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6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54篇
测绘学   10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球物理   37篇
地质学   20篇
海洋学   120篇
综合类   11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51.
部分输入未知条件下的结构系统识别研究   总被引:24,自引:3,他引:21  
本文研究输入信息不完备条件下结构的参数识别问题,在对传统识别算法的特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识别方法-全量补偿法。文中给出了算法理论证明和具体的数值算例。  相似文献   
52.
电阻率测井响应的积分方程解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电流守恒条件出发,得到了两个积分方程.其中第一个和在1964年提出的相同,它的未知函数是边界面上的隐电流源分布密度;第二个积分方程的未知函数则是电位函数本身. 在的文章以及本文作者的另一篇文章中,供电电极和测量电极都被当成点电极处理.用这种方法来处理电位电极系和梯度电极系已不够准确,用来处理三侧向或双侧向等具有大电极的电极系则完全无能为力. 测井中所用的电极系是包着金属外皮的绝缘心棒,金属外皮就是电极.本文提出了处理这种电极系的方法.结果表明,第二个积分方程在处理这种电极系时有明显优点.  相似文献   
53.
周庆  杨小杰  韩士群 《湖泊科学》2017,29(2):343-350
利用改性粘土治理蓝藻水华堆积的湖泊近岸区域以及发生水华的养殖水体成为应急治理蓝藻的重要措施,然而负载有毒藻体的改性粘土沉积水体可能引发的安全性风险尚缺乏研究.选取PAC改性粘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模拟实验,研究改性粘土处理蓝藻水华后沉积水体对负载的藻细胞结构、水体营养盐与藻毒素的释放与削减以及对其他水体功能性细菌(硝化、反硝化细菌)的影响.结果表明,PAC改性粘土的施用对低水华水体蓝藻细胞的去除率为96.04%±0.99%,高水华水体与低水华水体施用的去除率之间差异不显著,PAC改性粘土的施用能够在较长的时间内有效地控制水体中的蓝藻浓度.透射电镜结果表明,PAC改性粘土沉降蓝藻第4 d后,蓝藻细胞膜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不完整,细胞内规则的类囊体片层结构出现了实质性损伤.随着粘土负载蓝藻细胞的损伤,水体中的总可溶性氮浓度迅速上升,但总可溶性磷浓度仍可在较长一段时间内维持在较低水平.PAC改性粘土施用后,水体的总细菌数与空白对照组趋于一致,但硝化、反硝化细菌数却呈显著下降趋势.PAC改性粘土施用下的藻毒素释放风险主要集中在高水华水体.高水华水体中,PAC改性粘土施用导致藻毒素MC-LR和MC-RR加速释放,其最高峰值分别达到空白对照组的1.69±0.09和2.04±0.09倍,但水体MC-LR浓度达到安全限(1μg/L)的时间明显比空白对照组早8 d.此外,PAC改性粘土的施用并没有导致水体中Al~(3+)和Cl~-浓度超标.  相似文献   
54.
为了分析复杂贝类和微藻中的氮杂螺环酸毒素(AZAs)及其代谢产物,建立一种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线性离子阱/静电场轨道阱组合式高分辨质谱(UHPLC-LTQ-Orbitrap-MS)联用技术的非定向筛查分析方法。采用Full MS/dd MS2、PRM和Target-SIM/dd MS2三种质谱鉴定模式,整合多种数据采集挖掘策略,通过研究多种AZAs在不同基质样品中的质谱裂解规律及特征碎片离子丰度,实现AZAs及其衍生物的快速筛查检测和精准鉴别。结果表明:PRM模式能有效排除AZAs同分异构体的干扰,获得更高的专属性,适用于目标代谢物筛查;应用Full MS/dd MS2和PRM结合的方式,根据AZAs裂解途径及多种AZAs代谢产物裂解规律,在贝类中共鉴别出20种AZAs系列化合物,其中包括初步推测了3种新型AZAs代谢产物的结构。应用本方法还发现AZA9、AZA10、AZA19等代谢物均随代谢过程持续升高,是AZA2在贝类代谢过程中的末端产物。该方法能够为复杂基质中的AZAs系列毒素及其衍生常规检测与精准鉴别提供参考,可应用于解析AZAs毒素在贝类体内的代谢转化机制研究。  相似文献   
55.
海洋卡盾藻的致毒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海洋卡盾藻 ( Chattonella marina ) 引起的赤潮近年来在中国频繁爆发,对水产养殖业及海洋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危害.海洋卡盾藻产生的神经毒素、溶血毒素、游离脂肪酸和活性氧等次生代谢物可能是造成鱼类大范围死亡的重要原因.对此进行综述,以期为阐明海洋卡盾藻赤潮的致毒机制与危害方式提供参考,为正确认识和评价卡盾藻赤潮的危害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6.
