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42篇
  免费   424篇
  国内免费   506篇
测绘学   96篇
大气科学   588篇
地球物理   243篇
地质学   1024篇
海洋学   602篇
天文学   7篇
综合类   188篇
自然地理   224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67篇
  2022年   94篇
  2021年   105篇
  2020年   86篇
  2019年   101篇
  2018年   67篇
  2017年   58篇
  2016年   70篇
  2015年   68篇
  2014年   158篇
  2013年   95篇
  2012年   121篇
  2011年   110篇
  2010年   124篇
  2009年   135篇
  2008年   126篇
  2007年   91篇
  2006年   99篇
  2005年   95篇
  2004年   104篇
  2003年   83篇
  2002年   81篇
  2001年   83篇
  2000年   70篇
  1999年   72篇
  1998年   57篇
  1997年   73篇
  1996年   63篇
  1995年   54篇
  1994年   47篇
  1993年   41篇
  1992年   55篇
  1991年   60篇
  1990年   49篇
  1989年   29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78年   2篇
  1964年   3篇
  1963年   3篇
  1960年   2篇
  1958年   2篇
  195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71 毫秒
961.
三(2-氯乙基)磷酸酯(Tris(2-carboxyethyl)phosphine, TCEP)是一种新型内分泌干扰物(Endocrine Disrupting Chemicals,EDCs),低剂量就会造成很强的生物毒性。通过研究不同质量浓度梯度的TCEP对养殖大菱鲆的胁迫,发现其在24 h 、48 h 、72 h 和96 h的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190.76 mg/L、159.94 mg/L、140.70 mg/L和110.71 mg/L;安全浓度(SC)为33.60 mg/L。24 h内不同质量浓度梯度的TCEP和不同胁迫时间对养殖大菱鲆的影响表明,高于质量浓度33.60 mg/L的TCEP对大菱鲆具有急性毒性效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TCEP急性胁迫的养殖大菱鲆体内2种细胞免疫因子-组织相容性复合体alpha(MHC-Ⅱ α)和肿瘤坏死因子alpha(TNF-α)的基因相对表达水平,发现经TCEP胁迫后2种细胞免疫因子的表达量都显著上调;随TCEP的质量浓度升高,特别是达到47.69 mg/L($ \frac{1}{4} $ LC50)以上时表达量的变化更加明显;而胁迫时间超过12 h,基因表达量会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说明对大菱鲆免疫系统造成急性损伤。研究结果可为大菱鲆健康养殖提供参考,并为环境污染物检测提供分子标记参考。  相似文献   
962.
海洋中光后向散射系数的变化包含了浮游植物生物量的信息, 可应用于卫星遥感和光学剖面观测平台获取海洋中大时空尺度-高分辨率剖面的浮游植物生物量变化特征。本文选取了琼东上升流影响下生物—光学变异性较为显著的海域, 基于2013年航次实测数据, 建立了颗粒物后向散射系数(bbp)与叶绿素a浓度(Chl a)间的区域性关系模型。模型假定颗粒物后向散射系数由不随叶绿素浓度变化的固定背景值, 以及较大粒级(>2μm)和pico级(微微型, <2μm)两类浮游植物的后向散射贡献累加所得。采集的数据集进行了模型检验, 结果表明, 模型能很好地模拟琼东海域水体的bbp与Chl a间的变化趋势, 性能优于常用的幂函数关系模型, 尤其在低叶绿素浓度范围, 很好地解决幂函数显著低估的现象; 琼东海域的bbp和Chl a关系存在显著的水层变化, 底层后向散射固定背景值显著高于上层水体背景值, 表明底层受上升流的影响, 水体中不随Chl a共变的颗粒物浓度增大, 其后向散射相应增强; 叶绿素最大层的后向散射固定背景值显著低于上层其他水体的固定背景值, 后向散射固定背景值的贡献百分比约为21%~35%; 随着叶绿素浓度增大, 较大粒级的浮游植物对颗粒物后向散射系数的贡献也显著增大, 可达到50%以上, pico级浮游植物贡献稳定在40%附近。本研究的结果将为琼东海域浮游植物生物量的光学遥感、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研究提供更为精确的区域性模型和基础支撑数据。  相似文献   
963.
