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0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23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2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1篇
  2021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21.
东亚夏季环流的中期变动特征和可能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1981年6—9月东亚夏季风系统中各成员功率谱和交叉谱分析,表明它们各自存在显著的准双周振荡,并且彼此相互联系,构成一种“自我调整”机制。  相似文献   
22.
23.
循环荷载作用下黏弹性地基一维固结性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单层黏弹性地基模型,对循环荷载作傅立叶级数展开,由固结方程求得循环荷载作用下不透水 (透水) 边界饱和软黏土一维固结解析解.通过不同渗透系数、黏滞系数和弹性模量以及黏弹性与弹性不同地基模型比较等对有效应力的影响,进行了固结性状分析.结果表明、在循环荷载作用下地基中各点的有效应力并不随荷载的变化而同步变化,而是按一定规律滞后发展;有效应力最终达到一个稳定状态,每一个加载卸载循环下有效应力幅值在一个振荡周期的平均值变化趋近于0;软黏土的流变特性对固结的影响主要发生在中、后期.  相似文献   
24.
利用山东省122个国家级地面气象观测站的风速数据与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提供的ERA- Interim再分析数据,采用小波分析、带通滤波等方法对2015年9月—2020年9月山东的大风天气及相应的低频大气环流形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几年山东的大风天气有増加的趋势,春季大风发生频次最多,秋季最少;山东半岛东部大风频次最多,鲁南地区最少;全年只有7月偏南大风站次较偏北大风多,其余月份多以偏北大风为主。山东大风具有显著的11~13 d与20~23 d的低频振荡周期。其中,春季大风以11~13 d的振荡周期为主,秋、冬季以20~23 d的振荡周期为主,夏季大风的振荡周期不明显。振荡周期的演变与大范围的大风过程有对应关系,大范围的大风过程大致发生在振荡的波峰处。春季偏北大风盛行时,多伴有经向风自北向南的传播。秋季大约以35°N为界,对流层中高层在35°N以北,经向风自南向北传播,35°N以南,则是自北向南传播,对流层中低层反之。山东春季大风产生之前,乌拉尔山东侧低频气旋与黄海上空低频反气旋同时出现并东移,之后衍生出华北低频反气旋与渤海低频气旋,这两个系统的加强促使华北上空偏北风加大,为山东大风的产生提供了可能。同时,华北地区经向风正距平逐渐被负距平所代替,是山东大风天气产生的又一先兆。  相似文献   
25.
近52年北上热带气旋的若干气候特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王秀萍  梁军 《气象》2006,32(10):76-80
应用1951-2002年热带气旋年鉴资料,对52年来北上热带气旋的月际变化、年际和年代际变化、气候突变、振荡周期等若干气候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北上热带气旋的月际变化特征明显,7—9月是北上热带气旋发生的关键月份,尤其7、8月是高峰期,1-4月和12月没有北上热带气旋。北上热带气旋的年际变化表现为略有上升的趋势,并以每10年3%的倾向率上升。用Mann-Kendall方法作突变分析,没有明显的突变年。近52年,北上热带气旋呈现出明显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特征,存在5年的显著年际周期,同时还存在10~12年、20-22年的年代际振荡周期。  相似文献   
26.
基于2008-2013年关中平原冬小麦单产数据和条件植被温度指数(vegetation temperature condition index,VTCI)的干旱监测结果,分别采用Morlet、Mexican Hat和Paul(m=4)3种非正交小波的功率谱分析冬小麦单产和主要生育期VTCI和单产的多时间尺度特征,借助小波互相关度进一步确定两个时间序列在时频域局部相关的密切程度,并以此构建主要生育期加权VTCI与冬小麦单产间的线性回归模型。结果表明,基于同一小波函数确定的主要生育期VTCI的振荡能量不同,而基于不同小波函数确定的同一生育期VTCI的主振荡周期及其与单产对应的小波互相关系数也存在差异,但各生育时期VTCI均存在着6 a左右的主振荡周期。基于Paul(m=4)小波的各生育时期VTCI与单产时间序列的多尺度相关性分析的效果最佳(R2=0.521),且Paul(m=4)对应的模型的单产估测结果与实测单产的平均相对误差较之于Morlet和Mexican Hat小波函数获得的相对误差分别降低了0.78%和0.30%,表明Paul(m=4)小波函数能更好地用于干旱对冬小麦单产的影响评估研究,也可用于多尺度的干旱影响评估研究。  相似文献   
27.
The interannual variability of the Atlantic tropical cyclone(TC)frequency is well known.Separately,recent studies have also suggested that a much longer,multidecadal(40-60 year)trend might be emerging from the recent increase in Atlantic TC activity.However,the overall structure of the intrinsic frequencies(or temporal modes)of Atlantic TC activity is not yet known.The focus of this study is to systematically analyze the intrinsic frequencies of Atlantic TC activity using hurricane and tropical storm landfall data collected along the southeast coast(SEC)of the United States.Based on an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 (EMD) analysis of the frequency of landfall TCs along the SEC from 188701999,we have found that Atlantic TC activity has four primary,temporal modes.The interannual and multidecadal modes reported in the published literature are two such modes.After identifying all primary modes,the relative importance of each mode and its physical cause can be analyzed.For example,the most energetic mode is the interannual mode(2-7 year period).This mode is known to be associated with the 2-7 year El Nino/La Nino cycle.The average number of annual landfalling TCs along the SEC decreased by 24% during El Nino years,but did not show significant increase during weak and moderate La Nina years.However,intense La Nina years were generally associated with more than average landfalling TCs along the SEC.The effects of El Nino and La Nina also became more significant when only hurricanes were considered.The significance of the effects of El Nino and La Nina on landfalling TCs and hurricanes in different US southeast coastal states show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相似文献   
28.
上海浦东地区"梅雨期"降水及其多尺度时频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浦东地区"梅雨期"降水的概念.在此基础上,利用小波变换分析了浦东地区"梅雨期"降水的多尺度时频特征及其突变现象.结果表明:浦东地区6月1日-7月10日期间的降水序列能更加客观地反映该地区春末夏初这一特殊的"梅雨期"降水量的实际状况;浦东地区"梅雨期"降水存在准2a和10~20a的主要振荡周期;利用小波逆变换重构的不同振荡周期的时间序列能更好地反映原序列的主要周期振荡特征及其趋势信息.  相似文献   
29.
卓峰 《气象》2000,26(8):42-46
通过对北兰球高续近地面大气经向运动变化、北半球100hPa极地低压环流变化、赤道附近200hPa和850hPa大气续向运动变化等现象的分析,指出北半球100hPa极地低压环流变化是与日、月引潮力场周期变化高相关的大气振荡现象,另二者的变化与月球引潮力场变化周期同步或基本同步。  相似文献   
30.
董佩明  刘健文  董婕 《气象》1997,23(11):7-10
采用SSA方法分析我国东南地区地面气温场,发现明显存在周期为35-40天的季节内低频振荡。计算还表明,SSA不仅能有效识别振荡分量,同样也是一种很好的时间滤波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