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20篇
  免费   1549篇
  国内免费   2879篇
测绘学   20篇
大气科学   111篇
地球物理   669篇
地质学   8455篇
海洋学   765篇
天文学   50篇
综合类   333篇
自然地理   545篇
  2024年   97篇
  2023年   319篇
  2022年   333篇
  2021年   319篇
  2020年   289篇
  2019年   357篇
  2018年   288篇
  2017年   266篇
  2016年   325篇
  2015年   332篇
  2014年   447篇
  2013年   358篇
  2012年   422篇
  2011年   416篇
  2010年   377篇
  2009年   373篇
  2008年   367篇
  2007年   330篇
  2006年   379篇
  2005年   334篇
  2004年   280篇
  2003年   322篇
  2002年   297篇
  2001年   282篇
  2000年   243篇
  1999年   239篇
  1998年   269篇
  1997年   286篇
  1996年   274篇
  1995年   279篇
  1994年   286篇
  1993年   200篇
  1992年   224篇
  1991年   241篇
  1990年   256篇
  1989年   125篇
  1988年   28篇
  1987年   27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4篇
  1976年   2篇
  1974年   1篇
  1965年   2篇
  194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1.
羌塘盆地位于青藏高原中部,是一个具有沉积钠盐、钾盐远景的蒸发岩盆地。最近在羌塘盆地上侏罗统夏里组中发现多处具有钾、钠异常的盐泉这一重要的找钾盐线索,然而目前对上侏罗统夏里组的古环境演变仍然不甚了解,限制了对晚侏罗世羌塘盆地的成盐(成钾)条件和可能的层位等重大科学问题的理解。因此本文以热磁分析为主,对羌塘盆地雁石坪地区上侏罗统夏里组沉积物进行高分辨率岩石磁学研究,并讨论其古环境意义。最后,根据成盐(成钾)理论,综合分析羌塘盆地上侏罗统夏里组成盐(成钾)的构造、气候和物源条件。κ-T曲线、磁滞回线和热退磁结果共同表明磁铁矿和赤铁矿是夏里组的主要载磁矿物;磁学参数分析表明夏里组上段赤铁矿含量相对增加,揭示夏里组上段形成于干旱气候环境;综合分析构造、气候和物源条件表明,羌塘盆地上侏罗统夏里组上段最为具备良好的成盐(成钾)条件。  相似文献   
312.
昌都微陆块内部发育一套晚三叠世粗安岩.本文基于系统的野外踏勘,对具有代表性的火山岩进行岩石学、地球化学等研究.结果显示该区火山岩的SiO2含量为51.36%~58.04%,全碱含量(Na2O+K2O)为5.03%~7.84%,根据岩石K2O,MgO及K2O/Na2O比值判断,属钾质-超钾质火山岩,具高K、高Al、低Ti的特征.本区岩石强烈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和轻稀土元素(LREE),Nb、Ta、Ti的负异常明显,整体特征类似于弧火山岩.其稀土总量较高(270×10-6~960×10-6),轻重稀土分馏明显,重稀土分布形态较平缓.岩石具有较高的初始锶同位素比值(87Sr/86Sr)i=0.7150~0.7176和较低的初始钕同位素比值(143Nd/144Nd)i=0.51180~0.51184,εNd(t)=-10.9~-10.2,二段Nd模式年龄为t2DM=1.82~1.88Ga.本区岩石的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其源区是由俯冲板片所产生的流体/熔体交代的岩石圈地幔,源区矿物组成分析结果显示,其源区以尖晶石二辉橄榄岩为主,含少量石榴石二辉橄榄岩及金云母.本区钾质-超钾质岩石虽然与西藏南部的钾质-超钾质岩石有相似的地球化学特征,但却产于碰撞后的构造背景之下.结合其所具有的弧火山岩特征及时代构造背景判断其为一种"滞后型"弧火山岩,其形成过程可以概括为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313.
