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41篇
  免费   866篇
  国内免费   1711篇
测绘学   12篇
大气科学   39篇
地球物理   431篇
地质学   4940篇
海洋学   462篇
天文学   41篇
综合类   199篇
自然地理   194篇
  2024年   30篇
  2023年   137篇
  2022年   149篇
  2021年   165篇
  2020年   138篇
  2019年   182篇
  2018年   138篇
  2017年   118篇
  2016年   162篇
  2015年   163篇
  2014年   234篇
  2013年   174篇
  2012年   214篇
  2011年   229篇
  2010年   208篇
  2009年   194篇
  2008年   232篇
  2007年   185篇
  2006年   207篇
  2005年   216篇
  2004年   189篇
  2003年   221篇
  2002年   216篇
  2001年   214篇
  2000年   171篇
  1999年   197篇
  1998年   194篇
  1997年   179篇
  1996年   153篇
  1995年   176篇
  1994年   167篇
  1993年   135篇
  1992年   130篇
  1991年   131篇
  1990年   150篇
  1989年   71篇
  1988年   23篇
  1987年   18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6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5篇
  1948年   6篇
  1947年   4篇
  1946年   4篇
  1944年   5篇
  1943年   5篇
  1941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531.
东昆仑祁漫塔格构造—岩浆岩带发育大量与加里东期造山有关的花岗岩,对其进行研究不仅能为祁漫塔格早古生代构造演化提供新信息,而且对探讨整个东昆仑造山带的动力学演化过程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报道祁漫塔格东部那棱郭勒河东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及祁漫塔格乌兰乌珠尔钾长花岗岩的锆石U Pb年龄和地球化学数据,并对研究区晚志留世—早泥盆世花岗岩成因及其构造意义进行探讨。本区的黑云母二长花岗岩、钾长花岗岩的LA ICP MS锆石U Pb年龄分别为4206 ±26Ma、4212 ±19Ma。祁漫塔格晚志留世—早泥盆世花岗岩类整体属高钾钙碱性准铝—过铝质花岗岩,稀土配分曲线为轻稀土元素相对富集、重稀土元素相对平坦、中等负铕异常, 微量元素表现为大离子亲石元素Rb、Th相对富集,高场强元素Nb、Sr、P、Ti亏损的特征;该时期为后碰撞构造环境,岩石成因类型以高钾钙碱性 I 型花岗岩为主,但同时出露同时期S型花岗岩,推测在同碰撞挤压造山作用向后碰撞区域拉伸构造体制(约420Ma)的转换时期,产生了具有A型花岗岩特征的花岗岩、高钾钙碱性 I 型花岗岩及过铝质花岗岩。  相似文献   
532.
刘治博  张维杰 《地质论评》2014,60(2):409-426
杭嘎勒地区晚二叠世花岗闪长岩主体与包体岩石轻重稀土分馏程度强烈,铕异常不明显,稀土配分曲线为向右倾,属轻稀土富集型。包体与主体岩石同时具有Sr、Nb、P、Ti的亏损,显示形成于增生在大陆边缘正常弧花岗岩的特征。AR—SiO2图解显示,主体与包体岩石虽同属钙碱性+拉斑玄武系列区,但却表现出不同的分布形式,反映二者应来自不同的岩浆源区。在Rb—Hf—Ta图解上,主体岩石样品全部落在弧系统岩石区,而包体岩石样品落在了弧系统岩石与板内岩石区分界处;在Nb—Y图解上,样品落在了火山弧—同碰撞花岗岩区;Rb—Y+Nb图解上,落在了火山弧花岗岩区;在R1—R2图解上,大部分样品集中在碰撞前花岗岩区。LA-ICP-MS锆石U-Pb定年表明主体岩石年龄(257.9±3.1)Ma,包体岩石年龄为(257.7±3.2)Ma。杭嘎勒地区晚二叠世花岗闪长岩为碰撞前火山弧花岗岩,研究区在晚二叠世时属于活动大陆边缘的火山弧。  相似文献   
533.
