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9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19篇
海洋学   4篇
综合类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利用客观再分析CSFR资料、最佳路径(Best track)资料、KALPANA-1红外卫星云图和探空站资料等,对2010年5月30日~6月7日发生在阿拉伯海上的热带风暴"PHET"进行了研究;分析了热带风暴的移动路径,强度变化和大尺度环流形势,根据卫星云图的特征,将其演变过程划分为发展阶段、成熟阶段和消亡阶段。对成熟阶段风暴的水平和垂直结构进行了分析,发现垂直方向对流旺盛,各物理量在风暴中心周围分布不对称,"暖心"结构明显。  相似文献   
22.
王尚宏  汤杰  雷小途 《气象》2018,44(5):612-620
采用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NCEP提供的分辨率为0.5°的再分析资料和中国气象局上海台风研究所热带气旋最佳路径集,对1979—2010年于30°N以南登陆中国的台风进行合成并分析其高层暖心结构,主要结论如下:(1)登陆台风暖心在登陆前18h左右强度有较明显的加强趋势;(2)登陆阶段台风暖心有着明显的非对称性,向陆地侧的暖心面积更大;而在登陆方向两侧暖心结构也存在较弱的非对称性,登陆前暖心面积左侧大于右侧,登陆后暖心面积右侧大于左侧。(3)登陆台风暖心的温度梯度分布是不均匀的。越靠近暖心外围,温度梯度越大,越靠近暖心中心,温度梯度相对较小。当暖心强度变化后,暖心内层温度的变化率大于外层。(4)登陆过程中暖心强度在垂直方向的衰减比水平方向更为显著。(5)文中几种台风暖心特征的计算简便,物理含义明确,为实际业务提供了较为不错的定量化参考,方便理解台风暖心结构与台风强度变化之间的关系,具备一定的业务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3.
2003年12月19日日本海极地低压个例的观测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进一步认识冬季灾害性天气,利用尽可能多的观测资料对2003-12-19-20日在日本海北部发生的1个中α尺度的极地低压进行了研究。并对其时空结构进行了详细分析。该极地低压于19日11UTC在1个天气尺度的低压后部形成。20日08UTC消亡在日本以东洋面上,持续时间约为20h以上,卫星云图显示其成熟阶段出现了罕见的“双眼壁”结构。利用高分辨率的NCEP(National Centers for Environmental Prediction)的FNL(Final Analyses)资料的分析发现,来自欧亚大陆的冷空气侵入到日本海上空相对暖的空气中并相互扭缠在一起,为极地低压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在成熟阶段极地低压中心出现了“暖心”结构。  相似文献   
24.
分析了 2001年桃芝台风影响辽宁期间的高空温压场结构、地面天气形势 ,得出了辽宁 2001年 8月 1~ 2日暴雨—大暴雨的成因 ,介绍了桃芝台风对辽宁的影响及预报服务。  相似文献   
25.
利用NCEP GDAS/FNL再分析数据,根据TFP(Thermal Front Parameter)参数和锋生函数,对1909号热带气旋“利奇马”生命史中各主要阶段暖心特征和变性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利奇马”强度为热带风暴时,其暖心结构较为松散,500 hPa以上和600 hPa以下分别存在一个最强中心,在强度减弱阶段上下层暖心均偏离气旋中心;当其强度升至强热带风暴及以上级别时,低层暖心消失,高层暖心显著增强,结构变得紧凑,气旋中心上空暖区呈棒槌状分布。高层暖心强度与“利奇马”强度呈正相关,当“利奇马”维持超强台风时,其暖心可达10~14℃。“利奇马”与中纬度西风槽接触后,冷空气开始自对流层中低层进入其环流,低层冷空气入侵的程度比中层更明显;低层暖心被冷空气侵蚀而消失,高层暖心则逐渐减弱,结构亦变得松散。TFP参数和锋生函数计算结果表明受冷空气影响,“利奇马”斜压性逐渐增强,其中心西北侧形成一支暖锋,逐渐变性为温带气旋,但冷锋未见发展。变性过程中“利奇马”高层暖心强度虽减弱但仍然维持,但低层暖区被冷空气完全填塞,导致其变性后较快消亡。  相似文献   
26.
“0374”南京特大暴雨中尺度对流系统分析   总被引:8,自引:6,他引:8  
采用常规观测、地面加密降水资料、逐时云顶亮温TBB资料以及高分辨率模式输出资料,对2003年7月4~5日南京特大暴雨过程中尺度对流系统的发生发展、结构特征及成因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①此次暴雨是由两个中β尺度云团合并而成的MαCS产生,期间有2个强降雨时段,每个时段持续5 h左右;②MαCS发生在低层切变线南侧的中尺度辐合线(或辐合中心)上,并在减弱阶段演变为明显的低涡结构;③在其发展强盛期,MαCS垂直倾斜的上升气流显示出对流风暴云特点,并在对流层中高层具有一定的暖心结构;④低空急流脉动引起急流左侧出口区非地转风辐合的急剧增强以及凝结潜热释放和边界层干冷空气的侵入,导致了MαCS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