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82篇
  免费   480篇
  国内免费   644篇
测绘学   157篇
大气科学   531篇
地球物理   458篇
地质学   1200篇
海洋学   571篇
天文学   44篇
综合类   223篇
自然地理   222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82篇
  2022年   108篇
  2021年   108篇
  2020年   119篇
  2019年   121篇
  2018年   88篇
  2017年   110篇
  2016年   109篇
  2015年   129篇
  2014年   188篇
  2013年   116篇
  2012年   173篇
  2011年   150篇
  2010年   143篇
  2009年   117篇
  2008年   123篇
  2007年   127篇
  2006年   118篇
  2005年   119篇
  2004年   88篇
  2003年   86篇
  2002年   98篇
  2001年   114篇
  2000年   72篇
  1999年   56篇
  1998年   62篇
  1997年   62篇
  1996年   54篇
  1995年   53篇
  1994年   47篇
  1993年   46篇
  1992年   37篇
  1991年   33篇
  1990年   34篇
  1989年   32篇
  1988年   5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2篇
  1965年   2篇
  1955年   2篇
  1950年   2篇
  194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舒兰煤田水曲柳区煤层气在平面上富气中心分布与富煤中心一致。该区煤层气属特低丰度、中等埋深的小型煤气田。适宜井下瓦斯抽采。可在建井后,在瓦斯富集部位煤层底板岩巷中,采用钻孔抽采方式,可回收近1.8亿m3煤层气,不但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还将减少环境污染,提高了煤矿生产安全度,具有显著的经济意义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32.
原油在储层介质中的加水裂解生气模拟实验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采用高温高压热模拟实验方法,开展了原油在砂岩和火成岩储层介质中的加水裂解生气模拟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原油开始大量裂解的温度是400℃,随模拟温度增加,甲烷相对含量增大,乙烷以上重烃气尤其是丙烷相对含量减小.其中砂岩的油水混合物裂解生气主要发生在450~500℃之间,生气窗范围小,对应的烃气产率高,火成岩的油水混合物裂解生气主要发生在450~600℃之间,生气窗范围大,对应的烃气产率小.模拟烃气的组分碳同位素分馏显著,随模拟温度增加呈变重趋势.在裂解生气过程中,水解加氢和催化作用对烃气的组成、产率和碳同位素分布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33.
劈裂拉伸破坏是隧洞围岩失稳破坏的主要形式之一。现阶段,在动态劈裂条件下岩石裂纹扩展及对应阶段的能量演化机制鲜有涉及。基于此,采用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对锦屏大理岩试样进行了不同弹速下的劈裂试验,并借助ANSYS/LS-DYNA有限元软件,模拟试样动态劈裂破坏过程。从试验测试和数值计算角度,重点分析大理岩劈裂过程中的裂纹扩展机制以及能量演化特征。结果表明:在应变率为5~35 s−1时,大理岩的动态拉伸强度与应变率呈线性正相关,同其他地区大理岩相比较,锦屏大理岩的应变率敏感性相对较低;随着弹速的增加,系统内能和动能均增大,在试样破坏的瞬间系统内能降至最低;采用标定的Cowper-Symonds本构模型参数进行数值模拟,所得的试样最终破坏形态与试验观察到的现象基本一致。研究结果可为具体工程应用提供指导和参考。  相似文献   
34.
基于崎岖海底定量校正的时深转换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饶溯  胡滨 《海洋地质前沿》2019,35(12):66-73
研究区位于深水低勘探区,崎岖海底等普遍存在,受地震、钻井和速度等资料条件的限制,只能采用去海水的拟合公式法进行时深转换。然而去海水拟合公式法时深转换会因崎岖海底而造成假构造现象,且常规的崎岖海底填平校正方法存在一定的不足。用去海水拟合公式法计算出时转深层位,并比较时转深层位与深度域地震资料的横向构造形态变化,引入了构造形态相似率的概念,建立了崎岖海底填平量化评分模板来对崎岖海底进行填平校正,最后根据最高得分值来确定最佳平滑网格的海底和合适的时转深层位,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崎岖海底造成的假构造现象和支持了构造成图的需求。  相似文献   
35.
盐度对菲律宾蛤仔摄食率和清滤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验室条件下,对15、20、25、30和35五个盐度梯度下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的摄食率RI和清滤率RC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在15~25的盐度条件下,蛤仔的摄食率RI和清滤率RC随着盐度的升高而增大,在25时达到最大值,而在25~35盐度条件下,随盐度的增加而减小。  相似文献   
36.
