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41篇
  免费   1052篇
  国内免费   1523篇
测绘学   23篇
大气科学   46篇
地球物理   608篇
地质学   5006篇
海洋学   655篇
天文学   42篇
综合类   188篇
自然地理   348篇
  2024年   43篇
  2023年   165篇
  2022年   183篇
  2021年   181篇
  2020年   170篇
  2019年   189篇
  2018年   147篇
  2017年   134篇
  2016年   190篇
  2015年   176篇
  2014年   251篇
  2013年   193篇
  2012年   237篇
  2011年   256篇
  2010年   237篇
  2009年   209篇
  2008年   244篇
  2007年   226篇
  2006年   217篇
  2005年   218篇
  2004年   171篇
  2003年   208篇
  2002年   187篇
  2001年   206篇
  2000年   167篇
  1999年   185篇
  1998年   194篇
  1997年   199篇
  1996年   178篇
  1995年   214篇
  1994年   197篇
  1993年   145篇
  1992年   183篇
  1991年   175篇
  1990年   199篇
  1989年   134篇
  1988年   21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17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7篇
  1976年   2篇
  1948年   2篇
  1945年   3篇
  194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31.
利用钻井、二维和三维地震资料,剖析了孟加拉湾若开海域晚新生代的构造变形特征,探讨了构造变形对油气的控制作用。区域深度地质剖面揭示,研究区南部仅发育底部滑脱层(深度10 km),而北部则发育底部滑脱层(深度12 km)和中部滑脱层(深度4 km);受滑脱层的控制,研究区南部仅发育一套构造层,而北部则发育变形不协调的上、下两套构造层;南部背斜的南北向延伸距离、波长及背斜间隔距离均明显大于北部。通过北部局部构造精细解析表明,研究区北部变形相对较复杂,上构造层主要发育近南北向的背斜和次级张扭性右旋走滑断层,二者形成时间分别为晚第四纪晚第四纪末。若开海域晚新生代的构造变形对圈闭形成、油气运聚和保存条件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指出研究区南部平缓褶皱带构造—岩性复合圈闭具备形成大油气田的条件,是下一步油气勘探的重要目标。  相似文献   
132.
张士 《地层学杂志》1990,14(2):140-144
<正> 河南登封位于华北地台的南缘,区内石炭二叠系厚度大,出露全,分布广泛。根据含煤地层的岩性特征、旋迴规律、煤层结构和煤质差异,近千米的煤系地层共分为九个煤组(表1)。通过11条剖面数千块标本的研究和综合分析,发现9个煤组的生物化石各具特色,易于区别。  相似文献   
133.
华北晚古生代含煤岩系是在巨型克拉通盆地海陆过渡相和陆相背景中形成的,通过分析近期的一些实测地质剖面和钻井地质剖面资料对河北省晚古生代含煤岩系层序特征进行阐述,以沉积基准面和沉积物可容纳空间变化为理论核心,利用钻井岩心、露头剖面及层序地层学有关理论及其研究方法,对河北省晚古生代含煤地层进行了层序地层学研究.层序地层理论的应用为成煤机理的研究提供了新的途径,聚煤规律研究可在高分辨率等时地层格架中进行.河北省聚煤盆地层序地层与成煤机理、富煤带的迁移、富煤单元的形成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34.
《地学前缘》2017,(6):46-59
为约束多藏角闪辉长岩的岩石成因和南祁连北缘东段晚奥陶世的构造演化,对多藏角闪辉长岩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和矿物化学分析。结果表明,角闪辉长岩中锆石具条痕状吸收和高的Th/U比值(0.37~1.16),暗示其岩浆成因。岩浆锆石的206Pb/238 U定年结果为(444±3)Ma,表明多藏角闪辉长岩形成于晚奥陶世,两组捕获锆石的年龄为520 Ma和484 Ma,代表早期的岩浆事件。多藏岩体具相对低的SiO_2含量(51.68%~55.66%)和高的MgO(4.48%~7.37%)、TiO_2(1.01%~1.24%)、FeO~T(7.99%~8.72%)含量以及高的Mg#值(53~63);LREEs相对富集、HREEs相对亏损,(La/Yb)N=4.03~7.89,具有弱的Eu异常(δEu=0.78~1.16),富集LILEs(Rb、Ba、K)、亏损HFSEs(Nb、Ta),具Sr、P、Ti元素的亏损。结合矿物化学分析表明,南祁连北缘东段多藏角闪辉长岩起源于受俯冲流体交代的富集岩石圈地幔物质的部分熔融,形成于洋-洋汇聚向洋-陆碰撞转换背景下俯冲大洋板片断离后的伸展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135.
准噶尔盆地是一个自晚古生代以来多期叠合的含油气盆地,发育多套配置良好的成藏组合,已找到大量油气田。2000年以来在中部发现以白垩系和侏罗系为储层的一批油气田和油气藏,预示中部地区油气勘探有广阔前景。中部钻井岩芯资料对认识侏罗—白垩系沉积环境的发育演化特征和生储盖层特征是十分必要的,对油气勘探也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6.
