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11篇
  免费   722篇
  国内免费   554篇
测绘学   376篇
大气科学   487篇
地球物理   527篇
地质学   949篇
海洋学   490篇
天文学   37篇
综合类   116篇
自然地理   105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99篇
  2022年   118篇
  2021年   106篇
  2020年   69篇
  2019年   109篇
  2018年   95篇
  2017年   83篇
  2016年   89篇
  2015年   96篇
  2014年   151篇
  2013年   117篇
  2012年   170篇
  2011年   152篇
  2010年   148篇
  2009年   104篇
  2008年   112篇
  2007年   135篇
  2006年   100篇
  2005年   98篇
  2004年   93篇
  2003年   80篇
  2002年   67篇
  2001年   80篇
  2000年   60篇
  1999年   47篇
  1998年   41篇
  1997年   49篇
  1996年   56篇
  1995年   52篇
  1994年   49篇
  1993年   55篇
  1992年   36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27篇
  1989年   30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2篇
  1965年   2篇
  1957年   3篇
  1937年   2篇
  1926年   2篇
  192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941.
为探明层流条件下Shields曲线的分布规律,运用电荷耦合组件(Charge Coupled Device,CCD)成像技术结合激光扫描及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在水和甘油混合液中对无黏性均匀玻璃颗粒的起动拖曳力进行测量,并根据层流绕流理论建立了无黏性均匀颗粒的滚动起动模型,提出层流条件下无黏性均匀颗粒的量纲一起动拖曳力公式.试验观测发现在层流范围内希尔兹数呈规则的带状分布,流体作用引起颗粒床表面粗化并导致床面颗粒突起减小,使颗粒起动拖曳力增大1倍以上.结果表明颗粒床表面结构性状直接影响着颗粒起动拖曳力的大小,在层流区Shields曲线具有带状分布特性.  相似文献   
942.
钙质砂是中国南海岛礁工程建设的主要建筑材料和地基土成份,其具有高孔隙、易破碎和强度低等不良工程地质特性。为改善钙质砂力学性能,提高其工程可靠性,提出利用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积(MICP)协同纤维加筋改性钙质砂。文章通过开展无侧限抗压试验以及扫描电镜测试,对比分析不同纤维掺量下MICP固化钙质砂的力学响应特性及微观破坏机理。结果表明:(1)MICP技术能够有效固化钙质砂,并提升其力学强度;(2)纤维能够增加细菌定殖面积,提升碳酸钙沉积量,并由此提升试样延性和韧性,降低刚度;(3)应力应变曲线呈阶梯状多峰特征。在应力上升阶段,砂颗粒和碳酸钙会发生局部破碎;在峰后应力下降阶段,碳酸钙、砂颗粒、纤维的胶结作用增强了纤维的抗拔性能,限制了破坏面的发展;(4)碳酸钙、砂颗粒、纤维的耦合胶结作用是纤维加筋改善试样韧性、延性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943.
以珠海淇澳岛为研究区,并基于Sentinel-2遥感影像,对连续3年(2016年“妮妲”、2017年“天鸽”和2018年“山竹”)台风干扰前后红树林的NDVI (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归一化植被指数)进行计算,在此基础上分析红树林的受损及恢复格局,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探讨。结果表明:1)不同台风干扰下,淇澳岛红树林的NDVI均整体下降,其受损以轻度和轻、中度为主,而重度及以上占比较少;2)多个台风后,淇澳岛红树林的恢复在年际尺度上存在遗产效应,其总体遵循“受损较重→缓慢恢复→受损较轻→快速恢复→受损较重”的循环演替模式;3)淇澳岛红树林的受损程度随台风风速增大而加重,但台风前若无瓣海桑恢复缓慢则会降低其受损程度。淇澳岛红树林的恢复格局与无瓣海桑在台风灾后的受损程度有关,而受区域水热条件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944.
人工作用下流域地形景观系统研究是流域地貌水文研究的重要内容。该文采用复杂网络理论研究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小流域系统,借助数字地形分析方法从DEM数据中提取网络要素,建立流域地形景观复杂网络模型;选取度、平均路径长度、集聚系数等指标,分析得到网络具有小世界特征,网络中度-度关联性呈现负相关性,负地形中沟谷网络呈现无标度特征;地理尺度对流域地形景观网络拓扑结构影响不大,在人工作用下的地形景观网络呈现平均度减小、集聚系数增大;网络中关键节点的变化影响着网络拓扑结构,改变了小流域系统的地貌水文特征。复杂网络理论为研究流域地形景观系统演化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945.
