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47篇
  免费   627篇
  国内免费   1338篇
测绘学   20篇
大气科学   447篇
地球物理   285篇
地质学   3381篇
海洋学   101篇
天文学   10篇
综合类   186篇
自然地理   82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103篇
  2022年   101篇
  2021年   126篇
  2020年   110篇
  2019年   137篇
  2018年   123篇
  2017年   110篇
  2016年   128篇
  2015年   130篇
  2014年   193篇
  2013年   170篇
  2012年   173篇
  2011年   175篇
  2010年   160篇
  2009年   142篇
  2008年   161篇
  2007年   126篇
  2006年   153篇
  2005年   119篇
  2004年   109篇
  2003年   116篇
  2002年   115篇
  2001年   122篇
  2000年   113篇
  1999年   108篇
  1998年   132篇
  1997年   140篇
  1996年   145篇
  1995年   148篇
  1994年   118篇
  1993年   81篇
  1992年   108篇
  1991年   109篇
  1990年   108篇
  1989年   44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65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01.
天山东段尾亚地区白尖山超单元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早石炭世白尖山超单元横亘于尾亚站东西两侧,沙泉子断裂以南的狭长地带(研究区长50余千米,宽3~6km)。它是北部觉洛塔格早石炭世火山型被动陆缘与其南(以沙泉子断裂为界)卡瓦布拉克古陆块汇聚事件的产物。这次事件导致沿卡瓦布拉克地块北缘成线状分布的巨大岩基链的形成,即该带事实上成为一个活动陆缘弧──白尖山岩浆弧(白尖山超单元)。根据各岩石单元的接触关系,白尖山超单元由早至晚为辉长岩—石英闪长岩—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钾长花岗岩—碱长花岗岩。从沙泉子断裂向南,大体上反映出偏基性的石英闪长岩单元偏北侧分布,钾长花岗岩及碱长花岗岩单元偏南分布,表现出当时碰撞带的特性。由于晚石炭世末受到韧性剪切作用,大部分产生塑性变形,成为初糜棱岩—超糜棱岩的花岗质岩石,宏观上似具片麻状构造。无论从岩石学、岩石化学及地球化学特征方面来看,均具同源岩浆演化的特征。白尖山超单元侵入于含早石炭世动物化石的卡拉火大山组中,被二叠纪尾亚超单元组合(原尾亚岩体)侵入,测定U—Pb同位素年龄为338.4Ma及325.24Ma,从而确定白尖山超单元形成时代为早石炭世。  相似文献   
102.
在江西西部,北部早三叠世碳酸盐岩为主的地层中,发现一套砾屑灰岩分布广,并自南向北明显穿时,故将其单独划出,新建枣木段。另外,对层型剖面进行了描述。  相似文献   
103.
中国东北区二叠纪和早三叠世地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养正 《吉林地质》1996,15(3):55-65
本文运用裂陷槽理论,提出了早二叠世地层发育于大石寨,大河深和庙岭三个裂陷槽中,晚二叠-早三叠世则以陆相凹陷沉积为特征,发育于兴安岭,张广才岭及完达山三个凹陷内。  相似文献   
104.
秦岭造山带早古生代“天”“合”构造格局及加里东运动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综述了近年在古生物对比、古地磁对比、火山岩岩石建造、岩石地球化学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认为早古生代秦岭造山带的历史是岩石圈 经历小“开”小“合”的历史。“开”阶段的古地理格局是多岛小海盆,“合”的最终表现是出现加里东运动。  相似文献   
105.
长江三峡地区晚二叠世晚期—早三叠世早期沉积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晚二叠世长兴期时长江三峡地区位于浅水碳酸盐台地怀深水盆地结合带,沉积相变化大,主要有五种沉积类型:灰峄型;灰岩-炭质灰岩-泥岩型;灰岩-硅质岩-泥岩型;炭质灰岩-泥岩型;硅质岩-泥岩型;第一种类型为台地边缘沉积,第二,三种为台前斜坡沉积,第四,五种为深水盆地沉积。  相似文献   
106.
内蒙古大青山一带钾长花岗岩系同早元古宙再造岩系密切相伴生,其地质学、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特征表明,该区早元古宙时陆-陆碰撞挤压-逆冲作用引发陆壳物质的变质-溶熔作用,生成钾长花岗质岩浆,经固结先后生成了黑云母二长花岗岩-正长花岗岩-碱长花岗岩系列岩石。因其经受了由北向南的挤压-逆冲作用,也就构成了东西向的钾长花岗岩带。  相似文献   
107.
辽东早元古造山带隆—滑构造初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相似文献   
108.
从60年代开始,我国学者陆续发表了异珊瑚的研究成果,建立13个属,描述160余种,所发现属种数量已大大超过国外学者所描述范围,并且在异珊瑚分类,骨骼微细构造及隔壁演变规律研究等方面都取得长足的进展,特别是发现具3个隔壁的异珊瑚,对异珊瑚的隔壁发育方式及各属间隔壁变异关系有了清楚地揭示,在分类方面可将异珊瑚分为具内沟和不具内沟的两个系列,异珊瑚在我国产出时代为泥盆纪早期至石炭纪晚期,我国的异珊瑚绝大  相似文献   
109.
110.
西藏日喀则地区恰布林组物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