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0篇
  免费   190篇
  国内免费   142篇
测绘学   177篇
大气科学   170篇
地球物理   149篇
地质学   368篇
海洋学   222篇
天文学   106篇
综合类   62篇
自然地理   358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67篇
  2022年   77篇
  2021年   69篇
  2020年   64篇
  2019年   71篇
  2018年   41篇
  2017年   39篇
  2016年   45篇
  2015年   62篇
  2014年   119篇
  2013年   73篇
  2012年   97篇
  2011年   78篇
  2010年   79篇
  2009年   74篇
  2008年   55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47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01.
系统地探明海岸带遥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对于应对海岸带地区面临的生态系统功能下降、自然岸线损失、水质恶化等问题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为了充分明晰海岸带遥感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本文以“海岸带遥感”为主题,基于Web of Science数据库,筛选出1990—2019年发表的相关文献共6 083篇;从论文发表基本情况、科研合作和研究内容聚焦及主题演变方面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文献计量评价和知识图谱分析。在文献发表基本情况方面,1990—2019年间海岸带遥感发文量呈现较为稳定的上升趋势;区域性特征明显,主要集中于各大洲沿海地区,发达国家在该领域的研究中占据主流地位;Remote Sensing of Environment是该领域刊文量最高的期刊,且具有最高的影响因子;美国、中国科学院和Hu C M分别为发文量最高的国家、机构和作者;根据H指数的分析结果,相关科研成果的学术影响力仍有待进一步提升。在科研合作方面,美、英等发达国家之间形成了较为紧密的合作网络;虽然中国科学院是发文量最大的科研机构,但是中介中心性仅为0.09,低于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0.16)和美国国家海洋与大气管理局(0.12),因此应进一步加强与其他研究机构的合作;Hu C M与其他学者之间的学术合作最为紧密。在研究内容聚焦及主题演变方面,海岸带遥感领域的研究主题呈现多元化的趋势;研究内容主要聚焦于水色、海岸线、土地利用/覆盖、生态系统监测、灾害和城市化等方面。  相似文献   
102.
为了探讨草原风蚀坑发育对土壤碳氮磷含量特征的影响,通过时空替代法分析土壤碳氮磷含量、储量及生态化学计量比的时空分异特征及环境响应。结果表明:(1)风蚀坑发育导致土壤含水率、田间持水量、总孔隙度分别下降57.8%、23.2%、15.4%,而土壤pH值和容重分别上升12.4%和13.7%,砂粒含量增加35.8%,粉粒和黏粒含量分别降低69.4%和79.6%;(2)风蚀坑发育造成土壤有机碳含量和储量分别降低34.9%和20.0%,0~20 cm土壤碳流失量最大,土壤氮含量与储量分别降低14.6%和3.1%,60~80 cm土壤氮流失量最显著,土壤磷含量和储量分别降低3.1%和3.4%,20~40 cm土壤磷流失量最多;(3)风蚀坑发育造成土壤C/N、C/P和N/P分别下降24.2%、34.5%和6.9%,表层0~20 cm土壤化学计量比降低最显著;(4)风蚀坑发育对土壤粒径组成的改变是引起土壤碳氮磷含量变化最主要因子,土壤水分供给能力的降低是次要因素。草原风蚀坑发育会造成土壤碳氮磷养分的大量流失,并导致土壤粗粒化、干旱化及次生盐渍化现象。  相似文献   
103.
王立  龚世明 《地理科学进展》2023,(11):2256-2271
城乡记忆记录并演绎了社会形态与文化结构的变迁,可以透视人地关系、地方文化精神和城乡景观变迁,是人们生活在“理想家园”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论文运用CiteSpace和VOSviewer可视化图谱软件,结合国内外城乡记忆研究的比较,探讨其重要研究进展并反思现代社会的发展。研究发现:(1)该领域可细分为纪念性记忆、日常性记忆和媒介性记忆。(2)城乡记忆为多学科交融的研究领域,国内以建筑、规划、旅游管理等学科为主,具有明显的应用指向;而国外则是综合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3)国内外研究思想理论一致,将记忆视为社会遗产,国外主要沿着“文化转向产生的集体记忆—官方叙事下的纪念性记忆—地方与习俗下的日常性记忆”脉络演进,集中于地方和景观分析,重视空间感知;而国内演进脉络为“档案建设与记忆—城市历史文脉保护与记忆—乡村振兴战略下的旅游与记忆”,倾向于以人的乡愁情感为切入点。未来,应界定城乡记忆与文化遗产的内涵与区别,关注少数群体的记忆话语权,立足本土文化发展的实际,更全面地建构地理学视角下的城乡记忆空间范式。  相似文献   
104.
