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57篇
  免费   497篇
  国内免费   415篇
测绘学   312篇
大气科学   300篇
地球物理   571篇
地质学   808篇
海洋学   393篇
天文学   67篇
综合类   222篇
自然地理   296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85篇
  2022年   131篇
  2021年   144篇
  2020年   107篇
  2019年   121篇
  2018年   101篇
  2017年   74篇
  2016年   102篇
  2015年   105篇
  2014年   140篇
  2013年   119篇
  2012年   132篇
  2011年   131篇
  2010年   125篇
  2009年   119篇
  2008年   104篇
  2007年   103篇
  2006年   74篇
  2005年   82篇
  2004年   78篇
  2003年   62篇
  2002年   75篇
  2001年   78篇
  2000年   54篇
  1999年   61篇
  1998年   42篇
  1997年   46篇
  1996年   58篇
  1995年   44篇
  1994年   50篇
  1993年   33篇
  1992年   28篇
  1991年   28篇
  1990年   32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5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6篇
  1964年   3篇
  1963年   2篇
  1960年   1篇
  1954年   5篇
  1949年   1篇
  1940年   1篇
  193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291.
This study examined the thermal effects of building‘s external wall surfaces, using observational data of spatial-temporal distribution of surface temperature, air temperature, and heat flux into and out of external surface. Results indicate that external wall surface temperature and nearby air temperature vary with the change of orientation, height and season. In general, the external wall surface temperature is lower near the ground, and is higher near the roof, than nearby air temperature. But north wall surface temperature is mostly lower than nearby air temperature at the same height; south wall surface temperature during the daytime in December, and west wall surface temperature all day in August, is respectively higher than nearby air temperature. The heat fluxes into and out of external wall surfaces show the differences that exist in the various orientations, heights and seasons. In December,south wall surface at the lower sites emits heat and north wall surface at the higher sites absorbs heat. In April, all external wall surfaces, emit heat near the ground and absorb heat near the roof. In August, west wall surface all day emits heat, and other wall surfaces just show the commensurate behavior with that in April.  相似文献   
292.
介绍了利用出租车轨迹数据提取城市居民出行时空分布特征的过程,包括利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对出租车上下客事件基于时间进行特征分析;给出了一种融合核密度估计(KDE)与兴趣点(POI)分类的密度聚类算法,实现了出租车上下客热点区域的挖掘以及居民出行活动规律与城市功能区之间关系的发现.?研究表明:居民的出行活动特征在"工-休"日之...  相似文献   
293.
利用全数字摄影测量得到的高精度点数据,获取不同密度的点数据,建立基于ANUDEM和TIN方法的两种DEM,比较两种DEM的高程中误差,分析数据密度、栅格尺寸与高程中误差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建立1∶100 00比例尺,具有高程中误差2m左右、栅格尺寸5m以下的ANUDEM,需要的点密度水平为大于7 000个/km2,而TINDEM则为8 500个/km2。同时,当栅格尺寸小于20m、数据密度介于7 000~9 400个/km2时,无论是ANUDEM还是TINDEM,高程中误差都处于一个较稳定的状态。  相似文献   
294.
黄如楚 《山地学报》2012,30(4):450-453
以福建省永安市麻岭村9 hm2的典型天然阔叶林为试验研究对象,应用系统抽样方法,分别200 m×100m、100 m×100 m、100 m×50 m和100 m×25 m四种抽样密度,探讨林分主要测树因子的抽样估计精度.结果表明:试验的天然阔叶林分平均树高、平均胸径、平均密度与平均单位面积蓄积量等主要测树因子的估计精度都分别要求达到70%以上、75%以上、80%以上和85%以上的最小抽样密度分别是100 m×100 m、100 m × 50 m、100m×50 m和10 0m×25 m.试验的天然阔叶林分胸径Ⅲ组林木蓄积量的估计精度分别要求达到70%以上、75%以上和80%以上的最小抽样密度分别是100 m×50 m、100 m×25 m和100 m×25 m.  相似文献   
295.
测量了不同浓度LiBO2溶液分别在298.15和323.15 K的密度、电导和pH,通过测得的pH和硼酸根离子化学平衡常数计算得到溶液中硼酸根离子的物种分布。根据获得的物种分布结果,推测溶液中各硼酸根离子之间的相互转化过程,并分别用偏摩尔体积公式和Onsager方程对溶液偏摩尔体积及摩尔电导率进行计算并拟合。对计算得到偏摩尔体积值和极限摩尔电导率值与文献报道的数据进行对比,计算结果与文献报道值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296.