杨文涛  王敏  杜远生 《地质论评》2014,60(2):260-274
中生代是济源盆地形成并发展的重要时期。秦岭造山带在晚三叠世造山以及太行山在中侏罗世隆升对济源盆地的沉积格局产生了显著影响,这段时间,盆地始终处在一个盆山相互作用的阶段,将盆地与造山带的构造演化联系起来,有利于更好的认识这一构造沉积响应过程。本文通过对济源盆地中生代地层、沉积及其充填特征的研究,将盆地中生界划分为4个构造层序:TS1、TS2、TS3、TS4,其中TS1充填了下三叠统刘家沟组、和尚沟组和中三叠统二马营组、油房庄组,它是在扬子、秦岭及华北板块汇聚的背景下形成的内陆克拉通型层序。TS2、TS3分别充填了上三叠统椿树腰组、谭庄组和下侏罗统鞍腰组(义马组)、中侏罗统杨树庄组,它们都具有前陆盆地型充填特征,分别响应的是秦岭造山带造山作用沿洛南—栾川断裂以及三门峡—鲁山—舞阳断裂发生的逆冲推覆作用。TS4充填的是中侏罗统马凹组,受太行山隆升作用的影响,形成了厚层的磨拉石堆积。在此基础上,可将济源盆地盆山系统演化归为3个阶段:早—中三叠世大陆基底隆升与内陆克拉通型盆地,晚三叠世—中侏罗世早期秦岭造山与前陆盆地,中侏罗世晚期太行山隆升与山间盆地。显然,济源盆地响应了秦岭造山及太行山隆升,秦岭造山带晚三叠世造山表现为两次逆冲推覆作用,而太行山主体隆升应在中侏罗世晚期,标志着华北克拉通破坏进入高峰期。  相似文献   
534.
陈永福 《地质与勘探》2014,50(Z1):1248-1256
吉黑东部金矿床集中分布于小兴安岭北麓、完达山和太平岭(东宁-延边),矿床类型以斑岩型-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为主。成矿年代大约为110 Ma左右。稳定同位素显示成矿流体具有岩浆水特征,而成矿物质则主要来源于深源岩浆,这说明吉黑东部金成矿可能与岩浆活动有关。同时,研究显示吉黑东部广泛发育一套120~95 Ma的中酸性火山-侵入岩,其与110 Ma金成矿事件时空关系密切。这套火山-侵入岩在矿区表现为英安-流纹质或安山-英安质火山岩组合和闪长玢岩、花岗斑岩及花岗岩等脉岩和小侵入体。而岩石化学特征则表明其属中酸性的钙碱性系列,为一套俯冲流体交代地幔楔起源的岩浆。区域对比研究表明,吉黑东部金成矿与俄罗斯远东地区Sikhote-Alin锡成矿、韩国南部金-银成矿可能处于同一大地构造环境的不同构造部位。成矿年代从吉黑东部向东南方向有变年轻的趋势,且成矿岩浆岩的酸性成分增强而幔源成分减少。综合区域岩浆岩和区域成矿特征,表明吉黑东部存在一期110 Ma的金成矿事件,其与中生代晚期板块俯冲及其后的岩石圈拆沉作用和弧后伸展有关,成矿大地构造环境为大陆边缘弧。  相似文献   
535.
