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2篇
  免费   170篇
  国内免费   131篇
测绘学   3篇
大气科学   43篇
地球物理   336篇
地质学   180篇
海洋学   61篇
天文学   7篇
综合类   11篇
自然地理   12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2篇
  1964年   2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41.
1994年玻利亚地震的震源参数显示最大地震效率η为0.036,最小摩擦应力为550bar。因此震源过程虽耗散,这与观测到的慢破裂速度相一致。破裂速率仅是局部S波速度的20%。在玻利维亚破裂中产生的非辐射能可以与1980年圣海伦斯火山喷发的热能相比,或者还大于它,足以融化31cm厚的地层。一旦破裂开始,熔融就可能发生,使摩擦力减弱并促使断层滑动。  相似文献   
42.
文中提出了一种具有持续可变滑移后刚度的摩擦型阻尼器。与传统摩擦阻尼器相比,这种阻尼器的滑移后刚度随变形增加而持续增长,承载能力显著提高。使用者可以根据不同地震水平下的性能目标调整输出力的大小,因此也为不同目标值下的结构控制提供了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阻尼器采用套筒-活塞式结构,摩擦片通过橡胶层固化到活塞上,橡胶层同时为摩擦片提供面压。摩擦片与套筒内壁形成滑移面,该滑移面的内径沿轴向呈曲线变化,理论分析、数值模拟与试验结果表明,抛物线形的滑移面可提供呈三次函数关系的力与位移关系曲线,持续增长的刚度和出力,有利于改善结构的抗倒塌性能。  相似文献   
43.
土工膜是工程防渗处理的一种主要材料[1]。斜坡面上土工膜与结构面的抗滑稳定直接影响到工程的安全运行。摩擦试验模拟了现场施工和运行情况,得到土工膜与结构面的抗滑剪力和摩擦系数,对工程的安全进行了论证。  相似文献   
44.
鉴于利用传统的库仑摩擦定律不能很好地模拟断层黏滑过程,在自主开发的拉格朗日元与离散元耦合的连续-非连续方法的基础上,引入了速率-状态依赖摩擦定律.开展了双轴压缩条件下平直走滑断层黏滑过程的数值模拟研究,得到了下列结果.在一次黏滑中,岩样上端面平均差应力的绝对值-时步数目曲线可被分为近似线性阶段、偏离线性阶段和软化阶段,...  相似文献   
45.
摩擦耗能器的类型与性能及其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摩擦耗能器是一种构造简单、耗能机理明确、耗能能力大且性能稳定的耗能减震装置,在实际工程中已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主要介绍不同类型摩擦耗能器的构造与性能及其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并提出了摩擦耗能器在开发与应用中需进一步研究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46.
对背驮式盆地的形成机制进行分析有利于深入理解油气运聚成藏的过程及其机理。前人研究已基本揭示了背驮式盆地的构造几何学特征及可能的动力学来源,但有关背驮式盆地的形成机制及其控制因素的物理模拟探索,所开展的研究工作还不足。本文主要根据基底摩擦属性差异和脆性层厚度变化,设计了两个系列5组实验模型,对背驮式盆地的成因机制进行了分析和探讨。研究表明:1)脆性层厚度是控制背驮式盆地形成的关键因素,太薄的脆性层厚度不利于形成背驮式盆地,而较厚的脆性层有利于背驮式盆地的形成;2)基底摩擦强度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背驮式盆地的形成,褶皱—冲断带根带基底高摩擦和前缘低摩擦强度,对背驮式盆地的形成具有促进作用;褶皱—前缘高摩擦强度则阻碍背驮式盆地的形成;3)只有根带具有较大的脆性层剪应力,同时前缘构造带具有较小的基底剪应力,在力学上具备一定的动力学平衡,才能形成形态较为清晰的背驮式盆地;4)四川背驮式盆地的形成与青藏高原的强烈隆升所提供较大的剪应力和川东构造带的基底软弱层改变了该区的基底摩擦强度等密切相关。该研究成果对进一步深入理解背驮式盆地的形成演化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47.
尝试用二维断层模型来描述断层在不稳定开始时滑动弱化速率的定标律。断层由一系列受滑动摩擦力作用变弱的片区组成,这些片区被牢固的障碍体所分隔。第一组断层包含不同尺度总滑动长度相同的片区的平均分布,而第二组断层由各种分形康托尔集合组成。破裂的整体活动性质由指数增长率λ来描述。对无限均匀的断层,系数λ由摩擦定律的弱化速率控制。在非均匀断层系中我们估算每一个断层的弱化速率,因为一个断层系的指数增长率λ与均匀断层是一致的。利用这种均匀断层的破裂过程,我们根据不同尺度均匀性断层和给定的系数λ来计算弱片区上的弱化速率。对于大尺度的破裂,弱化速率与尺度无关,长片区的开始过程类似于无限断层的破裂情况。本文考虑的是小尺度和所有不同几何形状的破裂,弱化速率记为α=β0^*/a,其中a为破裂尺度或者单个断层长度的一半,β0^*≈1.158。本文计算了滑动弱化距离Dc的值,在此基础上讨论了计算结果的物理含义,并给出了这个参数与尺度相关的可能解释。  相似文献   
48.
文章论述了在天气尺度系统中深积云对流和低层辐合之间的相位滞后的起源。众所周知从1974年以来已研究过几个可能的原因:1)加热场的传播;2)β效应;3)基本气流的垂直切变;4)热源的垂直倾斜。研究发现最后一个因素是相位滞后的原因。热源垂直倾斜的出现是天气系统内的中尺度对流系统传播和演变的结果。在其演变过程中,垂直加热廓线的变化导致了加热场的倾斜。  相似文献   
49.
钢屈服—摩擦复合耗能器的性能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本文提出了“综合利用不同耗能原理和机制来设计新型耗能器”的思想,研究开发了钢屈服-摩擦复合耗能器,并对其进行了性能试验和对比试验,考察了耗能器的工作性能和耗能性能。给出了耗能器的恢复力模型,研究结果表明,钢屈服-摩擦复合耗能器利用钢屈服滞回和摩擦两种机制耗能,具有稳定的工作性能,耗能能力强且可调节,构造简单,形状紧凑,体积小,造价低,制作与安装方便,是一种有广阔应用前景的新型耗能减震装置。  相似文献   
50.
拟粘滞摩擦耗能器的性能试验与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在分析粘滞耗能器的优缺点和Pall摩擦耗能器构造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拟粘滞摩擦耗能器,进行了拟粘滞摩擦耗能器的滞回特性试验和疲劳性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拟粘滞摩器基本实现了粘滞耗能器的主要力学特征:在试验结果的基础上建立了拟粘滞摩擦耗能器的恢复力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