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62篇
  免费   574篇
  国内免费   1035篇
测绘学   53篇
大气科学   2170篇
地球物理   62篇
地质学   88篇
海洋学   742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60篇
自然地理   192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73篇
  2022年   81篇
  2021年   112篇
  2020年   116篇
  2019年   103篇
  2018年   91篇
  2017年   77篇
  2016年   80篇
  2015年   78篇
  2014年   151篇
  2013年   140篇
  2012年   141篇
  2011年   161篇
  2010年   155篇
  2009年   157篇
  2008年   132篇
  2007年   189篇
  2006年   115篇
  2005年   123篇
  2004年   98篇
  2003年   92篇
  2002年   76篇
  2001年   73篇
  2000年   64篇
  1999年   58篇
  1998年   65篇
  1997年   82篇
  1996年   70篇
  1995年   72篇
  1994年   63篇
  1993年   62篇
  1992年   81篇
  1991年   54篇
  1990年   33篇
  1989年   25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4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991.
全球非静力半隐式半拉格朗日模式及其极区离散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有限区同化预报系统GRAPES(Global Regional Assimilation and Prediction System)中的全球模式是新研发的新一代全球非静力数值预报模式, 该模式将作为中国气象局下一代全球中期数值预报的业务模式. 模式动力框架的特点包括采用全可压方程组、非静力/静力可选、半隐式半拉格朗日大时间步长、利用预条件求解复杂的三维亥姆赫兹(Helmholtz)椭圆型方程等. 针对极地奇异性的特点, 介绍了GRAPES全球模式在极地的离散处理方案, 包括采用水平风分量v放在极地的Arakawa C网格, 引入极地滤波解决极地数值计算的稳定性, 近极地Helmholtz方程的订正, 及为提高球坐标系下拉格朗日上游点计算精度的处理等. 平衡流理想场试验表明, 模式对极地半拉格朗日上游点及极地的处理是正确的; Held 和 Suarez试验表明模式可保证长期时间积分的守恒特性.  相似文献   
992.
2003年10月27日的暴雪天气过程不仅来势快,而且强度大,给准确的预报和及时防灾减灾造成一定的难度。本文利用日常预报产品对这次暴雪过程进行分析,总结经验。通过分析得出以下结论:高空冷涡与南来气旋的配合以及太平洋副高脊和大兴安岭至黄淮4个弧型高压的阻挡是造成这次天气过程的关键所在,其强度达到爆发性气旋的标准。  相似文献   
993.
马高飞 《山东气象》2007,27(2):F0004-F0004
围绕2007年世界气象日主题——极地气象:认识全球影响,山东气象部门采取多种形式纪念世界气象日。王建国局长做客新华网,就气候变化与人们生产生活的关系等问题接受访问。  相似文献   
994.
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局(NOAA)在今后两年将参加第四届国际极地年(2007—2009年),这是由63个国家的50 000多人组成的迄今最大的国际合作极地科学研究计划。自2007年3月1日至2009年3月9日,来自全世界的科学家们将在科学考察和研究项目中进行合作,以监测极地状态并评估极地在全球气候系统中的角色和影响。世界上许多大学、实验室和观测站将进行228个以上的项目,他们不仅处在严酷的极地环境中,而且要研究从太阳辐射对极地大气的影响直到极冰下外来的海洋生命等每一件事物。  相似文献   
995.
1998年7月河套气旋强烈发展时的暴雨过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位涡理论对1998年7月4—7日的一次河套气旋强烈发展中的暴雨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夏季河套气旋的强烈发展是在高层正位涡平流和低层暖平流的共同作用下产生的。高空双急流结构产生的强烈辐散加强了低层辐合,有利于气旋的加强。强降水出现在河套气旋强烈发展过程中,是由高层冷空气与季风涌带来的西南暖湿气流辐合而引起的大尺度降水过程。在这次气旋强烈发展过程中,对流层低层到中上层均出现强的上升气流,使得南方深厚的暖湿空气不断随西南风流入暴雨区上空。暴雨发生时,华北地区处于地面Ω型的θse高能舌之中,其上空500 hPa存在一个由大尺度动力强迫形成的东北—西南向的非地转湿 Q 矢量辐合带,对流云带与 Q 矢量辐合中心有非常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996.
0604号强热带风暴之所以能经历长途的、长时间的强降水,其根本原因在于高空北风层的降低和急流轴左侧风速梯度最大处,促使中低压发展,使热带低压在西南移的过程中,不仅没有减弱填塞,相反得到补充发展。另一关键原因是对流层中低层为正涡度辐合上升区,而对流层高层为辐散区,致使产生了强烈的抽吸效应,对流云团得到发展,从而产生持续性暴雨。  相似文献   
997.
998.
2007年3月6日美国涉及飓风研究的联邦机构在新奥尔良召开的第61届部门间飓风会议上发布了“机构间热带气旋战略研究计划“Interagency Strategic Research Planfor Tropical Cyclones:The Way Ahead”中预估了未来的飓风预报能力。该计划的重点集中在与飓风相关的需要进一步研究的几个学科领域以及研究成果向业务转化。该计划由美国联邦气象服务与支撑研究协调办公室(0FCM:Officeofthe Federal Coordinator for Meteorological Servicesand Supporting Research)汇总。  相似文献   
999.
季军 《青海气象》2007,(3):76-77
南极,熟悉而又陌生的名字,一个既神奇又神秘的地方,一块令人向往的冰雪世界,一块地球上没有受到人类破坏和污染的大陆。这一方净土,让许多人梦牵魂饶。作为第22次极地考察队的一员,我于2005年11月18日,从上海民生码头乘“雪龙”号极地考察船前往南极进行科学考察。经过1个月的长途航行,于2005年12月18日凌晨抵达南极。[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00.
陆奕年 《气象科技》2007,35(5):718-718
飓风Katrina(卡特里娜)造成的灾难以及最近有关飓风与全球变化的研究引起科学界关于热带气旋强度及其破坏潜力的讨论。气候学家试图搞清楚飓风发生是否越来越频繁,由于沿海地区变得越来越脆弱,飓风的影响是否变得越来越具有破坏性。飓风Katrina影响地区的人都在纳闷,为什么一个比飓风Camille(卡米尔)还弱的风暴会造成如此巨大的破坏。尽管飓风强度可用来比较不同飓风的最大持续地面风,但不能用来量度飓风的破坏潜力,因为它没有考虑风暴影响范围大小。在2007年4月的Bulletin of the American Me-teorological Society杂志上Mark Powell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