对西藏西部日土县城以南-拉梅拉山口一带的花岗岩体开展了详细的岩相学、岩石地球化学和锆石U-Pb年代学及Hf同位素研究。所有样品铝饱和指数A/CNK集中在0.76~1.0之间,为准铝质类型。CIPW标准矿物组合为Q+Or+Ab+An+Di(或C)+Hy。在稀土元素配分图中呈现出右倾缓倾斜型的特征,轻稀土元素富集并出现较强的分馏作用,重稀土元素无分馏-轻微分馏。δEu在0.56~0.99范围之间,属于铕亏损型。大离子亲石元素出现分化,富集Rb、Pb、Th而亏损K、Ba,高场强元素Nb、Ta、Ti等明显亏损。获得钾长花岗岩、二长花岗岩及花岗闪长岩中岩浆结晶锆石的LA-ICP-MS U-Pb年龄分别为:79.4±0.4Ma、 81.0±0.5Ma和81.3±0.5Ma,结合锆石稀土元素和岩浆振荡环带特征及Th/U比值,上述年龄结果可代表岩石的结晶年龄,表明该套岩体为晚白垩世侵位的大型岩基。两件样品的锆石均具有正的Hf同位素初始比值εHft),两阶段Hf模式年龄(tDM2)分别介于547.5~658.0Ma、523.4~710.2Ma之间。分析认为该套岩体的物质来源应该为富角闪石的下地壳,可能为幔源岩浆首先侵入到地壳基底岩石中形成新生地壳,然后在温度约为700~800℃之间、压力<8kbar且富含流体的影响下,这种既有新生地壳又有古老基底地壳构成的混合地壳发生部分熔融而形成。这一结论与野外宏观露头上岩体中大量发育暗色微粒包体等直接岩石学证据相佐证。结合区域构造演化及岩体所处的大地构造位置,该套花岗岩体应该形成于洋壳闭合时的碰撞造山过程,其形成与侵位与北侧班公湖-怒江结合带的构造演化有成因上的联系,是班公湖-怒江特提斯洋向南的俯冲碰撞的产物。  相似文献   
536.
昌都微陆块内部发育一套晚三叠世粗安岩.本文基于系统的野外踏勘,对具有代表性的火山岩进行岩石学、地球化学等研究.结果显示该区火山岩的SiO2含量为51.36%~58.04%,全碱含量(Na2O+K2O)为5.03%~7.84%,根据岩石K2O,MgO及K2O/Na2O比值判断,属钾质-超钾质火山岩,具高K、高Al、低Ti的特征.本区岩石强烈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和轻稀土元素(LREE),Nb、Ta、Ti的负异常明显,整体特征类似于弧火山岩.其稀土总量较高(270×10-6~960×10-6),轻重稀土分馏明显,重稀土分布形态较平缓.岩石具有较高的初始锶同位素比值(87Sr/86Sr)i=0.7150~0.7176和较低的初始钕同位素比值(143Nd/144Nd)i=0.51180~0.51184,εNd(t)=-10.9~-10.2,二段Nd模式年龄为t2DM=1.82~1.88Ga.本区岩石的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其源区是由俯冲板片所产生的流体/熔体交代的岩石圈地幔,源区矿物组成分析结果显示,其源区以尖晶石二辉橄榄岩为主,含少量石榴石二辉橄榄岩及金云母.本区钾质-超钾质岩石虽然与西藏南部的钾质-超钾质岩石有相似的地球化学特征,但却产于碰撞后的构造背景之下.结合其所具有的弧火山岩特征及时代构造背景判断其为一种"滞后型"弧火山岩,其形成过程可以概括为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537.
晚中生代福建沿海地区发育多期与古太平洋板块俯冲有关的岩浆活动和构造变形.福建泉州地区伸展构造变形主要表现为高角度正断层和低角度正断层或拆离断层, 古构造应力场反演指示其形成于NW-SE向伸展环境.锆石U-Pb年代学指示泉州地区发育4期岩浆活动, 分别为晚侏罗世(~155 Ma)、早白垩世中期(130~125 Ma)、早白垩世末期(~109 Ma)以及晚白垩世早期(~100 Ma之后).结合构造变形的切割关系和岩浆岩年代学, 长乐-南澳剪切带左旋韧性走滑形成于130~120 Ma, 而右旋脆性剪切形成于120~100 Ma之间.古太平洋板块向华南大陆之下的俯冲角度变化导致福建沿海地区发育晚中生代造山带.造山作用开始于早白垩世之初, 结束于早白垩世末期, 以大规模NW-SE向伸展构造发育为标志, 其从同造山挤压到后造山伸展的转换发生于~120 Ma.   相似文献   
538.
