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4篇
  免费   70篇
  国内免费   28篇
测绘学   214篇
大气科学   18篇
地球物理   66篇
地质学   102篇
海洋学   37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47篇
自然地理   2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91.
2010.0年中国及邻近地区地磁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通过对中国地区地磁场的球冠谐和分析和曲面样条分析,建立了2010.0年代的"中国地磁参考场球冠谐和模型"和"中国地磁参考场曲面样条模型".得到如下结论:"2010.0年代中国地磁参考场球冠谐和模型"描述的各地磁要素空间分布与"2005.0年代中国地磁参考场球冠谐和模型"较相似,但局部略有变化.比如对于磁偏角D和东向分量Y大致可理解为负值区域增强;磁倾角I在我国华北、华南和东北大部大面积正异常区消失了,但在我国西北部大面积的负异常区仍然维持;总强度F和垂直分量Z整体的负异常分布仍然维持,新疆西部局部地区和东南沿海地区局部的正异常分布则略有变化;变化最大的是水平分量H和北向分量X的空间分布,在2010.0年代,东南地区出现了大范围的正异常区,而且在中国北部出现了一条东西条带状的正异常区,似乎可认为是2005.0年代存在于太平洋的正异常区向西移动扩大的结果."2010.0中国地磁参考场曲面样条模型"描述的磁偏角D和东向分量Y相对较为曲折,最显著的异常位于蒙古境内,其次为滇东北地区、东北及华北大部、新疆等地区;磁倾角I和垂直分量Z相对较为平缓,最显著的异常存在于蒙古境内,其次的异常在内蒙满洲里附近;总强度F、水平分量H和北向分量X最为显著的异常位于满洲里附近,其次的主要异常区位于新疆地区、京津附近、滇东北地区.  相似文献   
492.
广西环江县长美乡风光旖旎,山水秀丽。长美乡内同村上南屯附近有一溶洞,洞内景色更加迷人,洞内钟乳石遍布,形态各异,美不胜收。然而,最吸引人的是洞内的水冲石,在大山深处那暗无天日的地下溶洞,用灯光一照,我  相似文献   
493.
设定温度范围16~40°C,盐度范围10~50,采用复合设计和响应曲面分析法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不同温度、盐度对马氏珠母贝(P.fucata)外套膜Hsp70基因表达量的综合效应并建立模型。采用方差分析(ANOVA)、决定系数等对实验所得回归方程模型进行显著性及拟合度检验。结果表明,温度的一次、二次效应对马氏珠母贝外套膜Hsp70基因表达量影响显著(p值<0.05);盐度的一次效应对马氏珠母贝外套膜Hsp70基因表达量无显著影响(p值>0.05),二次效应对马氏珠母贝外套膜Hsp70基因表达量影响极显著(p值<0.05);温度、盐度之间的互作效应对马氏珠母贝外套膜Hsp70基因表达量无显著影响(p值>0.05)且温度的效应大于盐度的效应。经响应曲面分析法和优化,得到马氏珠母贝外套膜Hsp70基因表达量在适宜的温度、盐度范围内呈峰值变化,在温度26.85°C、盐度29.39时,马氏珠母贝外套膜Hsp70基因表达量达到最小值0.95,满意度达到99.36%。建立了马氏珠母贝外套膜Hsp70基因表达量模型方程,其决定系数98.69%,矫正决定系数97.38%,预测决定系数91.42%,模型的拟合度极高,可用于预测马氏珠母贝外套膜Hsp70基因表达量。  相似文献   
494.
探讨了岭估计方法在GPS高程拟合中的应用,并给出了岭估计中确定岭参数k值的一种新方法——方差扩大因子法。通过某地区GPS水准网数据进行实验验证,结果表明,与传统多项式曲面拟合模型比较,岭估计方法具有拟合精度高、适用复杂的地形等特点。  相似文献   
495.
高精度曲面建模的中国气候降尺度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与站点统计降尺度插值和动力降尺度相比,高精度曲面建模(HASM)降尺度,具有不需大尺度预报因子,直接从GCM结果构建区域上高空间分辨率的未来气候模拟曲面的优势。HASM降尺度将未来气候,分为历史观测拟合的气候基准值和GCM未来气候变化值进行模拟,精度明显高于传统方法,但常系数全局拟合的气候基准值忽略了降水分布的空间非平稳性,导致降水模拟受到较大影响。为增强降水降尺度的气候背景值的描述能力,通过分析全国尺度降水的非线性非平稳性特点,提出耦合空间变系数气候基准值的HASM空间变系数降尺度模型(HASM-SVDM)以改进HASM对非平稳要素的降尺度能力,并以1961-2010年全国气温降水观测数据结合地形特征信息,利用HASM降尺度方法对HadCM3的A1Fi、A2a和B2a 3种情景的1961-1990、2010-2039、2040-2069和2070-2099时段的全国未来气温与降水进行降尺度模拟。分析表明,耦合全局线性模型的HASM常系数降尺度模型适合全国气温的降尺度模拟,而耦合空间变系数拟合的HASM-SVDM增强了空间非平稳背景值的描述能力,模拟的空间分布更能体现降水总体的非均匀分布趋势,适合全国降水的降尺度模拟。  相似文献   
496.
