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1篇
  免费   68篇
  国内免费   164篇
测绘学   29篇
大气科学   11篇
地球物理   80篇
地质学   465篇
海洋学   43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40篇
自然地理   2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5年   2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1篇
  194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31.
通过研究磁场资料,对西昆仑地区的断裂展布以及塔里木地块与青藏块体之间的接触关系进行了分析,认为柯岗断裂并未被NW走向的克孜勒陶—库斯拉普断裂所截,而是柯岗断裂阻止了克孜勒陶—库斯拉普断裂继续向NW方向延伸; 利用2.5D专业软件,反演了塔里木地块与青藏块体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双向对冲模式更能获得磁场资料的支持。  相似文献   
132.
以现代沉积为指导,通过岩芯、测井地质、地震沉积学分析研究复杂曲流带边界砂体类型及其内部结构特征,提出了识别地下复杂曲流带的典型标志,即曲流带边界处废弃河道的长度与曲流带边界的长度比值大于65%,尤其在曲流带凹岸一侧此比值超过85%。通过对比分析正演模型、测井地质剖面及分频后地震反射轴的波形及振幅,识别并总结出研究区曲流带内部主要发育点坝主体-初期点坝-初期河道边缘、点坝伊始-废弃河道、点坝伊始-点坝伊始、废弃河道-废弃河道、废弃河道-点坝伊始、末期河道-点坝等点坝间边界叠加类型,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研究区曲流带内部结构模式。  相似文献   
133.
马文涛  师俊平  李宁 《岩土力学》2012,33(10):3145-3150
针对摩擦接触问题,给出一种新型的无网格数值方法。该方法基于单位分解思想,在标准无网格Galerkin法的位移模式中嵌入不连续函数和裂尖奇异函数,分别反映接触面的不连续性和接触面端点的奇异性;结合接触摩擦定律,继而构造出求解摩擦接触问题的无网格线性互补模型。在该方法中,接触面方程使用接触点对离散,全局离散系统方程则转化为标准的线性互补问题,可以很方便地使用Lemke算法求解。算例分析证明,本文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4.
多裂纹扩展的扩展有限元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路杨  余天堂 《岩土力学》2014,35(1):263-272
建立了求解多裂纹扩展的扩展有限元法。引入裂纹交叉汇合加强函数以分析多裂纹交叉汇合过程;在裂纹附近区域使用广义形函数,并引入线增函数消除混合单元,可有效地提高裂纹附近的精度;用砂浆法(线段-线段接触法)结合增广型Lagrange乘子法处理裂纹段的接触条件,可以精确地模拟裂纹面约束,并方便地求解控制方程。算例分析了两方面内容:(1)计算交叉裂纹体的应力强度因子,结果表明提出的方法精度高;(2)模拟多裂纹扩展及交叉汇合过程,模拟的裂纹扩展路径与试验结果吻合得较好,表明了方法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35.
粤北大东山地区锡矿类型与找矿方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东山地区原生锡矿类型有矽卡岩型、硫化物型、云英岩型、花岗岩风化壳型、石英脉型、伟晶岩型、斑岩型等,砂锡矿有洪冲积型、溶洞堆积型。根据成矿地质条件、化探异常结合矿石可选性,认为大东山地区以锡石-磁铁矿矽卡岩型、锡石硫化物矽卡岩型、云英岩型、花岗岩风化壳型和斑岩型锡矿具有找矿前景,其中后三者作为找矿工作主攻方向。  相似文献   
136.
《地学前缘》2017,(5):306-316
石墨的矿物学特征研究是揭示石墨矿化成因机制的重要途径。在对内蒙古新发现的大乌淀特大型晶质石墨矿进行成因分析时,通过电子显微镜、扫描电镜、拉曼光谱、X射线粉晶衍射及碳同位素等石墨矿物特征分析手段,证实其石墨矿物已具备完整晶型,晶体片径长度20~70μm,厚度30~50nm,石墨矿化度在75以上。另外,结合矿床地质及矿物组合等方面的证据,初步判定该石墨矿具有热接触变质成因特征。矿床形成于中温低压弱还原环境中,矿化变质温度为520~600℃。在早二叠世中酸性岩浆热液的烘烤作用下,中元古界白云鄂博群尖山组地层中的有机碳发生变质结晶形成石墨矿化,富铝质成分重结晶为红柱石。石墨矿化品质与距离岩体远近、热传导系统圈闭性、后期变质作用叠加及原岩碳质成分的结构含量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37.
