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8篇
  免费   71篇
  国内免费   84篇
测绘学   73篇
大气科学   11篇
地球物理   73篇
地质学   111篇
海洋学   156篇
天文学   32篇
综合类   32篇
自然地理   2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4篇
  194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公元前28年的今天,即西汉汉成帝河平元年的今天,《汉书·五行志》记载了观察到的太阳黑色斑点,这是世界公认的人类观察到的最早的太阳黑子记录。以后许多世纪里,西方人不仅不知道这种天文现象,甚至不承认有这种现象的存在。中国对太阳黑子的记录,比西方要早1400年!这是我国古代天文观察在世界上领先的光辉例证。为人类认识自然现象及其规律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构建了脊尾白虾(Exopalaemon carinicauda)49个全同胞家系, 包括28个半同胞家系, 分别测定了30日龄和50日龄个体的体长和体重。利用SPSS软件的一般线性模型(GLM)过程, 计算表型变量的方差组分, 估计体长和体重性状的遗传力。结果表明, 脊尾白虾30日龄和50日龄体长的遗传力估计值分别在0.14—0.35和0.07—0.31之间, 脊尾白虾30日龄和50日龄体重的遗传力估计值分别在0.12—0.23和0.14—0.33之间; 雄性遗传方差组分均显著大于雌性遗传方差组分, 说明雄性遗传方差组分存在显著的父本效应。经过t检验, 父系半同胞、母系半同胞方差组分估计的遗传力均未达到显著水平, 全同胞方差组分估计的遗传力达到极显著水平。因此可以认为基于全同胞方差组分估计的遗传力是对脊尾白虾两个生长阶段体长和体重狭义遗传力的无偏估计值。本研究结果表明脊尾白虾体长和体重性状属于中度遗传力, 选择育种对于脊尾白虾早期生长的改良具有较大潜力。  相似文献   
13.
银晕外区存在众多星流,它们或源自银河系的矮伴星系,或源自晕族球状星团,常分别称为矮星系星流和球状星团潮汐尾。星流可以利用各类示踪星,并通过不同的途径加以探测,对若干代表性矮星系星流和球状星团潮汐尾的探测进展做了简要的介绍。  相似文献   
14.
环境污染物萘、蒽、菲、芘的好氧微生物降解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多环芳烃(PAHs)是环境污染物,具有致癌性和致突变性。选取香港米埔红树林淤泥富集微生物,研究红树林微生物对PAHs的好氧降解。试验观察到,萘、蒽、菲、芘在液体培养条件下均有较强的挥发性。多底物培养液中的菌群浓度明显高于单底物系统。多次连续转接使培养液中的细菌生长能力增强。初始底物浓度可影响细菌生长速率,底物浓度过低或过高均不利于细菌生长。从分离得到的降解菌中选取豚鼠气单胞菌Aeromonascaviae WⅡ和斑点气单胞菌Aeromonas punctata TⅡ进行单菌降解试验,结果表明,豚鼠气单胞菌WⅡ能够高效降解4种底物,而斑点气单胞菌TⅡ能够高效降解萘、蒽和芘3种底物。另外还发现斑点气单胞菌TⅡ能够明显降低水中菲的挥发速度。  相似文献   
15.
对阿维菌素生产尾料(菌渣)进行了成分化验和环境安全性试验,认为对其进行适当处理后对环境是安全的,且可开发为有机肥;提出将其开发为有机肥的主要生产工艺,并进行了肥效试验,从而实现了有机废弃物的再利用.  相似文献   
16.
辽宁北票发现一新的无尾两栖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一具保存有皮肤印痕的完整骨骼化石,描述了采自辽宁北票黄半吉沟晚侏罗世—早白垩世义县组下部的一新的无尾两栖类,并确立其为一新属、新种—孟氏大连蟾(Dalianbatrachus mengigen.et.sp.nov.)。该化石以其尾杆骨较长,超过荐前椎的总长度,胫腓骨与股骨等长和跗节长小于胫腓骨长的一半而区别于其它两栖类。  相似文献   
17.
《天文爱好者》2008,(12):16-17
在可见光波段看来,这个名为NGC404的星系似乎只是一个白色斑点(上面左图的中间)。它完全被仙女座β星(奎宿九)的光芒所掩盖了。仙女座β是一颗红巨星,它的辐射主要集中在可见光波段,NGC404被它的厉芒淹没,被爱好者们戏称为“仙女座β的幽灵”。  相似文献   
18.
尾矿砂沙害形成机理与工程治理措施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根生 《中国沙漠》1997,17(4):435-441
尾矿砂沙害的形成过程,包含着尾矿砂强烈风蚀、尾矿砂输送搬运与堆积,以及尾矿砂吹扬在大气中的粉沙悬移等3个过程。上述3个过程对土地、大气、水体、道路、建筑物及农作物造成严重危害,甚至影响人身健康。研究结果表明,尾矿砂的治理,需采用固结沙面、切断沙源,即消除灾害源的方法。固结沙面的材料,宜采用坚固耐久、抗风蚀力强、具有较好蓄水保墒性能,以及保温能力高、且廉价的戈壁沙砾石。沙砾石覆盖之后,不仅固结了沙面,切断了沙源,而且为天然植物种子的散落和幼苗发育创造了稳定条件,加快了天然植物衍生。覆盖后的第一年雨季后,植物盖度到达了15%~30%,局部地段高达50%。  相似文献   
19.
To determine the optimal salinity for growth and first sexual maturity of ExopaIaemon carinicauda, the effects of salinity on growth and reproductive performance of early juvenile prawns of E. carinicauda were evaluated under laboratory conditions. Postlarvae from the same female broodstock were reared at six salinity levels (5, 10, 15, 20, 25, and 30) for 12 weeks. The specific growth rate (SGR) and survival rate (SR) under different salinity levels in the first 6 weeks were calculated and compared. SGR was significantly influenced by salinity. Prawns reared in salinity of 10 grew significantly faster (P〈0.05) than those reared in salinities of 5, 20, 25, and 30. However, ANOVA confirmed tha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effect among the six salinity levels on SR. For the next 6 weeks, the body length (BL), body weight (BW) at the first sexual maturity, and the age at median sexual maturity (As0) of females were measured and compared. Female prawns reared at salinity of 10 presented significantly shorter A50, but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mong the six salinity levels for BL and BW at the first sexual maturity were observed. Based on the above information, the optimal salinity for growth and first sexual maturity of juvenile E. carinicauda is approximately 10.  相似文献   
20.
通过现场取样、显微镜检、细菌培养、组织病理、电镜观察以及PCR检测等研究手段,对2008年9月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区某梭子蟹养殖塘混养的脊尾白虾"白浊病"进行了系统的病原学研究。结果表明,病虾体色发白,反应迟钝,血淋巴液呈浊白色,严重患病白虾血淋巴中的血细胞几乎没有或者极少,代之以大量与血细胞形似的寄生虫;组织病理切片及电镜观察发现,病虾心脏、肝胰腺、肌肉、鳃部等组织寄生有大量单细胞寄生虫,该寄生虫虫体形态特征、显微结构及宿主临床症状与本实验室之前研究报道的感染三疣梭子蟹和锯缘青蟹的血卵涡鞭虫类似;采用已建立的针对血卵涡鞭虫ITS1基因的引物对"白浊病"病虾的血淋巴样品进行PCR检测,可扩增出585bp左右的特异条带。综合以上研究结果,确定该寄生虫为血卵涡鞭虫(Hematodinium sp.)。有关脊尾白虾感染该寄生虫的报道在国内外尚属首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