中国中生代沉积盆地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综合分析中生代早-中三叠世、晚三叠世-早白垩世、晚白垩世-白垩纪3个时段中国沉积盆地分布、充填序列、岩相古地理和构造古地理的基础上, 建立了中国中生代沉积盆地的时空演化, 并探讨了中国中生代沉积盆地的时空演化与中生代构造运动的响应关系, 认为: (1)随着亚洲洋俯冲消亡及天山-兴蒙造山系形成, 中国北方地区总体处于古亚洲洋消亡以后, 陆块汇聚碰撞背景, 西北地区盆山格局基本定型, 南部古特提斯洋的双向俯冲消减, 在北羌塘-三江多岛弧盆系中的一系列弧后洋盆相继俯冲消亡; (2)晚三叠世的"印支运动"使古亚洲陆最终固结并向外增生, 中国己经基本形成了南海北陆的分布格局, 绝大部分地区进入陆内演化阶段.印支期以后, 华南中部上隆, 隔开了西部的古地中海域和东部的古太平洋海域; (3)中侏罗世以来, 在古太平洋板块向欧亚大陆俯冲的影响下, 整个中国东部卷入滨太平洋构造域, 西太平洋型活动大陆边缘形成.中国东北大部分地区为弧内裂陷(火山沉积)盆地; 华北-阿拉善陆块东西分化, 中西部主要发育压陷盆地或断陷盆地或坳陷盆地, 东部则形成与古太平洋板块俯冲有关的陆缘岩浆弧弧内裂陷盆地; 华南则以雪峰山为界, 东部广泛发育与陆缘岩浆弧演化相关的弧内裂陷盆地, 西侧则发育陆内大型压陷盆地、断陷盆地或断坳盆地.中国西南则仍然为多岛洋弧盆系格局.   相似文献   
539.
哈拉奇组为新疆阿合奇县开展1:5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工作时建立的岩石地层单位,分布在新疆阿合奇县哈拉奇地区北部,主要为一套深水碳酸盐沉积,与该区南部属碳酸盐台地沉积的康克林组在岩性、岩石组合及古生物组合上形成明显的差别。通过对该组重力流成因的生物屑砾屑灰岩中古生物化石的研究,确定其筵带为Triticites带和Pseudoschwagerina带,进而确定该组地质时代为晚石炭世-早二叠世,与南区康克林组为同时异相沉积。哈拉奇组的建立完善了该地区上石炭统一下二叠统的地层系统,确定了该地区晚石炭世-早二叠世台地边缘斜坡相的存在,对塔西北地区晚石炭世-早二叠世岩相古地理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40.
滇西北石鼓群是晚元古代扬子板块基底石鼓-点苍山-哀牢山变质带的一部分。石鼓群上段片岩主要由绢云母、石英、绿泥石等矿物组成,还含少量钠长石和钛铁矿。岩石以变晶结构为主,同时伴有变余砂状结构和变斑结构,层理、皱纹、片状构造发育。在SiO2-TiO2图解上,巴迪片岩落入火成岩和沉积岩分界区域,显示二者兼有的特征,根据Shaw的判别式计算的DF值均小于0,指示了负变质岩的特征,该岩石具有较高的Al2O3和K2O含量,说明片岩中含有较多的粘土矿物和含钾矿物。主量元素构造环境图显示该岩石形成于活动大陆边缘与海洋岛弧环境。综合区域地质、岩石学特征和主量元素分析表明该片岩原岩为一套长英质碎屑岩与粘土岩为主的岩石组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