土壤电阻率的影响因素及测量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接地电阻是直接反映接地情况是否符合规范:要求的一个重要指标。对于接地装置而言,要求其接地电阻越小越好,接地电阻越小.散流越快,跨步电压、接触电压也越小。影响接地电阻的主要因素有土壤电阻率.接地体的尺寸、形状及埋入深度,接地线与接地体的连接等。其中土壤电阻率对接地电阻的大小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研究影响土壤电阻率的主要因...  相似文献   
138.
位于幕阜山岩体西南缘的仁里稀有金属矿田是近年来华南地区新发现的一处重要花岗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产地,铌钽矿体赋存于岩体内外接触带伟晶岩中,具有明显成矿分带性.文章选取仁里矿床岩体内接触带36号伟晶岩脉为研究对象,开展伟晶岩的地球化学及云母Ar-Ar年代学研究,探讨其与花岗岩围岩成因关系及岩体内接触带伟晶岩的成岩成矿时代,以丰富仁里矿田稀有金属成矿作用研究.研究表明,36号伟晶岩具高硅(w(SiO2)为72.87%~76.21%)、高铝(w(Al2O3)为13.69%~15.14%)、低钙镁铁、相对富碱(w(Na2O+K2O)为6.59%~8.33%)、(高钾)钙碱性及过铝质特征;微量元素总体富集Nb、Ta、Hf、U等高场强元素(HFSE),相对亏损Ba、Sr等离子亲石元素(LILE);稀土元素总量(ΣREE)13.95×10-6~71.63×10-6,轻稀土元素富集,重稀土元素亏损,具壳源特征.白云母Ar-Ar坪年龄为早白垩世(136.6±1.4)Ma,成矿作用发生于仁里矿田稀有金属大规模成矿的早阶段.地球化学及矿物学特征显示,36号伟晶岩与花岗岩围岩具有良好的演化关系,结合野外观察现象及成岩年龄,认为36号伟晶岩为花岗质岩浆侵位后残余岩浆结晶分异的产物,母岩为中粗粒片麻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  相似文献   
139.
滇中腊梅铁矿床位于西南“三江”地区金沙江-哀牢山-红河富碱斑岩带中段,其矿化类型不明,成矿机制和资源潜力不清,制约了该区找矿勘查的深入研究。本次研究工作在详细的地质调查基础上,根据矿(化)体产出特征,将磁铁矿划分为正长斑岩内的豆状-星点状磁铁矿(Ⅰ-Mag)、透辉石角岩内浸染状-团块状磁铁矿(Ⅱ-Mag)和层间破碎带内脉状及囊状充填型磁铁矿(Ⅲ-Mag)3种类型。通过LA-ICP-MS原位微区成分对比,发现3类磁铁矿总体富集Ti、Mn、V、Mg、Zn及Ni,贫Sn、Ga及Sc等元素,并且从Ⅰ-Mag→Ⅱ-Mag→Ⅲ-Mag, Mg、V、Zn含量及Ni/Cr值逐渐增加,Cr、Sn及REE含量逐渐降低,反映3类磁铁矿具有从岩浆成因向热液成因演化的特征。结合Ni/(Cr+Mn)-(Ti+V)、(Al+Mn)-(Ti+V)图解及磁铁矿矿相学特征,认为该矿床属于接触交代热液型铁矿床,其成矿物质来源与富碱斑岩密切相关。3类磁铁矿形成温度约300~500℃,Ⅰ-Mag→Ⅱ-Mag→Ⅲ-Mag的氧逸度有逐渐降低的趋势。地球化学特征及成矿温度、氧逸度等信息指示,腊梅铁矿床深部具斑岩型铜多金属矿床的成矿潜...  相似文献   
140.
真三轴试验中的端部摩擦效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石露  李小春 《岩土力学》2009,30(4):1159-1164
端部摩擦效应是三轴试验的常见问题之一。相对于常规三轴试验,由于在茂木式真三轴试验中方形试样4个端部需设置两对端部垫块,从而导致端部摩擦问题更加突出。运用FLAC3D,针对Mohr-Coulomb材料,即无中间主应力影响材料,模拟真三轴加载过程中端部摩擦对试样强度和变形行为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端部摩擦也可以产生虚假中间主应力效应,即使对于无中间主应力效应材料,中间主应力也会导致最大破坏主应力的增加,且摩擦系数越大,这种趋势则越明显。分析了端部摩擦产生这种趋势的原因,指出了真三轴试验中减小端部摩擦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