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56篇
  免费   329篇
  国内免费   552篇
测绘学   502篇
大气科学   129篇
地球物理   182篇
地质学   1763篇
海洋学   400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429篇
自然地理   1831篇
  2024年   32篇
  2023年   120篇
  2022年   129篇
  2021年   180篇
  2020年   122篇
  2019年   111篇
  2018年   87篇
  2017年   100篇
  2016年   104篇
  2015年   131篇
  2014年   274篇
  2013年   187篇
  2012年   249篇
  2011年   246篇
  2010年   244篇
  2009年   243篇
  2008年   256篇
  2007年   256篇
  2006年   206篇
  2005年   220篇
  2004年   198篇
  2003年   194篇
  2002年   179篇
  2001年   151篇
  2000年   119篇
  1999年   127篇
  1998年   97篇
  1997年   89篇
  1996年   92篇
  1995年   77篇
  1994年   83篇
  1993年   63篇
  1992年   60篇
  1991年   56篇
  1990年   50篇
  1989年   42篇
  1988年   5篇
  1984年   3篇
  1981年   2篇
  1950年   4篇
  1949年   3篇
  1948年   3篇
  1947年   2篇
  1946年   4篇
  1945年   2篇
  1944年   6篇
  1943年   5篇
  1942年   5篇
  1941年   7篇
  194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RS和GIS支持下的盐池县生态景观格局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基于遥感(R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以Landsat TM/ETM图像为基本数据源,综合运用景观生态学理论和方法,对我国典型农牧交错生态脆弱区宁夏盐池县1991~2000年生态景观格局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盐池县各景观类型都发生了很大程度的消长变化,景观格局处于快速调整和不稳定发展阶段,但生态景观基质还是草地,景观格局始终呈农牧交错结构。  相似文献   
102.
草原露天煤矿区资源开采、开垦等人类活动导致土地利用变化及生态系统碳储量不断变化,利用遥感技术可实现准确、快速监测。本文基于1984—2016年共9期的Landsat多时相遥感影像,以内蒙古草原大型露天煤矿区为研究区,利用面向对象决策树方法得到研究区的土地利用信息,进一步利用土地转移矩阵和景观格局指数分析,基于2016年分类结果进行变化监测,高覆盖草地斑块占景观面积比例减少,景观形状指数增加;随着1999年排土场的生态复垦,近年来复垦与采矿区扩增速率基本保持一致;通过年平均温度与降水量建立碳密度估算模型,得到总体固碳-261.07×103t,表现为碳排放。总的来看碳储量出现降低现象,与草地面积转化为农田、采矿区等碳储量较少的土地类型有关,排土场复垦对减缓土地碳储量减少有一定作用。本研究表明:遥感技术可用于受采矿等人类活动影响造成的矿区土地利用/覆盖与碳储量变化特征实时、动态监测与分析,为采取合理的环境保护措施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3.
基于RS与GIS的广州市城市绿地景观空间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Landsat卫星TM图像为数据源,对广州市区绿地景观进行专题研究.在分析土地利用遥感监测技术流程的基础上,通过实地考察对广州市绿地进行系统分类,提取出所需信息,并结合景观生态学理论对广州市区绿地的空间格局、功能演变进行定量分析,提出广州市区绿地系统未来规划建设的一点意见.通过本研究旨在为RS、GIS和景观生态学领域的结合提供一定的参考,并对生态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04.
本文以TM遥感影像等为数据源,借助RS与GIS技术,选择了能反映研究区景观空间格局的景观指数,分析研究了雅安市2000年至2007间的景观空间格局动态变化。从两期景观指数对比得出:林地是研究区景观基质类型,研究期内景观异质性降低,破碎度呈减少趋势。  相似文献   
105.
陶敏  虞继进 《现代测绘》2010,33(2):57-59
国家矿山公园的建立主要是针对资源枯竭型矿山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心得思路。论文从矿山景观资源的类型分析入手,探讨大冶铁矿的公园景观资源,针对大冶铁矿景观资源特点,提出应用途径,为大冶铁矿黄山国家矿山公园的建设提供开发和设计依据。  相似文献   
106.

