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6892篇 |
免费 | 5430篇 |
国内免费 | 4451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353篇 |
大气科学 | 158篇 |
地球物理 | 3894篇 |
地质学 | 19580篇 |
海洋学 | 1244篇 |
天文学 | 63篇 |
综合类 | 1190篇 |
自然地理 | 29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29篇 |
2023年 | 575篇 |
2022年 | 813篇 |
2021年 | 744篇 |
2020年 | 735篇 |
2019年 | 678篇 |
2018年 | 519篇 |
2017年 | 632篇 |
2016年 | 663篇 |
2015年 | 727篇 |
2014年 | 1088篇 |
2013年 | 828篇 |
2012年 | 1036篇 |
2011年 | 1039篇 |
2010年 | 868篇 |
2009年 | 903篇 |
2008年 | 908篇 |
2007年 | 757篇 |
2006年 | 833篇 |
2005年 | 681篇 |
2004年 | 784篇 |
2003年 | 765篇 |
2002年 | 784篇 |
2001年 | 801篇 |
2000年 | 727篇 |
1999年 | 785篇 |
1998年 | 756篇 |
1997年 | 738篇 |
1996年 | 757篇 |
1995年 | 738篇 |
1994年 | 711篇 |
1993年 | 580篇 |
1992年 | 617篇 |
1991年 | 522篇 |
1990年 | 478篇 |
1989年 | 393篇 |
1988年 | 93篇 |
1987年 | 87篇 |
1986年 | 50篇 |
1985年 | 35篇 |
1984年 | 24篇 |
1983年 | 19篇 |
1982年 | 27篇 |
1981年 | 20篇 |
1980年 | 19篇 |
1979年 | 27篇 |
1978年 | 7篇 |
1977年 | 9篇 |
1954年 | 6篇 |
1948年 | 7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21.
西藏拉萨地区地层系统及问题讨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拉萨-波密地层分区西部的拉萨地区,地质工作程度较高,地层系统已初步建立并逐步完地层记录的地壳构造变动和沉积环境和演化历史,基本清楚。 相似文献
822.
新型支挡加固措施在滑坡防治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年来,作为滑坡治理中有效方法的支挡加固工程向复合结构,轻型化,小型化和机械化施工方向发展,受力也由被动向主动抗滑发展,本文主要介绍预应力错索,格构锚固等支挡加固措施及其综合应用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823.
824.
晚更新世末期北方陆架区沙漠-黄土堆积群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晚更新世末期,强劲古季风活动的结果,在中国西部形成沙漠-黄土堆积群(黄土高原及其以西或西北的沙漠区),当它到达陆架区以后,风蚀作用继续存在,会产生同样的地质效果,因而在中国东部陆架区,形成两个新的沙漠-黄土堆积群。其一为渤海沙漠-黄土堆积群,包括渤海海底、渤海海岸一带的古沙漠活动区和辽东半岛西岸、庙岛群岛以及山东蓬莱以西的含有孔虫的黄土沉积。其二为黄海沙漠-黄土堆积群,包括苏北浅滩和长江三角洲地区全新世以前的沙漠活动区和南京一带的下蜀黄土。 相似文献
825.
洞庭盆地两护村孔重矿物特征及其对第四纪构造活动与环境演变的响应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第四纪洞庭盆地主体自西向东分为安乡凹陷、赤山隆起和沅江凹陷等3个次级构造单元。在安乡凹陷东南部两护村新施工揭穿第四系的ZKC1孔,其地层组成自下而上依次为早更新世华田组、汨罗组,中更新世早期—中期洞庭湖组,晚更新世坡头组以及全新统等。对钻孔岩芯进行了系统的重矿物分析,进而根据特征重矿物来源和含量变化,结合钻孔岩性和岩相变化以及区域地质和地理背景,探讨洞庭盆地南部早—中更新世沉积环境暨河湖变迁以及构造沉降过程。研究表明,洞庭盆地存在幕式断陷活动,早更新世早期、早更新世末期和中更新世中—后期等3个时期强烈断陷沉降,相对湖平面上升,来源于盆地南缘中段的资江河水部分向西注入安乡凹陷,导致ZKC1孔华田组下段下部、汨罗组顶部、洞庭湖组上段等相应层位中的锆石、金红石、锐钛矿和菱铁矿等(主要来源于资江流域)含量显著增高。其它时期断陷作用较弱,河湖水位低,沅水和资江分别沿其主水道于赤山隆起西侧和东侧向北汇入长江,导致ZKC1孔相应沉积层位中锆石、金红石、锐钛矿和菱铁矿的含量明显偏低。对重矿物特征指数变化与孢粉和化学蚀变指数所反映的气候变化的相关性研究,暗示上述3次相对湖平面上升的主要原因不是降水增加,而是构造沉降增强。 相似文献
826.
