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6篇
  免费   113篇
  国内免费   56篇
测绘学   122篇
大气科学   48篇
地球物理   102篇
地质学   155篇
海洋学   71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17篇
自然地理   159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78篇
  2022年   61篇
  2021年   60篇
  2020年   65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102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7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5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中明确要求提高规划编制的科学、民主化水平。智慧城市建设作为新型城镇化推进的重要抓手,在提升城市信息化建设水平时也为各地"多规合一"平台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在梳理"多规合一"现阶段关键问题基础上,基于南京市智慧城市公共信息平台基础数据支撑,明确了智慧城市建设背景下"多规合一"平台建设的意义、内涵、目标定位以及与智慧城市其他信息平台间的关系,进而制定平台具体任务及建设思路,最终提出"多规合一"平台建设的总体架构。通过对"多规合一"平台建设理念与架构的深度剖析,提出一套集多规数据融合、业务协同、辅助决策于一体的"多规合一"平台解决思路,并以南京为案例展开具体应用实践,以期为各地"多规合一"规划编制与"多规合一"平台建设工作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82.
在分析城市综合承载力内涵基础上,通过建立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函数模型计算2015年中国地级以上城市综合承载力水平,利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探讨了地级以上城市综合承载力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中国地级以上城市综合承载力存在较大差距,整体呈现从东部沿海向西部内陆递减的空间分布趋势;地级以上城市综合承载力呈现明显正向全局空间自相关关系,从局域空间自相关和冷热点结果来看,呈现出自东向西由热点逐步过渡为冷点的空间格局,HH型城市主要分布在热点区,H-L型城市以西部地区直辖市和省会城市居多,L-H型城市数量只有河源市,L-L型城市集中分布在冷点区。研究结果可为解决当前城镇化问题、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提供指导和借鉴。  相似文献   
83.
通过探索性空间分析检验中国地级市新型城镇化各指数存在的空间自相关性,并利用空间误差模型及其稳健性分析对新型城镇化质量、效率与城乡协调指数的影响因素进行案例探讨。结果显示:新型城镇化的质量、效率与城乡协调指数均存在空间自相关性。产业结构对城镇化发展质量具有正向促进作用,而与城镇化效率、城乡协调指数的关系则恰好相反;基础设施建设和土地规模有助于提高城镇化的质量与效率,但却抑制城乡之间的协调发展。整体来看,工业化的发展、基础设施的完善以及土地的规模效应有助于新型城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84.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中国城乡统筹的理论与实践问题   总被引:16,自引:8,他引:8  
城乡统筹问题是当代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综合性课题,随着新型城镇化的提出,许多省市的城乡关系都面临复杂的困境,而新型城镇化与城乡统筹发展关系实践不仅是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重要途径,还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强劲动力和扩大内需及促进产业升级的重要抓手。新型城镇化与城乡统筹具有内在的共同点,因此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分析两者在实践过程中共同存在的生态环境、人口流动、产业布局、城市空间利用以及土地制度等存在的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提出了 树立资源节约型的城乡统筹理念、确立健康城市化的城乡统筹方向、从区域空间角度认识城乡统筹问题、 着力解决城乡统筹的土地问题等观点,并指出了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城乡统筹主要优化方向:优化重点区域发展、优化空间布局形态、优化集群产业结构、优化发展美好环境、优化市场导向机制。  相似文献   
85.
新常态下中国新型城镇化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城镇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特别是城市现代化建设与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进步惊人,但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了城镇化冒进、土地流失、资源环境破坏的问题。为此,"十八大"之后,中国领导人多次提出在新常态化下健康稳定地发展新型城镇化。通过分析全球化的背景,提出了对中国城镇化4个特征的认识,并在中国国情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走创新发展模式、逐步加强认识中国城市化规律性的问题,比较全面地论述了中国新型城镇化重大策略的新思路,确定了中国应实施以人为本、改善环境、和谐城市、资源节约型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在新常态化下,应结合资源环境条件,因地制宜,适度发展,合理规划,提升质量,走中国社会主义特色的城镇化发展的健康之路。  相似文献   
86.
