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884篇 |
免费 | 599篇 |
国内免费 | 290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584篇 |
大气科学 | 432篇 |
地球物理 | 249篇 |
地质学 | 641篇 |
海洋学 | 263篇 |
天文学 | 30篇 |
综合类 | 348篇 |
自然地理 | 226篇 |
出版年
2025年 | 2篇 |
2024年 | 74篇 |
2023年 | 132篇 |
2022年 | 144篇 |
2021年 | 182篇 |
2020年 | 185篇 |
2019年 | 214篇 |
2018年 | 140篇 |
2017年 | 165篇 |
2016年 | 164篇 |
2015年 | 211篇 |
2014年 | 266篇 |
2013年 | 158篇 |
2012年 | 171篇 |
2011年 | 159篇 |
2010年 | 163篇 |
2009年 | 165篇 |
2008年 | 127篇 |
2007年 | 153篇 |
2006年 | 123篇 |
2005年 | 106篇 |
2004年 | 77篇 |
2003年 | 56篇 |
2002年 | 56篇 |
2001年 | 42篇 |
2000年 | 38篇 |
1999年 | 22篇 |
1998年 | 40篇 |
1997年 | 26篇 |
1996年 | 26篇 |
1995年 | 31篇 |
1994年 | 32篇 |
1993年 | 19篇 |
1992年 | 12篇 |
1991年 | 18篇 |
1990年 | 14篇 |
1989年 | 25篇 |
1988年 | 6篇 |
1985年 | 3篇 |
1984年 | 2篇 |
1982年 | 2篇 |
1978年 | 4篇 |
1977年 | 2篇 |
1974年 | 2篇 |
1964年 | 2篇 |
1959年 | 1篇 |
1957年 | 1篇 |
1956年 | 3篇 |
1942年 | 1篇 |
193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7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62.
63.
64.
选取关中平原2008-2016年的条件植被温度指数(vegetation temperature condition index,VTCI)遥感干旱监测结果,基于最优的干旱影响评估方法确定冬小麦各生育时期干旱对其单产的影响权重,构建县域尺度加权VTCI与小麦单产间的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并结合求和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autoregressive integrated moving average,ARIMA)对各县(区)的冬小麦单产进行估测及向前一、二、三旬的预测。结果表明,基于改进的层次分析法与熵值法的最优组合赋权法对冬小麦各生育时期的权重确定较合理,以拔节期(0.489)最大,抽穗-灌浆期(0.427)次之,返青期(0.035)与乳熟期(0.049)较小;加权VTCI与小麦单产之间的相关性显著,单产估测精度较高;向前一、二、三旬的单产预测精度均较高,且以向前一旬的预测精度最高,有76.9%的相对误差小于2.0%,71.6%的均方根误差小于75.0 kg/hm2。 相似文献
65.
利用河北省电磁台网1988~1992年的观测资料,对不同台站不同方向的异常映震能力进行了分析研究。并运用信息论方法计算了各台信息水平作为其信息可信度的权系数,对各台资料采用加权平均的方法进行了合成处理,发现比平时采用的等权平均效果要好。同时对其异常频次的累加合成对应地震的异常特征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66.
在目前众多的预测隧道开挖引起的地层变形的方法中,经验公式法最为简便,也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方法,为此介绍了多种预测隧道开挖引起的地层沉降和水平位移的经验公式。并以青岛胶州湾海底隧道不对称双连拱断面为工程背景,由位于主隧道与匝道交叉口段的典型断面ZK2+800.78的几何参数和地质资料构建三维数值计算模型,采用岩土体工程通用有限差分软件FLAC3D进行动态施工三维数值模拟。通过对FLAC3D模拟和各经验公式计算的地层沉降和水平位移的对比分析,评价了FLAC3D软件和各经验公式在不对称双连拱隧道断面地层变形预测中的适用性。结果表明,当地层埋深较浅时,不同埋深地层的地层沉降和水平位移可近似用各经验公式来预测;但随着地层埋深的增大,各经验公式预测的偏差不断增大;经验公式只能对单一地层、单一隧道的地层变形进行估算,存在明显的局限性,而在预测复杂地质条件下不对称双连拱隧道断面开挖引起的地层变形时,FLAC3D较各经验公式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67.
68.
69.
70.
考虑海底沉积介质为双相介质,为了更好地模拟实际海底底质的不均匀性,将随机介质理论引入双相介质理论。首先,通过基于随机-双相介质理论的高阶有限差分数值技术模拟计算海底底质分别为泥质砂、泥、泥质砾时的地震反射波信号。然后利用小波变换分别求取不同底质的一次反射波的包络作为其特征向量,最后利用基于粒子群智能算法优化的支持向量机神经网络对这些反射波信号进行分类识别。为了进一步考察所用方法的抗噪能力,对正演得到的海底底质反射波信号分别加入10%、30%、50%的高斯白噪音之后再进行分类,支持向量机仍然取得了较好的分类预测效果。基于上述正演模拟及分类识别方法的论证,提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微机软件模拟海底沉积物分类识别的一般化流程,这将有利于开展海底沉积物反射特征的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