王梅梅  杨永春  谭一洺  刘润 《地理学报》2015,70(8):1296-1312
1978年以来,中国家庭小型化趋向非常显著,尤以代际分居为核心诱因,代际分居对转型期中国的社会稳定、家庭和睦乃至住房市场都构成了很大的影响。而且,中国的代际分居现象及其机制和西方社会存在根本的不同,此文讨论了转型期基于代际分居率和家庭生命周期的中国城市居民分/合居行为的概念模型,随后选择成都市主城区进行了实证,因为该地区不但社会经济发展速度快,户籍居民的老龄化趋向明显,而且兼受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耦合影响。与西方发达社会基于家庭生命周期先合居、后分居的规律不同,中国城市居民家庭居住行为呈现出合居—(小)分居—合居—分居—(小)合居—(小)分居—(小)合居的变化过程。采用2012-2013年的实地调研数据,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提取主要影响因素,后采用二元logistic 回归方法研究了主要因素对居民分/合居行为的显著性和正负影响,并对不同年龄段的城市居民家庭代际分/合居行为的代际分/合居选择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论如下:① 文化程度、配偶健在、家庭人均收入、父母应帮子女成家、父母应帮子女买房、与子女/父母代际分居意愿、作息习惯、饮食习惯、安静/热闹偏好、卫生习惯、居家习惯和私密空间习惯与家庭代际分居率正向显著;② 年龄、家庭居住面积、父母应帮忙抚养孙辈、(子女)应该养老、父母/子女应临近居住、养儿防老、养育习惯等变量与家庭代际分居率负向显著;③ 不同年龄段居民的代际分/合居选择的影响因素及其显著度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37.
来自加拿大西部盆地的229个点的381个基底样品的放射性生热率值显示出对数频率分布。平均值(A)=2.06(S、D.=1.22)μWm^-3,高于苏必利尔(Superior)(Ca.1.2μWm^-3,Jossop,Lewis,1978)和丘吉尔(Churchill)(Ca.0.7μWm^-3,Drury,1985)省地盾的生热率。如果画出LogA的等值线来显示基底的生热率分布,将见到3个大的生热率相对高值带。一个与皮斯(Peace)河弯的基底构造一致,一个与阿萨巴斯(Athabasca)轴线一致(Darnley,1981)。通过这两个带的古生代构造层的热流没有明显增加的显示。第三个带在萨斯卡彻温(Saskatchwan)西北部,与斯威夫特卡伦特(Swift Current)地区的高热流带一致。艾伯塔(Alberta)地区热注和生热率没有线性关系,可能是由于古生代地层中地下水运动对热流产生了影响,也许也表明了生热的铀、钍、钾同位素仅富集在基底面附近,而并不是富集于整个上地壳。  相似文献   
38.
应用PLAXIS 2D/3D有限元分析软件,对某黄土洞室进行了二维、三维分步掘进、三维一次掘进等工况的弹塑性有限元分析,研究分析了不同工况下洞室围岩位移的变化规律,并对掌子面的空间效应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二维与三维分步计算的最终位移基本一致,可以用二维的计算结果来估算洞室开挖的最终位移。三维分步掘进的分析表明,不同埋深的洞室其位移比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当L/B<1时(L为掘进深度,B为洞室跨度),位移比呈线性增加;当L/B>1时,位移比呈非线性增加;当L/B>3时,其最大位移接近最终位移。掌子面的空间效应分析表明,在掌子面处的位移约为最终位移的1/3,距掌子面0.5倍跨度处的位移约为最终位移的2/3,距掌子面2.5倍跨度处的位移基本达到了最终位移。  相似文献   
39.
典型红层严重缺水地区地下水补径排的关系如何?浅表层分化裂隙水补给来源和途径如何?是我们在实施红层找水工作中最为关心的问题。本文以重庆荣昌县为研究区,结合地下水1:5万水文地质调查工作,采用氢氧同位素测年方法,较为系统地研究了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循环关系和地下水储存规律,得出红层浅层地下水主要补给为大气降水,其次是地表水体。具有就地补给、就近排泄的循环特点。地下水总的富集规律是低山、岭、丘贫水,沟、谷、洼地富水。地貌是浅层地下水富集的主控因素。  相似文献   
40.
中国洪水预报系统设计建设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章四龙 《水文》2002,22(1):32-34,16
分析了我国洪水预报系统的现状,阐述了中国洪水预报系统的建设的必要性、目标及开发原则,介绍了中国洪水预报系统的软硬件环境、预报模型和方法、预报方案、模型率定、实时作业预报、实用模块、系统管理7部分的设计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