水稻是起源于中国南方长江流域的重要农作物,新石器中期以后传播到北方地区。由于北方较于南方相对干旱,因此对水分条件需求较高的水稻在北方地区的种植往往表现为更强烈的地域选择性。本文选取中原地区地形特征较为复杂的洛阳盆地开展了流域调查和浮选工作,结合前人在本区做的炭化植物遗存研究成果,分析了新石器中晚期至夏商时期洛阳盆地不同地貌部位水稻(Oryza sativa)遗存的分布特征,再根据本区平原区和黄土台塬沟谷区全新世地貌演化的不同特点,探讨了古地貌演化对洛阳盆地史前水稻种植的影响。研究表明,裴李岗文化时期暂未发现水稻遗迹,平原区湖沼遍布,不适宜人类居住,古人可能更倾向于居住在黄土台塬沟谷区的稳定阶地面上;仰韶文化晚期古稻主要分布在黄土台塬沟谷区,与当时沟谷区河流夹积形成的富含粘土的湿润冲积平原有关,而此时平原区距今7000~4000年为稳定干燥的T1阶地面,更适合发展粟(Setaria italica)作农业;龙山时期没有在沟谷区发现水稻遗存,可能与距今4000年前后沟谷区河流下切侵蚀导致的泛滥平原减少有关,而龙山晚期在伊洛河平原区的遗址发现了古稻遗存,推测与龙山晚期降水增多和洪水频发,出现较多水洼低地有关;二里头时期,古稻在平原区和黄土台塬区都有分布且遗址数量较多,可能与距今4000~3800年龙山晚期古洪水事件后,洪水退去遗留的低洼地有关;二里头和二里岗时期,盆地内古稻遗址普遍增多,平原区古稻遗址可能占更大比重,推测可能与古地貌特征、人类文化自身发展,以及农田管理技术的进步等均有关系。

  相似文献   
107.
以位于内蒙古鄂尔多斯高原上的伊金霍洛旗为研究区域,以景观生态学的数量分析方法为基本手段,在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体系下,以其1984、1991和1998年3个年度的土地利用图为基础。从区域和斑块类型两个尺度上,对其景观格局进行了数量分析。结果表明,在三个典型年度。天然草地为伊金霍洛旗的景观基质,景观格局指数的所有变化均是在此基础上发生和演变的。从整个景观尺度的格局指数变化情况显示,伊金霍洛旗景观的破碎化程度在增加;同时景观的异质性程度在下降,景观愈来愈有少数景观斑块类型所控制。而在斑块类型这一尺度上的格局指数变化说明,不同类型斑块的复杂性的变化趋势基本相同,即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但增加幅度有限;同时还说明,不同类型斑块内部其大小差异的幅度在不断缩小。但从不同年度的变化情况来看,无论是区域还是不同的斑块类型,其格局指数的变化并不与总体的变化趋势同步。  相似文献   
108.
张斯琪  杨光 《地理教学》2021,(13):33-36
项目式学习强调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出发点,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主决策,从而获得知识和技能,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地理实践力和创新能力.相比社会环境,学生更熟悉校园环境,校园内也有丰富的地理教学资源,这为开展项目式学习提供了更为安全、可行的可能.笔者以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校园植物"为主题,提出问题驱动、产品导向、过程进阶推动的地理项目式学习策略,为设计地理项目式学习提供新思路,为教学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9.
刘冰  赵文智 《中国沙漠》2009,29(1):101-107
对分布于荒漠绿洲过渡带的柽柳(Tamarix ramosissima)和泡泡刺(Nitraria sphaerocarpa)光合和水分代谢特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柽柳和泡泡刺:①净光合速率与环境因子响应具“光合下调”现象,其曲线符合Gauss model。②净光合速率最大值分别为20.2 μmol CO2·m-2·s-1和23.8 μmol CO2·m-2·s-1;光补偿点和饱和点为244.62 μmol·m-2·s-1和1 180.31 μmol·m-2·s-1,73.67 μmol·m-2·s-1和1 467.85 μmol·m-2·s-1。③净光合速率近似双峰型抛物线;光能利用效率单峰曲线;柽柳蒸腾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为单峰旗形,泡泡刺波浪型。 ④泡泡刺利用较高的净光合速率、蒸腾、水分利用效率,柽柳通过高光能利用效率来适应荒漠生态环境。因此,光抑制所导致的“光合下调”现象是柽柳和泡泡刺对水分胁迫所产生的保护性机制,反映了荒漠植物在与环境协同进化过程中的生态适应性;较低的水分利用效率是荒漠植物对其环境响应的普遍适应机理。  相似文献   
110.
宁镇扬丘陵区土地利用景观格局演变与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CA模型不能长期预测和Markov模型不能反映空间格局变化的不足,本文运用CA-Markov耦合模型,结合动态度模型、景观格局指数及PCA法,定量揭示宁镇扬丘陵区镇江市的土地利用景观格局演变特征、驱动机制及变化趋势,为区域土地利用规划及调整提供参考。结果表明:镇江市土地利用景观格局时空演变愈加复杂;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城镇化及农业技术进步是土地利用景观格局演变的主要驱动力;到2030年镇江市城区周边建设用地将增加25.58%,而耕地、林地等景观类型将不断锐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