热带太平洋ENSO事件和印度洋的DIPOLE事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巢纪平  巢清尘  刘琳 《气象学报》2005,63(5):594-602
在热带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次表层构造了一个气候上的海温距平极值曲面(接近由20℃定义的温跃层曲面),分析了1960~2000年海温距平在这一曲面上演变的统计行为,指出,在这个曲面上分析海温距平的演变要比分析海表温度距平的演变规律更清楚,例如热带太平洋的ENSO事件,海温距平信号在赤道和南北10°左右的纬带附近呈逆时针方向传播,在传播过程中其强度产生变化甚至变号;在热带印度洋的Dipole若在最大海温距平曲面上来分析,则西、东印度洋的海温距平在统计上呈负相关(真正物理意义下的Dipole),而不像用海表温度距平分析那样只在西、东温度距平梯度上呈现年际的正、负号变化。进一步的分析表明,ENSO和Dipole的发展,在统计上呈现出时滞的相互关系,一般赤道东太平洋的海温距平变化在前(一个季度左右),联系这两者变化之间的纽带是赤道太平洋和印度洋的一对反相转动的Walker环流的耦合演变。  相似文献   
497.
在分析移动曲面拟合与加权平均算法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以移动曲面拟合法为主、加权平均法为辅两者相结合的方法,使它们能够相互取长补短,从而解决大区域DEM建模中存在的问题。对接边处的误差可以进行误差改正并用样条函数对其重建使其光滑。结合5种地貌类型的1∶5万地形图数据进行试验,用中误差对试验结果进行评估和分析,得出该方法在丘陵地区的建模误差最小、效果较好,为今后大区域3维建模提供一种更为精确和合理的方法。  相似文献   
498.
针对区域电离层变化情况较为复杂,所确定的电离层模型系数难以反映其短时间内的变化情况问题,该文提出了利用旋转地图内插结合曲面拟合模型实现区域电离层实时监测方法。采用旋转地图内插IGS提供的电离层数据,能够有效补偿电离程度与太阳位置的强相关性,提高总电子含量内插精度;基于曲面拟合模型对区域电离层进行实时监测,实现了模型系数的实时更新。利用JSCORS网的双频观测数据,采用曲面拟合模型建立了实时的区域电离层监测模型,数据计算结果表明,其网内外精度分别优于0.81TECU和0.96TECU。  相似文献   
499.
GPS技术结合(似)大地水准面模型,可快速高精度的获取测点正常高,因此精化区域(似)大地水准面成为各国家和地区建立现代高程基准的重要任务。利用GPS水准进行区域似大地水准面拟合,通过实验比较分析了二次多项式、三次多项式、多面函数、移动曲面模型,论证了各自模型的特点,实验结果表明:对于地势较平坦的实验区,以上几种方法拟合的区域似大地水准面精度都在4cm以内,都能满足一般工程应用的精度要求,其中移动曲面模型拟合的实验区似大地水准面最佳。  相似文献   
500.
The industrially important organic compound 1,3-propanediol(1,3-PDO) is mainly used as a building block for the production of various polymers. In the present study,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 protocol was followed to determine and optimize fermentation conditions for the maximum production of 1,3-PDO using marine-derived Klebsiella pneumoniae HSL4. Four nutritional supplements together with three independent culture conditions were optimized as follows: 29.3 g/L glycerol, 8.0 g/L K 2 HPO 4, 7.6 g/L(NH 4) 2 SO 4, 3.0 g/L KH 2 PO 4, pH 7.1, cultivation at 35°C for 12 h. Under the optimal conditions, a maximum 1,3-PDO concentration of 14.5 g/L, a productivity of 1.21 g/(L·h) and a conversion of glycerol of 0.49 g/g were obtained. In comparison with the control conditions, fermentation under the optimized conditions achieved an increase of 38.8% in 1,3-PDO concentration, 39.0% in productivity and 25.7% in glycerol conversion in flask. This enhancement trend was further confirmed when the fermentation was conducted in a 5-L fermentor. The optimized fermentation conditions could be an important basis for developing lowcost, large-scale methods for industrial production of 1,3-PDO in the futur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