城市知识活动与行为的扩展,可以很好的解释城市发展的新动力、新机制和新的创新景观。② 基于高技能劳动力迁移的创新的城市化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动力,对中国的沿海及省会城市的城市化发展有重要作用。③ 中国国内高技能劳动力迁移规模和城市文化多元性水平均对城市创新产出具有正效应。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形下,城市高技能迁移人口数量每增加10%,直接带来的城市创新产出增加3%;城市文化多元性水平每提高10%,直接带来的城市创新产出增加2%。研究在理论上加深了对区域创新系统开放性和动态性的理解与认识,为知识经济下城市化和城市发展政策的制定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73.
空间目标信息系统(STIS)是基于空间信息实现重要目标信息采集、管理、显示、查询、分析等功能的一种面向多部门、多应用的分布式地理信息系统,不同用户具有不同的操作权限。引入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技术,从访问控制体系结构、RBAC数据库、用户访问控制流程3个不同的角度对STIS访问控制方案设计进行了详细阐述。该方案对于保证系统的安全性和明确用户职责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74.
"地下水科学与工程"学科形成的历史沿革及其发展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由逐水而居到凿井取用地下水是人类文明史的一大转折。和地表水相比,地下水具有分布广泛、水质良好、变化稳定、便于利用、不容易受污染等优点,因此它是理想的供水水源。地下水本身既是人类生存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同时也是一种地质营力、信息载体、生态环境因子和灾害因子。因此开展地下水的形成、赋存、运动规律的研究,以及合理开发、利用的工程技术、布局设计和实施等水文地质研究是一门关系到人类生活、社会需求和发展的重要学科。笔者着重论述了“地下水科学与工程”学科形成的历史是和人类社会的诞生、繁衍和发展紧密相关的。随着科学进步和国民经济的发展,该学科已从原来的基础学科逐渐向应用基础学科和应用学科相结合的方向发展。因此,今后在加强水文地质基础研究的同时,还应该十分重视满足国民经济需求和面向市场应用的研究。最后,从世界面临严重缺水和水污染的现实、科学发展的必然和国际学术组织和学者对地下水学科的重视,以及当前人才市场对该学科人才需求等方面指出,21世纪“地下水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发展具有很大的空间和十分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975.
泡沫钻进中有两个问题有待解决。第一是泡沫对钢铁具有明显的腐蚀作用。由于泡沫中有水和大量空气,而空气中含有氧。钢铁的腐蚀主要是水与氧的作用。在氧化锈蚀过程中发泡剂也起着重要作用。为此提出了防腐措施。第二是泡沫的发生。稳定泡沫的产生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物质条件和机械条件。没有发泡剂的加入不会产生稳定的泡沫。没有强有力的机械作用,气体进入不了液膜,也不会发泡。相应的措施是设专门的泡沫发生器。   相似文献   
976.
海洋平台的隔水套管群桩与土共同作用研究是一个很复杂的课题,目前国内外研究资料甚少,因此在平台导管架设计中,一般不考虑隔水套管群桩承受水平力作用,这与实际不相符合。本文结合工程课题,在调查研究和模型试验的基础上,对隔水套管群桩在水平力作用下的工作性状与破坏机理、群桩的水平力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单桩与群桩情况下应力应变关系等方面进行较深入的研究;并提出砂土地基隔水套管群桩效应经验公式,弥补了现行计算方法的缺陷和不足。研究成果可供工程设计参考使用。  相似文献   
977.
本文从水产无脊椎动物与环境的关系论述其来克丁物质的功能;来克丁与微生物间的相互作用包括相互作用中有关来克丁、微生物种类,作用部位和作用物质等。从来克丁在水产无脊椎动物识别外来物质,包括抵御病原体的作用看,健康发展的水产业之一项关键任务便是认识和掌握来克丁在御防病害活动中的机理。  相似文献   
978.
分析总结1990~1994 年沈阳桃仙机场23 次暖区雷暴的地面、高空形势,并应用能量分析方法,做出能量垂直廓线,归纳出廓线类型,找出预报暖区雷暴的预报因子和着眼点。  相似文献   
979.
利用地球重力位模型计算重力和重力梯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东明 《地球物理学报》1999,42(Z1):108-114
高阶高精度地球重力场模型具有广泛的用途。本文利用地球重力位模型计算重力和重力梯度在应用中很有实用阶值,同时也是计算重力场其它量的关键。利用伪局部笛卡尔坐标与球坐标的关系计算了重力与重力梯度在伪局部笛卡尔坐标系下的分量;利用张量变换的原理给出了已知重力与重力梯度在某一坐标系下的分量求它们在另一坐标系下分量的方法,并具体给出了重力与重力梯度在局部笛卡儿坐标系下的分量计算公式,同时还给出计算重力场五参量与垂线偏差的计算公式,本研究推进了地球重力场的可视化进程。  相似文献   
980.
单台Lg尾波Q_(Lg)~c的测量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将单台记录叠加频谱比法(简称SSR法)应用于震中距小于500km的区域地震Lg尾波为lHz下的值,n是与频率f有关的指数)的提取之中·为了检验方法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我们选用两组发生在不同地区的地震记录.一组是1989-10-18大同主震(ML=5.9)的15个余震,北京遥测地震台网记录到的信噪比较高的Lg尾波序列。另一组是秦岭造山带数字流动地震观测台网记录到的1995年甘肃平凉两次地震信噪比较高的Lg尾波序列.每一组地震的震源参数基本相同,即它们到某一特定台站的路径几乎相同,得到的 可以认为是不受震源影响的地震一台站路径上的平均衰减效应·两区域 的测量结果表明:(1)尽管两个地震观测台网所用观测仪器不同,每个台站的观测条件不同,所记录的地震也不尽相同,但对Q0和,的拟合结果线性程度都比较高,说明SSR法是稳定的;(2)同一震群的不同地震到某一特定台站测得的结果基本一致,即Q0值及其平均值大都在其标准差范围之内,说明SSR法是可靠的。(3)对同一地震不同方位各台站的Lg尾波测量结果可以看出,穿过不同构造区的Q0值存在明显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