华南早古生代花岗岩广泛分布,但同时代的(次)火山岩却很罕见.本次研究采用LA-ICPMS锆石U-Pb定年方法,结合微区原位Hf同位素分析,对南岭广东韶关地区的河口、上洞英安岩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英安岩形成于448.7±1.7 Ma,为晚奥陶世岩浆活动产物.岩石为斑状结构,常见石英碎斑或港湾状石英斑晶,基质为隐晶质,具有典型浅成岩石特征.地球化学资料表明,这些岩石属于高钾钙碱性英安岩.英安岩微量元素显示了轻稀土富集、高场强元素(Ta、Nb)亏损和极低的Cr、Ni含量等明显火山弧岩浆特征.同位素数据显示河口、上洞英安岩全岩ISr=0.709 0~0.714 0,εNd(t)=-8.9~-9.3,锆石εHf(t)变化范围为-8.06~-3.80,与华南加里东期主要花岗岩类同位素特征一致,具有壳源属性.二阶段Hf模式年龄范围为1.67~1.93 Ga,与Nd模式年龄结果1.91~1.94 Ga相近;表明河口、上洞英安岩来源于古元古代结晶基底地壳物质.河口、上洞奥陶纪英安岩的发现,进一步证明该区早古生代存在俯冲岩浆活动,为研究华南早古生代地质事件提供了新的证据.   相似文献   
314.
长期以来,柴达木盆地冷科1井井深4666m~5200m井段地层的时代归属存在侏罗纪、石炭纪和三叠纪之争。为了进一步明确该套地层的地质时代,消除混乱,对该套地层及其上覆部分地层(4395m~4666m井段)的岩屑进行了孢粉分析,结果在39块样品中分析出丰富的孢粉化石,孢粉组合面貌基本一致。孢粉组合中,裸子植物花粉居统治地位,占总含量的93.6%以上,以本体无肋纹的两气囊花粉含量为主,占总含量的58.4%~92%;蕨类植物孢子的含量只有0~6.4%,主要是Osmundacidites(0~5.4%);且普遍含库车孢型体(Kuqaia),这两井段地层的时代同属早侏罗世。  相似文献   
315.
桂西北天峨碳酸盐岩台地形成于早泥盆世晚期,于早三叠世末最终消亡,长期被深水海槽盆地所围限。晚古生代其是右江盆地北缘一个长期持续发育的孤立碳酸盐岩台地,地层沉积特征主要受基底沉降、海平面波动和盆地内生碳酸盐沉积速率的控制,可划分为孤立台地和斜坡—盆地两大相区,共识别出局限台地相、半局限台地相、开阔台地相、台地边缘相、台地前缘斜坡相和盆地相6种沉积相类型。各时期岩相古地理之间具有明显的继承性和发展性,并建立相应的沉积地层序列及孤立台地沉积模式。天峨碳酸盐岩台地的发展演化可划分为孤立台地孕育阶段(D31—D2)、孤立台地成型阶段(D3)、孤立台地持续发展阶段(C1—P2)和孤立台地收缩淹没阶段(P3—T1)4大演化阶段,与右江裂谷盆地(D31—D3)—被动大陆边缘构造演化阶段(C1—T1)的进程相对应,反映了右江盆地晚古生代剧烈扩张、沉降,扬子台地边缘拉伸、破裂,微地块向盆地内部滑移的构造背景。  相似文献   
316.
萍乡—宜春一带地处萍乐坳陷带西段,早三叠世地层广泛发育,长期以来对其地层单元划分、时代归属、分布范围、名称使用均不统一,给萍乐坳陷西段的研究工作带来诸多问题。笔者通过萍乐坳陷带西段萍乡—宜春一带1∶5万区域地质调查,首次系统地从岩石地层、生物地层方面对早三叠世地层进行了划分与对比,将该地区早三叠世地层自下而上划分为:殷坑组、青龙组、周冲村组,又将周冲村组进一步划分为四个段,并依据牙形石成果资料,将殷坑组、青龙组、周冲村组一段定为印度阶,周冲村组二段至四段定为奥伦尼克阶。同时根据岩性组合及沉积相特征对其沉积环境进行了分析,认为该地区早三叠世沉积环境为"台-坡-盆"古地貌结构的"陆缘海"。  相似文献   
317.
