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25篇
  免费   292篇
  国内免费   258篇
测绘学   231篇
大气科学   343篇
地球物理   309篇
地质学   402篇
海洋学   357篇
天文学   15篇
综合类   95篇
自然地理   123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56篇
  2022年   53篇
  2021年   73篇
  2020年   56篇
  2019年   82篇
  2018年   53篇
  2017年   61篇
  2016年   51篇
  2015年   79篇
  2014年   110篇
  2013年   72篇
  2012年   92篇
  2011年   77篇
  2010年   77篇
  2009年   103篇
  2008年   99篇
  2007年   78篇
  2006年   60篇
  2005年   62篇
  2004年   57篇
  2003年   50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40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34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4篇
  1962年   2篇
  1955年   3篇
  1954年   2篇
  1937年   1篇
  193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991.
东北三省玉米主要农业气象灾害综合危险性评估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杨若子  周广胜 《气象学报》2015,73(6):1141-1153
东北三省是中国玉米主产区之一,也是“东北玉米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气候变化背景下东北三省农业气象灾害的高发、频发已经严重地威胁到该地区玉米的生产安全,迫切需要弄清玉米主要农业气象灾害的综合危险性,为玉米防灾、减灾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基于1981—2010年东北三省气象数据,结合最大熵模型对东北三省玉米主要农业气象灾害(低温、干旱和洪涝)综合危险性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低温冷害对玉米主要农业气象灾害综合危险性的贡献率随时间成减少趋势,旱灾对玉米主要农业气象灾害综合危险性的贡献率则随时间成增加趋势,洪涝灾害对玉米主要农业气象灾害综合危险性的贡献率随时间呈先减小后增加趋势。1981—2010年各农业气象灾害对玉米主要农业气象灾害综合危险性的平均贡献表现为低温冷害> 干旱> 洪涝。东北三省玉米主要农业气象灾害危险性由北向南成减小趋势,其高值区主要位于东北三省的东北部大兴安岭地区。黑龙江省的低温冷害和洪涝灾害危险性较大,而吉林和辽宁省沿海地区气候条件较好,玉米生产受农业气象灾害影响较小。1981—2010年东北三省玉米3种主要农业气象灾害综合危险性高值区随时间变化成减小趋势,低值区随时间变化成增加趋势。同时,基于最大熵模型构建了东北三省玉米3种主要农业气象灾害综合危险性评估模型,其ROC(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下的面积达0.823,表明该模型可以很好地模拟东北三省灾害综合危险性分布。  相似文献   
992.
为了研究膨胀土在天然环境下的动力特性,本文利用装有弯曲元的三轴仪对南阳膨胀土原状样和重塑样进行了最大剪切模量的测试试验。试验包括在不同围压下的饱和原状南阳膨胀土最大剪切模量测试;将初始干密度相近的原状样和重塑样分别进行脱湿和吸湿,量测整个过程中最大剪切模量的变化,并结合孔隙比进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饱和南阳膨胀土的最大剪切模量随着围压增大而增大;脱湿过程中南阳膨胀土最大剪切模量与含水率关系曲线要高于吸湿过程的曲线,即最大剪切模量与含水率关系存在滞回特性,这主要是吸力作用的缘故;初始干密度相近条件下原状样的最大剪切模量比重塑样的要小,这是由于原状样内部存在较多大孔隙。本文最后对饱和土最大剪切模量公式进行改进,使之适用于非饱和原状南阳膨胀土最大剪切模量的预测。  相似文献   
993.
994.
王慧贤  雷呈强  易畅 《测绘通报》2018,(8):47-50,67
针对在高分辨率遥感影像中传统建筑物检测算法检测出的建筑物不完整或丢失;建筑物与道路、比较亮的土壤的光谱特征非常相似,不易区分开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多尺度最大形态学重建轮廓的建筑物指数来有效地表征建筑物。本文利用两套ZY-3卫星数据以建筑物变化检测为应用背景,进行相关试验,验证了该方法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995.
两性身高差异对了解同一人群内两性间体质、生存策略及食谱构成等方面的异同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中国全新世人群两性身高差异的分布状况及其演变过程尚不明确。本研究收集51组古代人群股骨最大长数据,选取合适公式重建各人群的男、女平均身高并计算不同时代人群的两性身高差异指数,探析中国古代人群两性身高差异的演变特征。结果显示:两性股骨最大长差异在新石器至铁器阶段呈增大趋势;男、女平均身高在新石器至青铜阶段显著降低,但在青铜至铁器阶段无明显变化;两性身高差异从新石器至青铜阶段显著增大,但在青铜至铁器阶段无明显变化。在新石器至青铜阶段,中国人群两性平均身高的降低可能与生存压力的增大和下肢功能性需求的降低密切相关;两性身高差异的增大表明女性平均身高下降程度要大于男性,这可能与两性分工的强化和食物精细化有关。  相似文献   
996.
