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220篇 |
免费 | 846篇 |
国内免费 | 984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894篇 |
大气科学 | 353篇 |
地球物理 | 511篇 |
地质学 | 2666篇 |
海洋学 | 1002篇 |
天文学 | 327篇 |
综合类 | 774篇 |
自然地理 | 52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7篇 |
2023年 | 182篇 |
2022年 | 200篇 |
2021年 | 218篇 |
2020年 | 198篇 |
2019年 | 201篇 |
2018年 | 167篇 |
2017年 | 107篇 |
2016年 | 124篇 |
2015年 | 160篇 |
2014年 | 351篇 |
2013年 | 277篇 |
2012年 | 380篇 |
2011年 | 319篇 |
2010年 | 284篇 |
2009年 | 314篇 |
2008年 | 332篇 |
2007年 | 285篇 |
2006年 | 306篇 |
2005年 | 265篇 |
2004年 | 217篇 |
2003年 | 205篇 |
2002年 | 206篇 |
2001年 | 194篇 |
2000年 | 163篇 |
1999年 | 163篇 |
1998年 | 139篇 |
1997年 | 149篇 |
1996年 | 147篇 |
1995年 | 120篇 |
1994年 | 117篇 |
1993年 | 88篇 |
1992年 | 123篇 |
1991年 | 84篇 |
1990年 | 74篇 |
1989年 | 65篇 |
1988年 | 14篇 |
1987年 | 7篇 |
1986年 | 15篇 |
1985年 | 8篇 |
1984年 | 4篇 |
1983年 | 4篇 |
1982年 | 6篇 |
1981年 | 4篇 |
1980年 | 3篇 |
1979年 | 4篇 |
1972年 | 2篇 |
1965年 | 2篇 |
1962年 | 2篇 |
1959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0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2.
为研究霾观测判识标准定量化对雾霾观测记录的影响,选取2006—2012年湖北省18个基准站、基本站和一般站三类国家级地面气象观测站的资料,对已记录和按照相对湿度判识标准统计的雾、轻雾和霾天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判识标准定量化将使霾的观测记录明显增多,轻雾和雾观测记录略有减少,霾和轻雾观测记录将更趋合理,就湖北省而言,相对湿度在80%~95%之间,应以轻雾和雾为主;通过定时观测时次的能见度、相对湿度,以及日天气现象记录,可以得到历年按照相对湿度判识标准统计的霾和轻雾天数,实现对历史资料序列的订正,形成判识标准改变前后均一化的月年资料序列。判识标准定量化后,不能机械的硬套判识指标,观测员仍需熟练掌握轻雾和霾以及其他视程障碍现象的成因和特征,避免相对湿度在霾观测判识标准上下波动、轻雾处于消散过程阶段,轻雾与霾的频繁转记。 相似文献
993.
川蔓藻在再生水体中对普通小球藻的化感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川蔓藻植株体与普通小球藻在再生水中共培养和使用再生水种植川蔓藻的种植水纯培养普通小球藻的方法,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在滨海再生水河道中生长的沉水植物川蔓藻对小球藻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川蔓藻对普通小球藻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在共培养实验中,96 h的抑制率为88.86%;在种植水纯培养实验中,96 h的抑制率为48.91%.川蔓藻的种植水对普通小球藻的化感作用系数平均为-0.2448.川蔓藻的叶和根的种植水对普通小球藻均有抑制效果,96 h的抑制率为叶34.71%,根14.12%;平均的化感作用系数叶为-0.1317,根为-0.0901;川蔓藻的根和叶均能释放化感物质,但抑制小球藻的化感物质主要通过叶释放. 相似文献
994.
995.
纤细角毛藻(Chaetoceros gracilis)是海水养殖育苗过程中重要的饵料生物,其生长速度和营养成分组成对育苗的效率和质量都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单因子试验研究了温度、盐度和超声波3种处理方式对纤细角毛藻生长、蛋白质和总脂占比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和盐度都显著影响纤细角毛藻的生长,5~40 min的超声波处理不影响纤细角毛藻的生长;纤细角毛藻生长的最适条件是温度为25℃,盐度为25;3种处理方式对纤细角毛藻的蛋白质和总脂占比都有显著影响,其中超声波处理影响最显著,短时间处理(5 min)能使蛋白质占比达到最高值,长时间处理(40 min)能使总脂占比达到最高值.本研究的实验结果可以作为饵料微藻二段培养所采用条件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96.