内蒙古林西县官地剖面二叠系林西组第五段灰色、深灰色板岩中发现了大量孢粉化石,经鉴定计有54属90种,以蕨类植物孢子和裸子植物花粉为主,见有较多晚二叠世的常见分子,根据其与邻区的孢粉生物地层对比,确定林西组第五段时代为晚二叠世晚期.该剖面林西组第六段中发现有孢粉化石9属9种,其孢粉组成成分呈现出早三叠世孢粉组合特征,其时代应为早三叠世.由于林西组第六段岩性特征也发生变化,出现了紫灰色的粉砂质板岩夹层,且见有少量火山角砾.与下伏典型的林西组在岩性上有较大的差别,而与区域上下三叠统老龙头组相似.综合岩性特征、古生物化石特征、古气候特征及与邻区对比,将原划为林西组第六段的地层改划为下三叠统老龙头组.三叠系/二叠系界线划在林西组第五段与老龙头组之间.   相似文献   
318.
通过定量分析浙闽地区三个典型剖面(浙江象山石浦、松阳枊城下湖源及福建武夷山崇安) 的暗色岩系沉积期的孢 粉化石,研究了早白垩纪浙闽地区的古气侯特征。研究表明,石浦地区孢粉中Pinuspollenites,Podocarpidites,Celtispollenites 和Ulmuspollenites 含量最多,下湖源地区孢粉以Pinuspollenites,Gleicheiniiidites,Classopollis 和Deltoidospora 为主,崇安地区 孢粉以Classopollis,Tracheid,Pinuspollenites 和Podocarpidites 为主。孢粉化石组合表明,石浦地区为亚热带潮湿气候,气候 变化较小;下湖源地区为亚热带潮湿-半潮湿气候,并出现一次变热变干事件;崇安地区为亚热带半干旱气候,但发生过 数次干旱与潮湿交替的气候波动。总体而言,早白垩纪研究区属于亚热带气候,具有潮湿、干旱交替变化、自东而西越来 越干旱的特征。  相似文献   
319.
四川盆地东北部元坝地区下三叠统飞仙关组储层主要为台地相鲕粒滩灰岩沉积。以研究区6口井岩心观察描述、15块岩心薄片及200块岩屑薄片鉴定为基础,结合扫描电镜及电子探针等分析手段,识别出元坝地区飞仙关组鲕粒灰岩成岩过程中的五种暴露标志:大气淡水方解石胶结物、溶蚀现象(鲕粒内溶孔充填淡水方解石)、含砾屑鲕粒灰岩(砾屑为海滩岩的破碎产物)、渗流黏土及渗流粉砂、褐铁矿化现象。综合区域地质及构造演化,认为飞仙关期二时末期海平面下降,使原沉积区暴露地表,经受大气淡水淋滤和溶蚀。这些暴露现象可作为识别碳酸盐岩层序界面的重要标志,也可以对精细层序的划分进行印证。暴露溶蚀作用易形成大量的次生孔隙,有利于优质储层的形成。  相似文献   
320.
中国东北全新世干湿状况的演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任国玉 《地质论评》1999,45(3):255-264
通过综合分析植物花粉,沙土埋藏土壤,泥炭形成与发展,沙丘活动历史,黄土状土堆积和黑土发育等多种资料表明,我国东北地区的湿润程度或土壤水分含量在5ka BP以前的早中全新世较低,中晚全新世不能增加,早中全新世最干燥时段出现的^14C年代9-8ka BP,中晚全新世湿润时期可能是最近的2ka,近现代气候比过去10ka平均状况湿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