唐洋  李新虎  郭敏  王弘超 《干旱区地理》2022,45(4):1137-1145
土壤盐结皮对土壤水文过程具有重要影响,初始盐分浓度(Initial salt concentration, ISC)的差异会对盐结皮的形成过程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从而导致土壤蒸发的差异。但目前不同ISC下盐结皮形成过程对土壤蒸发的影响机理尚不明确。因此,通过试验模拟与理论分析相结合,动态监测及分析不同ISC下砂土的盐结皮形成、蒸发、土壤表面温度动态变化过程,以期阐明不同ISC下盐结皮形成过程及其对土壤蒸发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ISC越高,盐结皮在土壤表面出现的时间越早,覆盖率越大,且在同样光照强度和光照时间条件下土表温度增幅越小,蒸发量也越小;对数函数能较好地拟合不同ISC与累积蒸发量之间的关系(R2>0.90);随着ISC的增加,盐结皮对土壤蒸发抑制效率从24.14%(10 g·L-1)增大到71.99%(250 g·L-1)。ISC会显著影响盐结皮形成的过程,并通过影响土表温度的变化进而导致土壤蒸发出现巨大差异。  相似文献   
964.
利用2019年冬季吐鲁番和2020年冬季若羌共14次完整机载探测气溶胶资料,结合宏观天气资料及大气污染数据,研究飞机爬升或降落阶段两地上空气溶胶粒子数浓度、粒子平均粒径的垂直变化规律,分析不同高度的粒子谱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 两地冬季气溶胶粒子数浓度及粒子直径存在明显差异。在无明显天气过程下,若羌气溶胶粒子数浓度均值(5354·cm-3)明显高于吐鲁番(3948·cm-3);粒子平均粒径来看,均值差异不大,但吐鲁番出现大直径粒子(0.16 μ m)数量高于若羌(0.13 μ m)。2019年12月15日大风后最为明显,粒子直径最大值达到0.21 μ m,这与沙尘气溶胶多有关联。从垂直变化情况来看,两地气溶胶粒子数浓度均随高度增加而升高,若羌各层普遍高于吐鲁番,但吐鲁番近地面粒子直径随高度增加有明显下降,若羌整层变化很小。(2) 吐鲁番、若羌气溶胶粒子数浓度和粒子平均粒径受大风、降水等天气过程以及逆温层的影响十分明显。两地高层均主要为输入型气溶胶,低层差异主要是由于吐鲁番地区人为源气溶胶粒子的排放导致的大气环境污染。(3) 吐鲁番、若羌两地粒子谱分布在0.10~3.00 μ m范围内变化趋势大体一致,主要以小粒径为主,谱分布受天气过程影响变化较为明显。(4) 从三模态粒径相似度对比可以得出,无论是吐鲁番还是若羌,在第一模态中数谱分布差异不大,若羌平均相似度为50.330%,略高于吐鲁番46.770%。有明显天气过程时,吐鲁番气溶胶数谱在二、三模态相似度(小于0.020%)急剧下降,而若羌第二模态相似度仍满足置信度95%,但第三模态中变化凸显,相似度不足0.020%。  相似文献   
965.
研究了折射率n与电子数浓度Ne及高度h之间的关系,并通过数值模拟对电子数浓度的高度剖面和折射率随高度的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将模拟和实际观测出的频高图进行对比,发现在高电离层模拟值与实际值较相近,在低电离层则由于非线性关系及Es层存在的效应,模拟值与实际值有较大的误差.  相似文献   
966.
1引言PM2.5是大气中直径在2.5μm以下的颗粒物的总称,由于其粒径小,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并且在大气中停留的时间长,输送距离远,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PM2.5可以穿过肺部并存留在肺的深处,对人体呼吸系统具有刺激作用、致敏作用,同时还可能作为携带细菌微生物、病毒和致癌物的载体侵人人体,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目前有研究表明,大气细粒子污染程度与产生雾霾天气有一定的相关性,是造成大气能见度下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67.