从抗震设防工程应用角度出发,分析对比了新旧两个规范在总则和抗震设计的基本要求中相关内容的异同。 相似文献
997.
Margaret C. Graham John G. Farmer Ian W. Oliver Angus B. MacKenzie Robert M. Ellam 《中国地球化学学报》2006,25(B08):112-112
Natural uranium has three isotopes, ^238U, ^235U and ^234U, with natural abundances of 99.27 atom %, 0.72% and 0.0055%, respectively. Only ^235U is fissile and the production of nuclear fuel and nuclear weapons involves enrichment of uranium in ^235U. This process also results in separation of ^234U from ^238U, leaving depleted uranium (DU), with typical ^234U/^238U and ^235U/^238U activity ratios of about 0.19 and 0.013, respectively, as a waste product. The high density, high melting and boiling points and chemical stability of uranium and the availability of DU in relatively pure form mean that DU has many uses, including armour-piercing munitions. Such munitions have been developed in the UK since the 1960s and testing has been carried out by the Ministry of Defence (MoD) at firing ranges such as Dundrennan, SW Scotland and Eskmeals, NW England. The firing of DU munitions can result in the dispersion of DU and its combustion products (oxides) as aerosols or as larger fragments, with the potential for human exposure either directly at the site of detonation or via post-depositional migration in the environment. The aim of this work was to investigate the potential environmental mobility of DU by characterizing the associations of U in soil porewaters with increasing distance from a firing site. To this end, several soil cores located down-wind of the firing site at Dundrennan, near Kirkcudbright, SW Scotland, were collected in May 2006. These were sectioned on-site into 1- or 2-cm depth intervals and porewaters were isolated by centfifugation (10 minutes; 8873 g) on return to the laboratory. Following filtration through 0.2-micron cellulose nitrate filters, the porewaters were analyzed by ICP-QMS (U concentration) and ICP-OES (Fe, Al, Ca, Mg, Mn concentrations). Sub-samples were also subjected to centrifugal ultrafiltration (100, 30, and 3 kD) and to gel electrophoretic fractionation (agarose; 0.045 M Tris-borate; 20 mA, 30 minutes). Results showed that U was present at up to 4 μg/L in the soil porewater and that the associations of U varied with sample location and soil depth. 相似文献
998.
999.
为了研究湘西北龙山-永顺地区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气资源勘探潜力,利用野外典型露头地质剖面资料,通过对典型剖面页岩样品的系统观测、采样、利用有机地球化学和矿物组成特征研究,评价研究区目标地层页岩的成烃成藏物质基础。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五峰-龙马溪组黑色泥页岩普遍具有有机碳含量高、残留可溶有机质氯仿沥青"A"低、生烃潜能S1+S2指数略低。分子生物标志化合物分析显示,正构烷烃无明显奇偶优势,受一定程度的微生物降解影响,多表现为双峰型(C18/C25),∑C21-/∑C22+值为0.45~1.11,显示轻烃组分缺失,重烃组分占绝对优势;Pr/Ph值范围在0.27~0.44,具有植烷优势,显示原始有机质发育于较强还原沉积环境。烃源岩样品饱和烃组成相对丰度五环三萜烷 > 三环萜烷 > 四环萜烷,三环萜烷中C21、C23、C24呈倒V字形分布,Ts/Tm为0.39~0.66。C27规则甾烷含量略大于C29规则甾烷,显示沉积母质以浮游生物及海洋型自养菌为主,亦含有部分藻类为主的有机质输入。镜质组反射率Ro均在2.57%~3.01%,普遍小于3%,已经达到了过成熟阶段。全岩矿物组成成分分析显示,页岩中脆性矿物为主要组成成分,其次为黏土矿物。综合页岩有机和无机物质组成分析结果,提出研究区湘西北五峰-龙马溪组页岩具备页岩气成烃成藏的物质条件基础,有机质含量高、热演化程度适中、脆性和吸附性较好,为深入开展页岩气勘探目标区优选奠定了工作基础。 相似文献
1000.
新增建设项目用地需要对土地所有者进行征地补偿。征地补偿费是根据土地利用类型、被征土地面积和单位土地面积补偿标准计算的。征地工作中,经常因土地面积问题引发土地补偿纠纷。信访工作中,经常有上访者质询土地面积的测算方法问题,上访者都要求按实际土地面积为标准计算征地补偿。笔者认为征地补偿土地面积的计算方法确实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