孙阳  姚士谋  张落成 《地理科学进展》2016,35(11):1381-1387
高铁作为城市群内部物质与信息交流的基础设施,是城市扩展和城市间相互联系的重要通道,而城市群则是被高铁系统压缩了空间的众多城市空间。本文通过采集长三角城市群380个高速铁路客运数据建构20×20的矩阵,建立了基于高铁客流的长三角城市群城市间联系的矩阵,并在此基础上对长三角城市群内外空间结构进行深入分析。结果表明:①长三角城市群核心城市上海、南京、杭州、宁波间城市网络联系密度高于其他廊道城市间联系;②长三角城市群核心城市向外延伸的轴线联系加强,主要表现为上海与镇江、嘉兴,南京与丹阳、湖州,苏州与常州、昆山等城市间联系紧凑;③在城市群“空间流”分层方面:第一层级主要分布在长三角地区“沪—苏—锡—常”及其沿线;第二层级城市网络主要由“沪—宁”及其沿线路线构成;第三层级城市网络主要由“沪—杭—甬”及其沿线路线构成;第四层级城市网络主要由上海—金华—义乌及其沿线路线构成。  相似文献   
87.
基于SNA的新型集中社区公共空间网络结构优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公共空间并非“存在即合理”。公共空间网络结构效率折射出社会网络的重构能力、社会资本的建构强度、社会秩序的重塑能力。新型集中社区作为近年大量涌现的新型居住形态,正面临社会关系重构的巨大压力。本文运用社会学的网络分析法研究公共空间网络,并对苏州新型集中社区D的公共空间网络结构进行实证分析,其结论为:公共空间网络的关联度为0.216、中心势0.358、小世界值1.978,表明空间网络整体关联度不足,呈现出破碎化的特征;商业空间整合效应的发挥受到业态配置的影响;居民社会属性对空间网络结构特征造成一定影响。最后,基于“社会—空间”互动逻辑,以社会网络重构为导向,从集中安置模式、公共空间网络优化2个层面,提出新型集中社区有待进一步研究的方向,以期为当前及未来的集中社区规划建设和公共空间整体优化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  相似文献   
88.
案例A单位向不动产登记机构申请以间为单元办理a工业厂房的首次登记。a工业厂房为标准化厂房,位于某市一个工业园区内。不动产登记机构能否依申请为其办理以间为单元的首次登记?分析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新型城镇化的推进,工业用地由于存量较多、土地集约利用效率提升空间较大,越来越成为房地产开发单位关注的对象。  相似文献   
89.
目的:分析不同预后的重型及危重型新冠肺炎患者影像及临床资料,为临床决策提供帮助。方法:收集重型及危重型新冠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和胸部CT,临床资料包括:血常规、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PCT)、肝肾功能、D-二聚体(D-Dimer)、心肌酶、B型氨基端利钠肽原(LNTP)、有无基础病史,比较不同预后两组新冠肺炎患者胸部CT影像及各项指标差异,对两组存在显著差异性的相关指标做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入组118例患者,死亡组68例,生存组50例,死亡组年龄大于生存组,死亡组咳痰与纳差症状的比例更高;与生存组比较,死亡组在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绝对值(NEUT)、单核细胞绝对值(MONO)、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GB)、红细胞比积(HCT)、肾小球滤过率异常、降钙素原(PCT)、D-Dimer、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TNI)、B型氨基端利钠肽原(LNTP)异常的比例更高;相对于生存组,死亡组的WBC、NEUT及百分率、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CV)、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SD(RDW-SD)、PCT、D-Di...  相似文献   
90.
目的:探讨重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的临床表现及胸部CT平扫的影像学特征。材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2022年11月至2023年1月确诊的重型COVID-19且胸部CT表现阳性的患者52例,所有患者自发病后1~14 d行胸部薄层平扫CT检查和有较完整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发病与CT检查的时间间隔(<7 d和≥7 d)将患者各分为两组,比较两组患者的CT平扫影像学特征的差异性。结果:52例重型COVID-19患者中,年龄范围约53~97岁,中位年龄为80岁,男34例,女18例,且33例(63.5%)合并基础疾病,其中肺部疾病2例(3.8%),糖尿病6例(11.5%)、高血压18例(34.6%)、冠心病16例(30.8%)、脑血管疾病7例(13.5%)、恶性肿瘤4例(7.7%)、免疫疾病4例(7.7%);患者主要症状有发热44例(84.6%)、咳嗽43例(82.7%)、肌痛2例(3.8%)、咽痛19例(36.5%)、胸闷9例(17.3%)、腹泻2例(3.8%)、纳差3例(5.8%)。发病与CT检查时间间隔分组患者之间,病变累及部位、病变大小等CT表现特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