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15篇
地球物理   17篇
地质学   42篇
海洋学   4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52年   1篇
  194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51.
郯庐断裂带(安徽部分)动力学演化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依据区域构造层划分,从最新地层内的断裂动力学分析开始,层层深入,层层筛选,采用计算机程序对所获的断层面上的擦痕统计分析计算,求得每个点上的古应力场状态,继而求得区域古构造应力场状态。确定发生于各个不同时代断裂活动的古应力场特征。最后确定了一个连续的、完整的古应力场演化序列表,结合区域构造变形特征分析,阐述断裂带的构造事件演化序列及其构造意义。  相似文献   
52.
断层的运动学分类及图面表达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方曙 《地质通报》2000,19(4):430-433
依据断盘相对运动方向的不同 ,划分了 12种类型断层。在图面上对断层线及其上的花纹进行明确分工 ,确定含义 ,使图面表达能够直观地反映出断盘的运动方向和局部构造应力状态。  相似文献   
53.
54.
强祖基  王洪涛 《地震地质》1991,13(4):317-322
本文通过野外测量众多的断层擦痕,经过计算机反演应力场,并结合地质资料分析,认为本区自中生代末至第四纪存在着四期构造应力场  相似文献   
55.
断层面上的断层擦痕与形成断层的主应力有一定的空间几何关系 ,据断层的产状、性质 ,断层面上断层擦痕方位 ,可以定量解析断层应力场。通过编制计算机程序 ,使数据处理自动完成。经计算机处理后得出桂林市西侧的灵川—永福断裂带的应力场有 3期或幕。  相似文献   
56.
利用樟木头及其邻区断层擦痕数据,采用"多重逆解法"反演该区晚中生代以来的构造应力场,为华南陆缘地区晚中生代以来构造演化过程的研究提供参考。通过5个野外断层擦痕测点观察与数据测量,采集了125组有效断层滑动数据,反演得到八种应力状态,进一步区分了晚中生代以来该区4个期次的构造应力场,即1NNW—SSE方向(254.9°~355.7°)的拉张应力体制;2ENE—WSW方向(64.9°)的拉张应力体制:3最大主应力优势方位为NE—SW向(约46.8°~59.9°)的走滑应力体制;4最大主应力优势方位NW—SE向(约329.5°~339.7°)的走滑应力体制。应力场的变化反映出控制该区不同时期的大地构造背景差异,即由早期的太平洋板块的俯冲带后撤、古太平洋俯冲方向的改变,之后的印度-澳大利亚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及印支块体顺时针旋转,最后,菲律宾海板块俯冲方向以及强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57.
北京八宝山断裂带主要由八宝山内支、外支断裂和黄庄-高丽营断裂组成。根据野外地质资料和室内研究,认为八宝山内支断裂是燕山期的逆掩断层,已不具活动性,而外支断裂是一条规模和断距都不大的正断层,只有黄庄-高丽营断裂才是活动断层,它错断了中更新统黄土。 为了获得更多的有关八宝山断裂带活动性的资料,我们采用Kanaori提出的一种判定断层活动性的新方法,通过扫描电镜观察了八宝山断裂带的6个断层泥样品和4个有关地层中的石英颗粒表面微结构,所得结果与野外宏观地质资料相吻合  相似文献   
58.
详细评述了剪切带运动学和内部几何学研究的新进展。剪切带内的递进变形一般为三斜对称,单斜剪切带(包括简单剪切带)是特例情形。理论模拟表明,如同许多天然剪切带中所见到的,在三斜剪切带中,拉伸线理的方位可从近水平到平行于倾向连续变化。过去一般将拉伸线理的方向当作剪切运动方向的做法是以简单剪切模式为基础的,不适合于一般剪切带。在三斜剪切带中,拉伸线理和剪切方向之间不存在简单关系。然而,C面上的韧性滑动擦痕平行于剪切方向发育,是剪切方向的可靠标志。因此,在剪切带运动学解释中区分韧性滑动擦痕与拉伸线理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59.
孙殿卿  谷德振 《地质论评》1948,13(Z1):156-157
帚形构造为李四光教授于重庆北温泉调查时所命名,并为文详细讨论,当时因限有力证据,其真实情形,有期异日作更进一步研究,本年春作者等于浙江桐卢县城附近,复遇此种构造,其露头由公路之开?,颇适观察,故  相似文献   
60.
汶川Ms8.0级地震断层滑动机制研究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汶川Ms8.0级地震的发震构造为龙门山断裂带,地震地表破裂主要分布在其中的北川-映秀断裂和江油-灌县断裂上,尤其是沿前者发育了长达240 km左右的地表破裂带.通过对龙门山断裂带震后断层擦痕的测量,得到311条断层擦痕数据,利用由断层滑动资料反演构造应力张量的计算方法,得到研究区8个测点的构造应力张量数据,并获得了研究区构造应力场特征:区域现代构造应力场以近水平挤压为主,最大主应力方向(σ1)为76°~121°,平均倾角9°,应力结构以逆断型为主.受构造应力场及断层几何特征的影响,地表破裂呈现出分段性:映秀-北川段主要以NW盘逆冲为主,垂直位移明显;北川以北段为逆冲兼走滑,水平位移量与垂直位移量基本相当,或水平位移略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