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871篇 |
免费 | 990篇 |
国内免费 | 651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48篇 |
大气科学 | 577篇 |
地球物理 | 758篇 |
地质学 | 2592篇 |
海洋学 | 206篇 |
天文学 | 3篇 |
综合类 | 256篇 |
自然地理 | 7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2篇 |
2023年 | 114篇 |
2022年 | 162篇 |
2021年 | 210篇 |
2020年 | 173篇 |
2019年 | 154篇 |
2018年 | 124篇 |
2017年 | 133篇 |
2016年 | 140篇 |
2015年 | 180篇 |
2014年 | 230篇 |
2013年 | 162篇 |
2012年 | 200篇 |
2011年 | 199篇 |
2010年 | 166篇 |
2009年 | 181篇 |
2008年 | 186篇 |
2007年 | 171篇 |
2006年 | 125篇 |
2005年 | 127篇 |
2004年 | 106篇 |
2003年 | 107篇 |
2002年 | 100篇 |
2001年 | 125篇 |
2000年 | 66篇 |
1999年 | 70篇 |
1998年 | 69篇 |
1997年 | 76篇 |
1996年 | 90篇 |
1995年 | 81篇 |
1994年 | 80篇 |
1993年 | 84篇 |
1992年 | 56篇 |
1991年 | 73篇 |
1990年 | 66篇 |
1989年 | 46篇 |
1988年 | 5篇 |
1987年 | 10篇 |
1986年 | 3篇 |
1985年 | 4篇 |
1984年 | 6篇 |
1983年 | 5篇 |
1982年 | 5篇 |
1979年 | 2篇 |
1965年 | 2篇 |
1964年 | 4篇 |
1963年 | 2篇 |
1958年 | 4篇 |
1945年 | 1篇 |
194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5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影响登陆我国不同区域热带气旋活动的大尺度环流定量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利用日本的JRA-25 (Japanese 25-year Reanalysis) 逐日再分析风场资料以及美国联合台风预报中心的热带气旋(TC)数据, 以厦门为分界点, 分别对影响登陆我国厦门以北和厦门以南TC的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和季风槽作了相关的环流分析。通过定义副热带高压的西伸脊点和南北脊线指数, 以及季风槽的倾斜和强度指数, 定量研究它们与登陆我国不同区域TC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 所定义的指数对西北太平洋地区TC的生成位置、能量及登陆我国的路径有很好的指示作用。西北太平洋副高位置东西以及南北位置的偏移对登陆我国厦门以北TC的路径有很大影响; 西北太平洋季风槽线斜率对登陆我国厦门以南TC的路径有一定影响, 且倾斜程度与西北太平洋地区TC平均生成地的南北向偏移有密切的关系, 并且, 西北太平洋季风槽线的平均涡度对于西北太平洋地区TC生成时的能量也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32.
伊朗Y油田主力产层F油层属于典型的高温、高压、高产、有腐蚀性流体产出的油田。为了保障该油田的长效、高效、安全生产,需要对完井工艺及管柱保护进行防腐研究。采取完井时下入带封隔器的完井管柱,并在封隔器之上的油套环空注入防腐封隔液;室内对引进的2种环空封隔液体系进行了互溶性、高温稳定性、杀菌性等基础理化性能及对井下管材的腐蚀性的实验及评价。评价结果表明,CaCl2型环空封隔液高温稳定性较差,浸泡腐蚀速率值高值为0.062 mm/a,电偶腐蚀速率值高值为0.078 mm/a,均大于设定的腐蚀速率值0.05 mm/a。而引进的NaCl KCl型环空封隔液高温稳定性较好,浸泡腐蚀速率值高值为0.014 mm/a,电偶腐蚀速率值高值为0.037 mm/a,均低于设定的腐蚀速率值0.05 mm/a。鉴于此情况,对引进的CaCl2型环空封隔液进行改进并优化设计,确定合适的CaCl2型环空封隔液体系。优化设计后的CaCl2型环空封隔液高温稳定性良好,浸泡腐蚀和电偶腐蚀速率值均低于设定的腐蚀速率值,综合性能达到了现场应用要求。 相似文献
33.
工程钻进过程中钻井泥浆在井液压力作用下通过孔壁泥皮失水是导致水敏性地层失稳的主要原因。为了深入了解井液失水规律,本文通过改变井液的压力差,对不同井液压力作用下钻井液漏水情况进行了模拟试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在相同时差内,失水量随井液压力的增大呈现先减小后增大规律; 在相同井液压力下,失水的速率随时间逐渐减小,并最终趋于稳定值,失水速率的稳定值与井液压力大小没有明显的相关性; 不同井液压力下,随钻井液压力的增大,前期失水量所占的比重增加; 形成泥皮的质量随着井液压力的增大而增大。标准失水量随形成泥饼质量的增加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规律。研究成果为钻井泥浆的失水特征评价、失水量的控制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4.
35.
36.
从天气学角度出发,对2005年4月28日晚贵阳市区遭受的强雷暴天气进行环境场分析,得出这次强雷暴天气是高原东侧短波槽在低层切变线上扰动生成局地中小尺度气旋形成强烈的对流天气.强雷暴天气产生前地面持续的增温,低层扰动逆温层的存在,使得大气低层积聚大量不稳定能量,同时持续加强的西南暖湿气流为强雷暴天气的发生提供了充足的水汽. 相似文献
37.
南海自新生代以来发育了大量的碳酸盐岩台地和生物礁,并普遍发生白云岩化作用,具有广阔的油气勘探前景。文章通过开展岩相学观察、矿物学分析、常微量元素和碳氧同位素分析,同时结合Fe组分及Fe同位素地球化学分析,对南沙群岛南科1井白云岩的发育特征和成岩环境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南科1井上中新统—下更新统白云岩主要形成于近地表环境中,溶蚀孔隙发育,残余结构明显。白云岩层中发育有多个与暴露成因有关的界面,未发现石膏层的存在。同时,白云岩普遍具有低Fe、Mn和Sr的特征以及与现代海水相似的REE分布模式, δ13C和δ18O多为正值,但不存在相关性。整体来看,白云岩可能形成于轻微蒸发海水的渗透回流作用,还受到了与古气候变冷有关的海平面下降的控制。此外,南科1井岩芯中多个层位发育铁白云石,并且集中分布在暴露面附近。Fe组分和Fe同位素组成结果显示,白云岩中Fe主要来源于海水中碳酸盐的沉淀,成岩过程中基本不存在额外的陆源或热液来源的Fe混入。铁白云石主要形成于低温和浅埋藏环境中,大气淡水对生物骨架、生物碎屑以及自生碳酸盐矿物的淋滤-溶解作用为其提供了重要的... 相似文献
38.
39.
40.
我国在井-含水层系统对地震波同震响应方面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总结了井-含水层系统对地震波同震响应的研究历史和现状,对我国最近几年发表的关于此类研究的文献进行了分类总结,得到了目前国内关于井-含水层系统对地震波同震响应研究的六个方向的研究进展,在文章的最后列举了目前井-含水层系统对地震波同震响应方面的研究成果以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