由于《海岛保护法》颁布前,无居民海岛的开发利用并没有专门的立法进行管理和规范,相关资源领域的管理也是陆地主管部门管理职能的延伸,土地、林业等部门各司其政,无居民海岛开发利用的法前管理呈现多头管理、职能交叉的局面。一些权属的历史遗留问题逐渐成为阻碍我国无居民海岛开发与管理的突出因素。文章通过分析解决法前用岛权证管理问题的必要性以及整理无居民海岛目前存在的法前用岛权证类型,针对存在的不同权证类型分类提出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46.
非线性地基反力系数法是分析近海桩基水平大变形性状的有效途径。针对我国近海广泛分布的粉土和砂土地基,建立了无粘性土中桩基非线性地基反力系数与桩基径向土压力之间的关系,据此基于物理模型试验和现场试验结果获得了粉土和砂土地基反力系数与桩径和桩身变位之间的非线性关系,为桩基水平受力大变形分析提供了简单有效的方法,适用于不同直径桩基的计算,得到了桩基物理模型试验和现场试验结果的验证。  相似文献   
947.
提出了一种无验潮水下地形测量方法,利用长江江苏段沿岸的控制点资料,基于分段二次曲面与BP神经网络拟合算法建立似大地水准面精化模型;利用该模型换算测深点高程数据文件,并输出数据成图。经多方面精度测试比对,此方法能够获得高精度的水底点高程。  相似文献   
948.
诊断分析技术在山西强降雪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常规探测资料和诊断分析方法,对2009年11月9 12日山西大范围持续强降雪天气过程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1)500 hPa阻塞形势和低空低涡切变线稳定维持,700 hPa西南急流、850 hPa偏东急流、850 hPa和925 hPa强偏东北气流等三支强气流稳定维持,地面回流形势与河套倒槽共同强烈发展并稳定维持,是造成此次大范围持续强降雪的重要原因。(2)强降雪出现前,低层中纬度持续有暖湿空气向山西地区输送,暖湿中心强度持续增强;从其水平结构变化看,可将此次过程分为锢囚降雪、回流降雪、暖倒槽降雪和持续降温四个阶段,各个阶段降雪特点不同。(3)强降雪区上空垂直热力结构为上冷、中暖、下冷,低层冷平流强度为普通暴雪的3倍;对流层中低层持续存在对流性不稳定,不稳定区内存在空气辐散,且持续有暖湿平流输入,导致对流性不稳定及其降水不断增强。(4)此次强降雪天气过程中,山西上空大气可降水量累计达到35~88 mm;随着低层和近地层风场的加强和辐合,大气可降水量不断增加,强降雪也呈现持续增加的趋势。(5)强降雪前及整个强降雪期间,强降雪区上空300 hPa以下为水汽散度通量正值区,其强度在500~600 hPa达到最强,且强度为普通暴雪的6倍,而高层和低层均存在弱的辐散。  相似文献   
949.
利用南京多普勒天气雷达径向速度数据,对2012年春季南京地区首场暴雨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风廓线产品(VWP)在降水各阶段都呈现出相应的图像特征:中上层降水云系向下扩展而同下层降水云系"连接",形成"ND"楔形区域,是降水即将开始的一个信号;降水发展阶段大风区底高变化与雨势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大风区底高持续下降并维持某一高度后的30 min内,雨势增强明显,随着大风区底高的快速升高,雨强也迅速减弱。降水末期中层"ND"的出现预示着降水云系逐渐消散,风向杆位置的连续下降预示着降水即将减弱停止。逆风区断裂位置及边缘地带对应着强降水的落区。由雷达基数据计算出的平均散度信息较好地反映了此次降水的动力学特征。  相似文献   
950.
青南地区两次强对流天气过程中物理量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NECP的1°×1°的再分析同化全球资料,对玉树地区发生的两次强对流过程进行了动力条件及水汽条件的物理量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在强降水发生的时段内,中、低空垂直螺旋度有明显的增大过程,并出现正值中心,而高空垂直螺旋度则出现明显的减小且出现较强的负值中心。高、低空的负、正值闭合极值中心出现时间和强降水发生时间段具有良好的对应关系,尤其高层负值中心;中、低层均有较强的辐合区,辐合中心强度大于30×10-5·s-1,且一个明显的特征是该辐合区扩展到350 hPa以上,高层有较强的辐散区,其中心一般在250 hPa以上;青南地区出现较强的水汽辐合同时在其偏南地区出现较强的水汽辐散中心,对形成强降水过程非常有利;湿位涡的负值出现可能对临近强对流天气有一定的预报指示意义,湿位涡的正负值过渡区域可能是强对流天气的发生区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