文章以1983年以来我国地理学界关于美国地理研究的文献为数据样本,综合运用NoteExpress、CiteSpace等工具进行计量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地理学界有关美国的研究文献呈现出以下特点:研究数量总体较少,2000年之后,研究步伐整体加快;研究力量参差不齐,合作网络总体较为分散;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中美比较研究、地缘政治研究、经济发展与产业布局研究以及城市化与土地利用规划研究;脉络演进可划分为四个阶段;研究内容丰富多样,但部分研究领域缺乏更深入的研究;中美经济贸易研究和技术创新是研究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105.
湖泊是生态系统中至关重要的一环,高原湖泊极易受先天条件、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保护和治理好高原湖泊意义重大。基于CiteSpace文献计量法,利用WOS和CNKI数据库对高原湖泊主题进行可视化分析,归纳了2001—2021年国内外高原湖泊研究的文献量、研究热点和前沿演进趋势。结果表明:国外高原湖泊研究的发文量远远高于我国;我国更重视政府职能管理,而国外更注重数据模型的模拟跟踪;国外的研究一直聚焦于治理技术更新,我国则倾向于根据政策导向来选择研究方向。随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深入,亟需制定高原湖泊保护治理的长期性政策,提高民众的关注度,加强开展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提高我国高原湖泊保护治理的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106.
正在中国走向地理学强国的过程中,如何使古代地理学与近现代地理学获得一条连贯性的解释或者历史始终是一个难题,这一难题集中体现在中国地理学在近现代转型前后的"传统"与"现代"关系问题上。逢潘晟的《宋代地理学的观念、体系与知识兴趣》(商务印书馆,2014,以下简称为"潘著")获"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资助出版,兹就该著在学术脉络层面上的贡献略作评介。研究中国地理学史,特别是考虑到知识分科的问题时,第一个无法避免的问题是地理与  相似文献   
107.
本文通过对近二十年来国际著名旅游学术期刊《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Tourism Management》所刊载的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文献的学术梳理发现,国外研究主题主要集中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的真实性与商品化、政治性质、旅游影响、立法保护、动力机制等方面。研究方法多采用民族志田野调查法、参与观察法、问卷调查法、深度访谈法等,理论探索多基于文化人类学和社会学等相关理论。其学术取向明显不同于国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应用对策研究视角,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08.
基于边际效应模型的安徽省建设用地增长极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客观把握建设用地扩展对经济贡献极限规律,有利于厘清管理层对土地经济价值的科学认识,摒弃夸大经济依赖土地投入的歧路理念。运用经济学边际理论及边际效应模型,采用回归分析方法,对安徽省边际建设用地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及边际建设用地变化率进行了动态测度,结果表明:①1997—2012年,建设用地扩展与经济增长相关系数达0.909;②边际建设用地值由1997年的0.139 6 km2/亿元降至2012年的0.052 1 km2/亿元,呈递减态势;③边际建设用地变化率值由1997年的-4.62×10-5km2/亿元2增至2012年的-1.85×10-6km2/亿元2,呈逐渐接近0态势;④边际建设用地变化率为0时刻将在2022年达到,建设用地使用量将达最佳状态。可为安徽省制定土地管控政策与土地利用规划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也可为省域尺度同类研究提供范式借鉴。  相似文献   
109.
以中国知网1992-2011年城市化方向24 528篇期刊文献为基础,运用文献计量法分析中国城市化研究热点主题、视角、方法和案例区等方面的演变。结果表明,从2001年起中国城市化研究产出开始加速增长;宏观经济管理、农村经济、经济体制改革、建筑科学和环境科学是城市化研究的热点视角,而社会学角度研究中国城市化的文献取得了最高的平均被引频次;热点主题经历了"乡镇企业"到"农民工"再到"土地利用"和"环境"的演变;热点方法以统计分析为主,关于城市化生态环境效应的测评类研究持续升温,而运用城市化机理类方法展开研究的文献增长缓慢;东部江苏、广东、浙江一直是城市化研究的热点案例区,西部则主要作为区域整体研究,受国家战略开发影响,"西部"、"东北"和"中部"等关键词的频次在1997-2001年和2002-2006年相继达到峰值。由此得出主要结论:经济学角度是研究者切入中国城市化研究最主要的角度,而环境角度的研究则在不断升温,社会学角度研究是潜在热点;以城市化环境效应为主题,研究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耦合机理是未来研究热点之一;案例区倾向选择快速城市化地区,同时兼顾国家战略需求,西部生态脆弱地区的城市化应列入未来热点案例区。  相似文献   
110.
This paper aims 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related to soil reinforcements to achieve lower soil thermal conductivity (2). The use of various natural and synthetic fibers, polymers, geosynthetics, agricultural waste/materials, and nanoclays is discussed and existing prediction models that have been thought to affect low thermal conductivity are present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