深圳海域麻痹性贝类毒素含量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1996-1997年间深圳海域(大亚湾和大鹏湾)13种贝类(华贵栉孔扇贝、马氏珍珠贝、翡翠贻贝、波纹巴非蛤、毛蚶、栉江瑶、联珠蚶、文蛤、棕带仙女蛤、僧帽牡蛎、菲律宾蛤仔、习见蛙螺和近江牡蛎)体中的麻痹性毒素的检测数据,阐述了贝类麻痹性毒素的含量水平、年际变化、PSP中毒事件以及与其它海区贝类PSP的比较。  相似文献   
57.
贝类麻痹性毒素的昆明小鼠测定法若干问题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探讨了昆明小鼠用于贝类麻痹性毒素测定的3个问题,(1)石房蛤素素(Saxitoxin简称STX)剂量明小鼠死亡时间为典型关系,其曲线方程为Y=7.1271X^-0.7497,(2)把死亡时间t变为时间的倒数1/t,STX的毒性,MU取对数为logMU ,再进行回归分析得斜率和截距分别为140和0.2,相关系数为0.97,直线回归方程Y=140X-0.2,所得直线回归方程与AOAC方法中Sommer's表之STX-小鼠死亡时间直线回归方程Y=145X-0.2比较相近。(3)通过系列实验,求得昆明小鼠一个鼠单位所代表的毒素剂量为0.189ugSTX.  相似文献   
58.
北黄海海域虾夷扇贝体内脂溶性藻毒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海洋中有毒藻类产生的藻毒素能够经由食物链在滤食性贝类体内累积,危及人类健康。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技术(HPLC-MS/MS)可以对多类脂溶性藻毒素进行同步分析,是贝类中脂溶性藻毒素检测的首选方法。本文应用液-质联用方法,对北黄海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yessoensis)中的脂溶性毒素进行了分析。虾夷扇贝样品于2011年采自北黄海海域,并解剖为闭壳肌、外套膜、内脏团和性腺四部分。在虾夷扇贝中共检测到大田软海绵酸(Okadaic acid,OA)、鳍藻毒素-1(Dinophysis toxin 1,DTX1)、扇贝毒素-2(Pectenotoxin 2,PTX2)和虾夷扇贝毒素(Yessotoxin,YTX)四种脂溶性毒素成分。在扇贝各组织中,内脏团毒素含量最高(OA:1.97—2.99μg/kg;DTX1:4.97—77.29μg/kg;PTX2:1.12—50.08μg/kg;YTX:825—6680μg/kg),其次是性腺和外套膜,闭壳肌中毒素含量最低。各组织之间的毒素组成情况没有明显差异,均以YTX含量最高,占脂溶性藻毒素总含量的90%以上。除YTX外,扇贝体内还存在一定量的OA、DTX1和PTX2毒素,虾夷扇贝中检出PTX2在我国系首次报道。北黄海海水样品中存在较高密度的渐尖鳍藻(Dinophysis acuminata)和倒卵形鳍藻(D.fortii),可能是虾夷扇贝体内OA,DTX1和PTX2的潜在来源。为防范虾夷扇贝中藻毒素造成危害,应进一步强化对北黄海海域贝类中藻毒素及海水中有毒藻类的监测。  相似文献   
59.
广东沿海麻痹性贝类毒素的研究   总被引:31,自引:4,他引:31  
于1990-1992年间在广东沿海采集24种贝类,用麻痹性贝类毒素小白鼠生物测定法对所采样品进行毒素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所检测的大部分生物体均不同程度的积累了麻痹性毒素;大亚湾和大鹏湾2种贝体存在着12或13种麻痹性毒素的成分;贝体中麻痹性毒素存在着一定的季节差异。还对贝体中的毒素和有毒藻类的出现进行了简单的讨论。  相似文献   
60.
水母毒素蛋白凝聚现象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通过测定水母毒素的凝聚速度,来初步研究水母毒素蛋白的凝聚现象,这为水母毒素蛋白的提取利用及研究毒素蛋白的结构、稳定性、生物活性等提供重要参考依据.实验结果表明,在0.01mol/L,pH 6的磷酸缓冲溶液中,0.003mol/L的Vc、EDTA、苯甲酸均能降低水母毒素蛋白的凝聚速度;蔗糖对水母毒素的抗凝聚现象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