在页岩储层压裂过程中,不同浓度、不同pH值的SDBS压裂液体系会直接影响页岩储层稳定性,进而影响造缝性能。通过实验分析了页岩储层在不同浓度、pH值的SDBS压裂液作用下的膨胀抑制性、润湿反转性能。实验结果表明:0.02%SDBS压裂液下页岩储层的膨胀变形最小、膨胀变形速率最慢,即膨胀抑制效果最好;0.03%SDBS压裂液下页岩的润湿性改造最好,接触角为30 °。pH值为8的SDBS压裂液对炭质页岩的膨胀变形和膨胀速率起到了最佳的抑制作用;pH值为9的SDBS压裂液对炭质页岩的润湿反转起到了最好的效果,接触角为31.6°。综合分析认为不同浓度、不同pH值的SDBS压裂液对页岩储层特性影响差异较大,说明在对页岩储层的开发利用中,调整SDBS浓度和pH值对提高页岩气开采效果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68.
SPECT是对植入患者体内的放射性粒子发射的γ射线进行成像,其图像中灰度信息反映了γ射线的计数值,变换后相应于射线剂量值。临床中通常为了观察剂量在病灶附近的分布情况,需要将SPECT图像进行伪彩色处理,再与CT图像进行融合。但是,SPECT/CT常用的处理软件中伪彩色处理很难提供足够的剂量细节分辨,难以满足临床诊疗的需求。针对脑部肿瘤治疗中对γ射线剂量分布细节的需求,本文基于SPECT的DICOM数据,提出一种含有可调双向量参数的伪彩色映射显示模型,创建多层次的映射关系。该方法不仅可以控制伪彩色显示区域还可以调整剂量显示的多分段细节。Python的数值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所提伪彩色映射模型和算法能够更加清晰、准确地显示SPECT图像中感兴趣的剂量区域和数据范围,与CT图像融合后可明显增强SPECT/CT的病灶区域和剂量分布层次感,精准显示病灶部位的粒子空间和放射剂量分布信息,为临床疗效的判定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969.
陈海颖  许苏清  孙强  陈立奇  LI Jonathan 《遥感学报》2013,(2):393-398,388,392
利用中国第24次南极考察期间获取的南大洋上空走航式大气CO2数据和大气红外探测器(AIRS)探测的辐射率,进行基于纬度分类下的统计回归,其结果作为物理反演的初始猜测场。通过逐线积分辐射传输模式,利用AMSU大气温度廓线和AIRS中13个通道的辐射测值反演南大洋上空的大气CO2浓度廓线,与WDCGG提供的固定站点下的大气CO2浓度进行比较,反演精度随纬度的变化而变化,从低纬到高纬相对误差分别为0.31%、1.17%、2.63%。与同期国外卫星产品CO2/AIRS比较,相对误差为1.11%、1.07%。  相似文献   
970.
As they are products of glacier movement, the water body composition and water quality attributes of glacial lakes have distinct characteristics compared with inland lakes. Although satellite remote sensing provides an effective approach to monitor water quality, lack of in-situ measurement data on the status and environment surrounding glacial lakes presents a major constraint in relating satellite data to water quality indicators. This study presents findings of a preliminary investigation into water quality attributes of 3 glacial lakes in the Mount Qomolangma region. Suspended particulate matter (SPM), light absorption attributes of phytoplankton, nonalgal particles (NAP), and colored dissolved organic matter (CDOM) were measured. The suspended substance concentration varies markedly from 0-320 mg/L. This is considered to reflect differing stages of lake development. l-he chlorophyll concentra- tion is much lower than that found for inland lakes, as landscapes that surround these high altitude lakes have almost no vegetation growth. The phytoplankton and CDOM concentration depend on long-term stability of lake slopes. Given the lack of exogenous and endogenous inputs in the Qomolangma region, CDOM in glacial lakes i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in inland lakes. These preliminary findings could support efforts to appraise estimates of water quality parameters using remotely sensed imag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