万丽  刘欢  杨林  朱永强 《岩石学报》2015,31(11):3455-3465
成矿元素含量的变化受控于成矿系统内部的动力学过程,具有较强的随机性与混沌特征,对其变化特征的定量刻画有助于深入理解成矿过程,并为找矿预测提供理论依据。本文以三江普朗斑岩型铜矿的Cu元素与胶东大尹格庄构造蚀变岩型金矿的Au元素品位序列为研究对象,运用混沌时间序列分析法中的相空间重构技术、吸引子的关联维及最大Lyapunov指数解析了Cu与Au元素品位序列的分布特征。结果显示:斑岩型铜矿强矿化和中矿化Cu元素品位的饱和关联维介于4.42与9.69之间,饱和嵌入维介于25与28之间,最大Lyapunov指数介于0.0021与0.0661之间,弱矿化勘探线Cu元素关联维没有出现饱和现象,最大Lyapunov指数随着嵌入维的增大,由正数变为负数;构造蚀变岩型金矿的强矿化勘探线Au元素的关联维为3.18,饱和嵌入维为23,最大Lyapunov指数为0.0082,而中矿化和弱矿化勘探线Au元素的关联维没有出现饱和现象,且随着嵌入维的增大,最大Lyapunov指数由正数变为负数,表明斑岩型中-强矿化地区的Cu元素和构造蚀变岩型强矿化区域的Au元素品位序列具有混沌动力学特征,而弱矿化地区的Cu元素及中弱矿化地区的Au元素品位序列则具有更强的随机性特征;同时,具有混沌特征的斑岩型铜矿的饱和嵌入维和关联维及最大Lyapunov指数的均值都大于蚀变岩型矿床,说明斑岩型铜矿比蚀变岩型矿床的元素具有更强混沌特性与更复杂的控制因素,如温度、硫化作用、流体不混溶、蚀变叠加等。  相似文献   
997.
场景模糊或者不同场景中的重复纹理会导致影像匹配时产生大量的误匹配点,从而得到误判的相对方位关系。本文引入概率推论方法,提出了一种改进的误判相对方位关系检测算法,利用回路闭合约束构建了基于影像间相对方位关系的贝叶斯网络,推导了贝叶斯网络中的先验概率模型,并利用置信传播算法解算了贝叶斯网络中最大后验概率的求解问题。试验结果表明,利用本文提出的全局一致性约束方法可以有效检测影像间误判的相对方位关系,改善场景重建的结果,并且具有很高的计算效率。  相似文献   
998.
科尔沁草甸地冻融期土壤水热盐动态迁移规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掌握科尔沁草甸地冻融期土壤水、热、盐迁移规律,以科尔沁左翼后旗阿古拉生态水文试验站2013年10月—2014年5月土壤冻融期实测气象、土壤等数据为基础,用统计分析法对研究区草甸地冻融期土壤温度、水分、盐分的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气温对土壤剖面温度的影响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降低,土壤剖面温度变化滞后于气温变化的时间取决于气温升降幅度,且没有显著的规律;由于气温回升速度大于降温速度,导致土壤消融速度比冻结速度快;土壤冻结过程由表层向下进行,冻结温度与土壤含盐量呈负相关关系,用温度的线性内插法准确确定草甸地于2014年3月9日达到最大冻深104 cm;土壤消融时受地下暖土层热流和地表温度双重影响,由底部向地表和由地表向冻结层进行双向消融;地下水位埋深较浅,受土壤冻融作用影响,升降趋势显著;草甸地土壤冻结期盐分向地表积聚,并于2月达到最大,后经消融及雨水淋润作用开始下降;冻融期盐分变异性大于水分变异性,说明盐分的运移过程更为复杂。  相似文献   
999.
基于1991-2013年呼伦贝尔市汛期(6-8月)16站逐小时降水资料,分别定义各站点小时降水量的短时强降水阈值,同时利用经验正交函数(EOF)分析方法揭示呼伦贝尔市短时强降水变化特征。分析结果表明:短时强降水阈值、强降水事件以及汛期年平均总降水量和强降水雨强均呈现自西向东部偏南方向递增的空间分布,最强中心位于东南部阿荣旗,其形成与地形关系密切。短时强降水占汛期总降水量百分比低于1/5,短时强降水发生频率最低的地区出现84.2mm/h的强降水事件。短时强降水事件具有明显年代际变化, 21世纪以来,短时强降水事件发生频率表现增加趋势,空间分布表现为自东北向西南方向传播。7月下旬是短时强降水事件频发的时段。短时强降水有明显日变化特征,主峰出现在17时。EOF分析结果显示短时强降水事件在空间上表现出全市强降水具有同步性以及南部和北部地区反相位的特征。  相似文献   
1000.
春季大风频繁影响农业生产春季,新疆冷空气活动频繁,尤其是大风天气频发,给农业春播生产造成严重影响。3月8—11日(7县市阵风6级以上,最大风速36.6 m/s)、4月13-18日(23县市阵风6级以上,最大风速34.7 m/s)、4月22-24日(64县市阵风6级以上,最大风速44.9 m/s)的频繁大风天气过程实属罕见,造成已播棉田地膜被揭,已出棉苗被吹干、吹死,对新疆春季农业生产造成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