闽南山地不同密度桉树人工林土壤肥力的分形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分形理论对闽南山地造林密度分别为1 125、1 225、1 325、1 625和2 225株/hm2的桉树人工林土壤结构和理化性质进行研究,建立桉树人工林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含量与其分形维数相关关系式,以及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的分形维数和对应的土壤理化性质指标的回归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桉树林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的分形维数与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及理化性质呈显著回归关系,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含量与分形维数呈负相关.造林密度为1 325株/hm2的桉树林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的分形维数最小,林地水稳性团聚体含量最高,土壤结构和稳性性最好.分形理论在林地土壤肥力研究上的应用为林地评价提供了新方法.  相似文献   
297.
为了阐明滨海湿地不同密度柽柳(Tamarix chinensis)林的生长动态,探索滨海湿地柽柳林的密度合理性,在黄河三角洲莱州湾南岸的山东昌邑海洋生态特别保护区内,利用标准木树干解析法,对10a生的3种密度(2400株/hm2、3 600株/hm2和4400株/hm2)的柽柳林地上生物量、林木生长动态和基径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3种密度林分的地上生物量、树高生长量和林木基径生长过程差别较大.随着林分密度增大,林木单株生物量和基径减小,但单位面积林分生物量增加;树高、基径的速生期都出现滞后现象.3种密度林分基径分布的偏度系数(SK)差别较大;密度为3 600株/hm2林分的SK值为0.085,接近正态分布,林分密度结构和基径分布较为合理;密度为2 400株/hm2和4 400株/hm2林分的SK值分别为-0.842和0.303,偏离正态分布,林分密度结构不合理.密度为2 400株/hm2林分的峰度系数(K)为0.017,林木生长相对整齐;密度为3 600株/hm2和4 400株/hm2林分的K值相差不大;密度因素对林木分化作用较小.若不考虑10a间的林木间伐利用,该区柽柳人工造林合理的初植密度建议为3 600株/hm2(株行距约2.0 m×2.0 m).  相似文献   
298.
 以木兰围场国有林场管理局实施间伐后6种保留密度下(540、650、1 084、1 104、1 408和1 860 株 / hm2)油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研究各土层的土壤有机碳和N、P、K等养分元素含量及其相关关系。研究结果显示:(1) 土壤有机碳含量和碳密度垂直递减特征明显,均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显著减小,当林分密度由540 株 / hm2增加到1 860 株 / hm2时,土壤有机碳含量及碳密度变化规律不尽一致,其分布区间分别为10.56~21.21 g / kg,与5.48~11.70 kg / m2;(2) 林分密度对土壤有机碳及碳密度有显著的影响,1 408 株 / hm2油松林下土壤有机碳含量及碳密度分别与650 株 / hm2和1 860 株 / hm2油松林下土壤有机碳含量及碳密度呈显著性差异,而其它林分密度间无显著差异。当林分密度为1 104 株 / hm2时,各土层土壤全N和P、K的有效量及全量均保持在一个相对较高的水平,在0~60 cm深度土壤全N、全P、全K、有效P和速效K含量均值均达到最高,分别为1.38 g/kg、0.34 g/kg、32.75 g/kg、33.10 mg/kg和118.85 mg/kg;(3) 不同林分密度、不同土层土壤有机碳含量、碳密度与土壤全N及P、K的全量和有效量的相关显著性有差异,对整个土壤剖面而言,土壤有机碳含量及碳密度与土壤全N、全P、速效K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4) 在本研究林分密度范围内,从林地土壤固碳的角度,建议将油松人工林的林分密度控制在1 104 株 / hm2。  相似文献   
299.
针对模糊c-均值聚类方法对初始值敏感,且在聚类时忽略空间相关信息的不足提出一种基于马尔可夫随机场的模糊c-均值聚类方法,该方法用马尔可夫随机场来描述像元的空间相关性,形成顾及空间相关的模糊c-均值分类方法。初始值依据第一主成分的密度函数确定,既克服对初始值的依赖性,又在聚类的时候考虑空间相关信息。通过实例数据验证,所提出的方法分类精度优于传统的模糊c-均值模型。  相似文献   
300.
地图数据缩编更新中的道路自动选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道路选取的研究现状,分析在道路的缩编更新过程中,道路要素选取需要考虑的要素指标。介绍一种道路选取方法,综合考虑道路的等级、长度、网眼面积、区域道路密度、是否是悬挂链等几何、语义和拓扑信息,模拟人类在缩编更新时的思维过程,实现道路的自动选取,并进行试验,验证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