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1673篇 |
免费 | 6556篇 |
国内免费 | 1530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526篇 |
大气科学 | 90篇 |
地球物理 | 29941篇 |
地质学 | 6522篇 |
海洋学 | 954篇 |
天文学 | 59篇 |
综合类 | 1391篇 |
自然地理 | 27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84篇 |
2023年 | 804篇 |
2022年 | 1065篇 |
2021年 | 1163篇 |
2020年 | 945篇 |
2019年 | 938篇 |
2018年 | 624篇 |
2017年 | 623篇 |
2016年 | 528篇 |
2015年 | 850篇 |
2014年 | 1366篇 |
2013年 | 1200篇 |
2012年 | 1530篇 |
2011年 | 1379篇 |
2010年 | 1393篇 |
2009年 | 1562篇 |
2008年 | 1520篇 |
2007年 | 1160篇 |
2006年 | 1239篇 |
2005年 | 1142篇 |
2004年 | 1136篇 |
2003年 | 1152篇 |
2002年 | 1311篇 |
2001年 | 1203篇 |
2000年 | 1102篇 |
1999年 | 1082篇 |
1998年 | 1056篇 |
1997年 | 1098篇 |
1996年 | 1183篇 |
1995年 | 1245篇 |
1994年 | 1133篇 |
1993年 | 1169篇 |
1992年 | 1177篇 |
1991年 | 1018篇 |
1990年 | 914篇 |
1989年 | 634篇 |
1988年 | 91篇 |
1987年 | 45篇 |
1986年 | 58篇 |
1985年 | 53篇 |
1984年 | 54篇 |
1983年 | 45篇 |
1982年 | 64篇 |
1981年 | 46篇 |
1980年 | 52篇 |
1979年 | 57篇 |
1978年 | 36篇 |
1977年 | 38篇 |
1976年 | 36篇 |
1974年 | 40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21.
苍山5.2级地震的地形变特征及机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运用新方法对苍山地震前后的形变资料进行了异常识别,重点分析形变异常的变化特征及机制。结果显示;(1)苍山地震是大面积应力积累、调整的结果;(2)以外围区100-200km中短及短期异常为主,而震中100km内的近源区异常并不显著;(3)进入短期的异常标志是中短期异常出现转折或反向。 相似文献
122.
123.
124.
云南鲁甸6.5级地震灾害特点浅析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通过对2014年8月3日云南鲁甸6.5级地震震害开展实地调查,对灾区破坏情况进行总体介绍,并就各烈度区特征和建筑物震害、地震地质灾害、工程结构震害进行分析,初步得出本次地震的一些震害特点.一是灾区人口密度大,人员死亡较集中.人员死亡主要集中在Ⅷ和Ⅸ度区.二是地震振动强,灾区破坏严重.本次地震震源深度12km,极震区烈度高达Ⅸ度,震源破裂在11s内集中释放.三是抗震能力弱,房屋破坏严重.灾区属国家级贫困区,农村民居抗震能力弱,且多数民房坐落在河谷陡坡上,边坡效应加重房屋震害,重灾区砖木和土木房屋成片损毁、倒塌.四是灾区条件恶劣,救灾难度大.震区活动断裂密集发育、地质破碎疏松、地形崎岖不平,又恰值雨季,诱发极其严重次生地质灾害,导致人员伤亡,造成灾区大面积交通、通信、电力中断,救援物资与救援力量无法及时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25.
126.
选取2015年阿拉善左旗5.8级地震发生后,中国地震科学台阵探测-南北地震带北段项目、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地震科学探测台阵数据中心及内蒙古测震台网记录到此次地震序列的78次地震波形资料,采用单纯型法、Hyposat法、双差定位方法、确定性方法(PTD方法)、CAP地震矩张量反演法重新测定深度,并将所获深度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发现,确定性方法(PTD方法)和双差定位方法较符合震源区构造特征的深度测定,单纯型法、Hyposat法效果不佳,CAP法适用于较大地震;地震序列平均震源深度为(15.54±8)km。 相似文献
127.
1998年1月10日河北省张北县发生6.2级地震,作为对这次地震的一次反思,就地震监测预报中的长、中、短临预报、地震速报、震害预测等各项工作中的技术问题、改进方向提出了一些具体意见,以供同行们参考。 相似文献
128.
1996年3月6日山梨县东部地震(M5.8)前观测到的环形图像吉田明夫前言茂木(1969)曾指出,在1933年三陆近海地震、1944年东南海地震、1946年南海道地震,以及1968年十胜近海地震等这些沿板块边界的巨大地震发生前,都出现了震源区内中、小... 相似文献
129.
130.
华北强烈地震深部构造环境的探测与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 华北地区发生了一系列强烈地震. 强烈地震的孕育、 发生和发展与深部构造密切相关. 近50年来, 我国地震科学领域在强烈地震的地震构造和深部环境方面开展了大量的研究. 深部地球物理探测和地震层析成像结果揭示了华北地区地壳结构的基本特征, 并在强烈地震发生的深部构造环境等问题上取得了重要进展. 本文在回顾华北地区地壳上地幔结构探测的基础上, 对1966年邢台MS7.2, 1976年唐山MS7.8, 1975年海城MS7.3和1679年三河—平谷M8.0地震的地震构造和深部构造环境进行评述. 深部地球物理数据的综合分析表明, 震源下方的低速异常带, 高角度超壳深断裂, 地壳深浅构造的不一致, 偏低的上地幔顶部速度和局部隆起的莫霍界面, 是华北伸展构造区深部孕震环境的共同特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