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674篇 |
免费 | 876篇 |
国内免费 | 969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873篇 |
大气科学 | 120篇 |
地球物理 | 306篇 |
地质学 | 4207篇 |
海洋学 | 448篇 |
天文学 | 46篇 |
综合类 | 396篇 |
自然地理 | 12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7篇 |
2023年 | 163篇 |
2022年 | 234篇 |
2021年 | 229篇 |
2020年 | 183篇 |
2019年 | 183篇 |
2018年 | 119篇 |
2017年 | 153篇 |
2016年 | 201篇 |
2015年 | 226篇 |
2014年 | 328篇 |
2013年 | 276篇 |
2012年 | 290篇 |
2011年 | 310篇 |
2010年 | 271篇 |
2009年 | 215篇 |
2008年 | 216篇 |
2007年 | 222篇 |
2006年 | 189篇 |
2005年 | 181篇 |
2004年 | 169篇 |
2003年 | 171篇 |
2002年 | 148篇 |
2001年 | 192篇 |
2000年 | 138篇 |
1999年 | 160篇 |
1998年 | 157篇 |
1997年 | 117篇 |
1996年 | 134篇 |
1995年 | 132篇 |
1994年 | 127篇 |
1993年 | 133篇 |
1992年 | 135篇 |
1991年 | 88篇 |
1990年 | 99篇 |
1989年 | 83篇 |
1988年 | 27篇 |
1987年 | 28篇 |
1986年 | 10篇 |
1985年 | 10篇 |
1983年 | 3篇 |
1982年 | 5篇 |
1979年 | 2篇 |
1957年 | 3篇 |
1942年 | 1篇 |
1937年 | 2篇 |
1934年 | 1篇 |
1931年 | 1篇 |
1926年 | 2篇 |
1925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5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本文将铀矿床赋存的构造形态划分为层控、断控和体控三种模式。层控模式包括沉积成岩阶段形成的层状铀矿床、顺层发育的后生带状铀矿床和与不整合面有关的铀矿床;断控模式包括各种产于断裂带(层间断层除外)的铀矿床;体控模式的铀矿床则分为与侵入体构造和火山机构有关的两种情况。所有模式均具有三个特性,即模式保存的完整性,模式发展的阶段性和模式形成的复合性。铀矿床的构造模式特征对矿床评价具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92.
本文分析了PAC_(141)-KHm无粘土相冲洗液的抗结垢能力,在室内外试验的基础上,探讨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993.
主要研究了分数阶混合随机泛函微分方程的能控性.在无限维空间下,假设所考虑方程线性部分生成半群不是紧的,使用非紧性测度技术和Mönch不动点定理,给出了方程能控性充分条件,并通过一个例子说明了结论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94.
岩背矿床成矿地质条件及构造复合控岩控矿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岩背锡矿田内上侏罗统厚层状流纹质碎斑熔岩为重要赋矿层位;燕山晚期高位侵入花岗杂岩,具有多次成岩与多次成矿特征;多组断裂的构造复合控岩控矿较为普遍。 相似文献
995.
吴川-四会断裂带中段及罗定盆地周边金矿区域成矿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川-四会断裂带中段和罗定盆地周边各级断裂构造发育,岩浆活动强烈,金矿床(点)众多,是粤西重要的产金地之一。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金矿控矿因素、成矿演化、空间分布规律等方面对金矿区域成矿规律进行了系统总结。主要结论有:(1)中-新元古代云开群、南华纪大绀山组、震旦纪坝里组和老虎塘组为金的矿源层,在复杂的构造、变质、混合岩化、花岗岩化及岩浆作用中,金不断地被迁移出来,向构造应力集中区段迁移,并最终富集成矿;(2)河台、罗定金矿田受韧性剪切带控制,但韧性剪切带的控制作用主要体现在构造作用产生的巨大应力对金的迁移富集的影响,主成矿期发生在糜棱岩形成之后,新洲金矿田受印支-燕山期逆冲推覆构造控制;(3)金的成矿可划分为三个阶段,包括初始富集阶段、预富集阶段和工业富集阶段,三个阶段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区域地质-成矿演化系统,不同矿田,由于地质作用特征有差异,成矿演化结构也有所不同;(4)金矿区域分布主要与含金建造的分布及引起金迁移富集的因素有关,花岗岩与围岩接触带和混合岩、混合花岗岩与围岩的过渡带为成矿有利环境;(5)在成矿模式方面,认为凌井生等建立的河台金矿的成矿模式,不但能较好地反映河台金矿田的成矿作用特征,同时也反映了罗定金矿田的成矿作用特征,并结合彭少梅对新洲地区逆冲推覆构造与金矿关系研究成果及新洲地区地质构造特征,建立了新洲地区构造控矿模式。 相似文献
996.
滇西泥盆纪——三叠纪盆—山转换过程与特提斯构造演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滇西地区以昌宁-连缝合带为古特提斯主洋闭合的位置。晚古生代-中生代时期古特提斯经历了一次盆转山和山控盆演变序列的全过程,可大致划分为4个发展阶段:(1)洋盆扩张阶段(D-C2)。古特提斯洋西侧的保山地块属冈瓦纳古陆的东缘,为非火山型被动大陆边缘;东侧的思茅地块属扬子地块的西缘部分,为火山型被动大陆边缘。(2)洋-陆汇阶段(C3-P2)。昌宁-孟连洋向东俯冲消减,思茅地区转化为弧后扩张盆地;墨江一带形成弧后扩张洋盆,思茅地块从扬子西缘分离。(3)弧-陆碰撞阶段(T1-T3),古特提斯主洋及分支洋盆相继关闭,全区发生大规模的造山升隆,前期的盆转山过程转入山控盆阶段,在哀牢山两侧分别形成了受造山作用控制的兰坪-思茅弧后前陆盆地和楚雄周缘前陆盆地。(4)陆-陆碰撞阶段(J1-K),滇西前陆盆地向陆内拗陷盆地转变,造山带的控盆作用结束。 相似文献
997.
998.
999.
1000.
大兴安岭白音诺尔铅锌矿控矿构造研究与找矿预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成矿物质来源及控矿因素是矿床学研究的前沿课题。过去人们认为成矿物质主要源于含矿围岩的萃取。因此,找矿重点是寻找矿源层。但是,更多的事实表明,成矿物质主要来自深源,通过地幔热柱多级演化迁移至地壳,并在幔枝构造较好的控矿构造空间聚集成矿。本文探讨了大兴安岭中南段的成矿作用,总结了该区的主要控矿构造,指出了不同级别构造对成矿的控制作用,并预测了不同级别的成矿靶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