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75篇
  免费   320篇
  国内免费   846篇
测绘学   8篇
大气科学   1633篇
地球物理   95篇
地质学   308篇
海洋学   336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58篇
自然地理   201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56篇
  2021年   47篇
  2020年   51篇
  2019年   61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39篇
  2016年   50篇
  2015年   70篇
  2014年   104篇
  2013年   86篇
  2012年   86篇
  2011年   109篇
  2010年   111篇
  2009年   113篇
  2008年   125篇
  2007年   132篇
  2006年   114篇
  2005年   129篇
  2004年   101篇
  2003年   108篇
  2002年   116篇
  2001年   125篇
  2000年   106篇
  1999年   53篇
  1998年   84篇
  1997年   54篇
  1996年   62篇
  1995年   41篇
  1994年   39篇
  1993年   45篇
  1992年   33篇
  1991年   36篇
  1990年   38篇
  1989年   20篇
  1987年   3篇
  1984年   1篇
  1948年   1篇
  1942年   1篇
  193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京津冀区域春夏季降水的气候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方差极大旋转经验正交函数展开、最大熵谱、小波分析方法,对京津冀区域近50年春夏季降水的地域特征与气候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此区域的降水场分别存在以下主要降水异常分布型:夏季包括燕山迎风坡型、太行山迎风坡型、冀中平原型、冀东平原型、沿海平原型、冀北山地型、冀南平原型;春季包括平原中南部型、燕山南麓型、滨海平原型、京西山麓型、太行山迎风坡型、冀东北高原型、冀西北高原型(坝上)。同时,通过最大熵谱、小波分析,进一步分析各降水型的主要变化特征及主要周期。  相似文献   
32.
根据沙尘暴起沙、传输与降沉模型系统对参数的需求,中日亚洲沙尘暴项目在源区、传输区和降沉区布设了先进的仪器设备,其中沙尘干量TSP数据是主要获取的数据,同时利用气象卫星获取沙尘过程的云图和反演沙尘过程的地表物理参数。由于不同土地利用/覆盖对沙尘暴过程中起沙的贡献不一样,研究中用局地分裂窗算法反演NOAA/AVHRR热红外波段数据的地面温度参数;取得大范围的时序地面温度数据后参照1:10万土地利用/覆盖类型重采样图层选点提取地表温度,形成不同点时间序列变化曲线;最后将不同地类的地表温度时序变化曲线与观测点沙尘干量TSP时序变化曲线对比分析,发现两者具有较好的对应关系,说明沙尘暴过程地表温度变化现象与沙尘有密切的关系。结果表明,利用遥感数据反演地面温度参数可以作为沙尘预报模型的重要参数。  相似文献   
33.
文章以金川和红原两组泥炭纤维素Δδ13C时间序列值的反向变化来指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活动变化.结果表明,在过去5000年中,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活动可分为4个阶段,即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位置在2800~2200B.C.期间持续偏北,2200~600B.C.期间持续偏南,600B.C.~1200A.D.期间在北进与南移之间频繁波动,以及1200~1900A.D.期间再次持续偏北,它们导致降雨量在中国大陆上不同的分布.从约1900A.D.起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活动似乎又开始一个新的偏南阶段,值得进一步加强研究.  相似文献   
34.
最近2.6 Ma中国北方季风环流与西风环流演变的风尘沉积记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系统的粒度测量和沉积动力学研究发现, 中国黄土由粗粒与细粒组分叠加组成, 粗粒组分主要是低空季风环流产生的粉尘沉积; 细粒组分代表主要由高空西风环流控制的背景粉尘. 不同剖面粗粒组分的变化一致表明, 低空季风环流在冰期加强, 在间冰期减弱; 细粒组分变化序列在纬向的分异特征显示, 冰期时西风环流加强、同时西风急流南移至约35°N, 间冰期西风环流减弱且急流北移至约37°N. 最近2.6 Ma洛川剖面粒度组分变化趋势表明, 西风环流对风尘沉积的贡献减小、强度减弱, 与此同步, 季风环流对风尘沉积的贡献增加、强度增大, 其中最显著的变化发生在1.2~0.9 Ma前, 可能指示了青藏高原隆升对中更新世中国北方大气环流转型的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35.
末次盛冰期东亚气候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用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NCAR)的CCM3全球气候模式研究了末次盛冰期(LGM)和现代情景下的东亚季风和地面水分特征以及青藏高原冰川扩张. 结果表明: 在LGM时, 我国北方和西太平洋地区冬季风显著加强, 南方地区冬季风变化不大; 而对LGM时期的夏季风, 我国南方和南海地区显著减弱, 北方变化不显著; LGM时期季风的这种变化, 使我国东北、华北大部分地区、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东部年降水量比现代显著减少, 造成这些地区当时地面净失去更多水分, 使当地变干燥, 其中青藏高原东部、黄土高原西部地面变干燥最显著; 而在LGM时期青藏高原中部一些地区由于蒸发减少使地面变湿润, 有利于当时这些地区的湖面上升; 此外, LGM时期冬季青藏高原 绝大部分地区积雪明显比现代厚, 通过分析模拟资料计算的冰川平衡线高度发现: 尽管我们模拟出LGM时期较小的降温幅度, 但是通过模式中大气物理过程青藏高原降水和气温之间保持平衡, LGM时期当地冰川平衡线高度与现代相比降低了300~900 m, 即从现代的5400 m以上降为4600~5200 m, 指示着LGM时期青藏高原冰川的大规模扩张.  相似文献   
36.
西北地区东部春季土壤湿度变化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中国西北地区东部 (包括宁夏、内蒙古西部以及甘肃、陕西两省 35°N以北地区 )农业气象站近 2 0年固定地段旬土壤湿度资料 ,对该地区春季土壤湿度的变化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 ,中国西北地区东部土壤湿度的变化具有 3年左右的周期 ,而且 2 0世纪 90年代以来呈下降的趋势 ,这与该地区的降水和气温变化有关系 ;西北地区东部的土壤湿度变化对该地区群发性沙尘暴的爆发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37.
1  2 0 0 2年沙尘暴发生情况2 0 0 2年 ,内蒙古自治区共出现 8次区域性沙尘暴天气。其中春季 (3~ 5月 )出现 7次 (3月 5次 ;4月 2次 ;5月没有出现 ) ;初冬出现 1次。出现时间分别为 3月 15~ 17日、3月19~ 2 3日、3月 2 4日、3月 2 9~ 30日凌晨、3月 31日午后、4月 6~ 8日、4月 13~ 15日以及 11月 10~ 11日。春季第一场沙尘暴出现在 3月 15~ 17日 ;最强的一次出现在 3月 19~2 3日 ;春季沙尘天气结束日比往年提前。2  2 0 0 2年沙尘暴发生特点及原因分析2 .1  2 0 0 2年内蒙古自治区沙尘暴发生特点1.出现时间略晚。历史上沙尘暴一…  相似文献   
38.
徐凤霞 《山东气象》2003,23(2):53-54
分析了2002年冬春季寿光市气候特点和异常特征,分析暖冬和春季“倒春寒”气候异常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相似文献   
39.
孙兴池 《山东气象》2003,23(2):41-43
利用2003年3~5月常规天气资料、500hPa月平均高度场及距平图资料,分析了今春山东省的气候特征和主要天气过程,并评述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相似文献   
40.
通过对1980~2000年历史资料的分析,确定了各种类型春季大风的预报指标,建立了焦作市春季大风的短期预报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