白耀斗 《地层学杂志》1994,18(4):316-316,319
青海锡铁山地区紫红色层的时代归属白耀斗(青海省第一地质矿产勘查队,青海平安,810600)锡铁山位于柴达木盆地北部边缘,出露元古代达肯达场群结晶基底和槽型沉积上奥陶统滩间山群,晚古生代地层以不整合或呈平行不整合覆于其上,为台型沉积。在滩间山群顶部与晚...  相似文献   
137.
新疆西天山尼勒克地区铜金属成矿条件及找矿远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尼勒克地区位于西天山阿吾拉勒铜成矿带上,区内铜矿(化)点多、成因类型多.成矿与华力西中晚期岩浆侵入、喷发活动关系十分密切,砂岩型铜银矿赋存于晚石炭世科古琴山组中,成矿条件十分有利.以1∶5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成果为基础,对西天山尼勒克地区的铜金属成矿条件及找矿远景进行初步分析,划分出5个找矿远景区.  相似文献   
138.
申扎地区石炭二叠系发育良好,化石丰富。本文描述的化石采自上下两个层位,下部化石少,以石燕贝类为主, 其组合特征反映了石炭纪腕足类的特点与改则县玛米雪山地区上石炭统所产相似;上部化石丰富,以石燕贝类的Spiriferella和Syrin-gothyris的出现为特征,共生还有长身贝类的Chonetinella,Echinauris,Tylo-pecta等。这个化石组合与西藏其他地区相同时代的化石组合不同。特别是Syringothy-ris在下二叠统的发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9.
对青海省同仁县多禾茂地区火山岩进行系统的元素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表明:该地区白垩纪地层中发育的中基性火山岩,属于碱性火山岩系,岩石类型主要为玄武岩,该套玄武岩具有低且变化较小的Si O2质量分数(44.98%~48.20%),低MgO的质量分数高,变化较大(8.15%~10.98%),具有较高的Cr(208×10-6~418×10-6)和Ni(166×10-6~231×10-6)质量分数。所有样品都表现出轻稀土富集的右倾平滑分布模式,轻重稀土分异中等,(La/Yb)CN=10.09~27.2,重稀土弱分异,(Gd/Yb)CN=2.92~4.67,Eu异常不明显,Eu*/Eu=0.99~1.04。Ba,Nb-Ta和Th-U不亏损,Rb,K相对亏损,Sr正异常。该区火山岩具有亏损的Sr-Nd同位素组成,Sr-Nd同位素组成变化范围不大[87Sr/86Sr(t)=0.7033~0.7039,εNd(t)=6.13~8.03,t=110 Ma],与Hawaii-OIB的Sr-Nd同位素组成相似。其所有地球化学特征表明该火山岩具有类似OIB的特征,可能是含石榴子石橄榄岩低度部分熔融的产物。结合对西秦岭地质构造背景和演化历史的分析,暗示该地区晚中生代岩浆源区来源于软流圈,其起源可能与岩石圈拆沉作用,软流圈地幔上涌和岩石圈伸展减薄有关,可为秦岭大别造山带中生代岩石圈演化提供了有利的直接证据。  相似文献   
140.
The uplift of the Ailao Shan-Diancang Shan(ASDS) along the Ailao Shan-Red River(ASRR) shear zone is an important geological event in the southeastern margin of Qinghai-Tibet Plateau tectonic domain in the Late Cenozoic,and it preserves important information on the structures,exhumational history and tectonic evolution of the ASRR shear zone.The uplift structural mode and uplift timing of the ASDS is currently an important scientific topic for understanding the ASDS formation and late stage movements and evolution of the ASRR shear zone.The formation of the ASDS has been widely considered to be the consequence of the strike-slip movements of the ASRR shear zone.However,the shaping of geomorphic units is generally direct results of the latest tectonic activities.In this study,we investigated the timing and uplift structural mechanism of the ASDS and provided the following lines of supportive evidence.Firstly,the primary tectonic foliation of the ASDS shows significant characteristic variations,with steeply dipping tectonic foliation developed on the east side of the ASDS and the relatively horizontal foliation on the west side.Secondly,from northeast to southwest direction,the deformation and metamorphism gradually weakened and this zone can be further divided into three different metamorphic degree belts.Thirdly,the contact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ASDS and the Chuxiong basin-Erhai lake is a normal fault contact which can be found on the east side of the ASDS.40Ar/39 Argeochronology suggests that the Diancang Shan had experienced a fast cooling event during 3–4 Ma.The apatite fission track testing method gives the age of 6.6–10.7 Ma in the Diancang Shan and 4.6–8.4 Ma in the Ailao Shan,respectively.Therefore the uplift of the ASDS can be explained by tilted block mode in which the east side was uplifted much higher than the west side,and it is not main reason of the shearing movements of the ASRR shear zone.The most recent uplift stages of the ASDS happened in the Pliocene(3–4 Ma) and Late Miocene(6–10 M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