煤是对温度和压力等地质因素十分敏感的有机岩,各种构造-热事件控制下的物理化学条件,是促进煤岩演化的根本动力。本文对煤变质作用过程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着重讨论了煤岩在高煤阶-石墨演化阶段的控制因素、演化过程和演化机制。煤变质作用包括煤化作用阶段和石墨化作用阶段,共同构成一个连续的有机质演化过程,总体趋势是分子结构有序化、化学成分单一化,最终演变为以碳元素为主、三维有序结构的石墨。温度和压力(应力)是控制煤变质作用两大因素,在不同的演化阶段,这两大因素所起的作用和演变机理都有所差异。在低、中煤阶演化阶段,温度是煤化学结构演化的主要控制因素,为化学键断裂提供活化能,应力缩聚和应力降解则对煤化学结构演化具有催化作用。高煤阶-石墨化阶段的主要机制是导致基本结构单元BSUs之间相互联结使短程有序化范围增大的拼叠作用,构造应力在其中起到关键作用,BSUs定向和面网间距不断减小,促进大分子物理结构演化。加强煤变质作用的高级阶段-石墨演化过程的研究,将丰富和深化对煤-石墨物理化学结构完整演化序列的认识。煤系石墨成矿机制的高温高压模拟实验,则为煤变质作用构造物理化学条件研究提供了可行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827.
伊宁吐拉苏火山盆地构造与金矿成矿关系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伊宁吐拉苏火山盆地发育在前寒武纪和加里东基底上,盖层主要由早石炭世陆相火山岩组成。基底与盖层中的断裂、褶皱构造特征有显著差异。火山构造单元划有火山喷发带、火山构造带、火山机体三级。构造演化经历了基底和火山盆地形成及剥蚀三个阶段。金矿产于大哈拉军山组。认为三级控矿构造与三级火山构造相对应,分别控制着金矿带、金矿田、金矿床(点)的展布和产出。 相似文献
828.
鄂尔多斯盆地东部热力作用的期次和特点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盆地深部由于地球内蕴藏的巨大热源和岩石圈放射性元素蜕变热构成的热能,可通过多种热传导方式释放,如岩浆类热流物质向地壳浅部或近地表上部传递热力形成地热异常和热力作用。鄂尔多斯盆地东部晋西挠褶带热力作用发育具有与华北板块早白垩世发生的重要构造转换和岩石圈减薄事件等背景相关,深部岩浆侵入和热力作用事件的发生可使该区地下深处形成许多隐伏的中深成侵入岩或浅成-喷发相岩体及其伴随的热力构造。早白垩世这次强烈的构造热力变动伴有盆地东翼大面积的抬升隆起、吕梁断隆带的翘倾、离石断裂带和晋西挠褶带及西倾大斜坡的形成。以紫金山碱性杂岩体为代表的岩浆热力作用表现为一个多期形成的岩筒、岩床状碱性侵入体,地球化学特点是富碱、Fe,贫Mg;稀土元素含量高,无Eu异常;表现出岩浆侵入有明显的两组方向和多期多阶段侵入或喷发,可侵入到二叠纪—三叠纪地层中。盆地东部火成岩同位素测年数据统计岩浆-热力作用高峰期在110~150Ma。挑选紫金山碱性杂岩体3件单颗粒锆石样数百粒,进行U-Pb同位素SHRIMP测年,其中17组锆石样年龄在125~132Ma,相当于早白垩世。与华北地区早白垩世较普遍的构造热事件具有一致性。此外,还发现有早期(石炭纪—二叠纪)岩浆热力作用事件。构造演化分析显示多期多阶段热力作用特点。鄂尔多斯盆地东部热力作用对盆地油气煤铀多种能源成矿成藏富集研究与勘探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29.
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