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9篇
  免费   231篇
  国内免费   323篇
测绘学   1篇
地球物理   90篇
地质学   1084篇
海洋学   40篇
综合类   36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47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64篇
  2020年   45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42篇
  2014年   55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90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44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43篇
  1997年   36篇
  1996年   43篇
  1995年   29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861.
滇东北镇雄县羊场磷矿为近年来新发现的超大型优质磷矿床,矿床储量大(预测远景资源量达130×108 t)、矿体厚度大(30余米),且矿石质量优(为低镁高钙石灰岩型磷矿石)。矿床位于上扬子陆块西南缘前部碳酸盐台地威宁-昭通褶-冲带中硝滩-羊场聚磷盆地半封闭的浅水台地相中,为典型的早寒武世浅海相沉积型磷矿床。古构造、岩相古地理及成磷条件研究表明,硝滩-羊场聚磷盆地西部的绥江-永善-昭通成磷区,已发现永善县务基、金沙厂、官房等中型磷矿床。盆地东部的羊场磷矿所属的镇雄-威信成磷区与其具有相似的成矿背景,成矿地质条件好,找矿潜力巨大。通过对羊场磷矿成矿地质背景、古构造、岩相古地理等综合分析,总结区域磷矿成矿规律和找矿方向,为上扬子地块西南缘早寒武世海相沉积型磷矿床找矿突破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62.
用面波方法研究上扬子克拉通壳幔速度结构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研究采用单台法和双台法提取了穿越上扬子的基阶面波相速度和群速度频散;通过对提取的面波群速度和相速度频散进行联合反演,得到的1-D SV速度模型显示上扬子块体下地壳S波速度与典型克拉通区域相当,其上地幔顶部80~170 km深处存在高速的岩石圈盖层,较AK135模型要快2%~3%,其岩石圈厚度约为180 km.在上扬子地区,径向各向异性集中分布在300 km以浅的岩石圈与软流圈部分,其中岩石圈部分SH波比SV波波速要快2%~4%,软流圈部分SH波比SV波波速要快3%~5%;Rayleigh波相速度方位各向异性分析结果显示,上扬子块体周期为25~45 s(大致相当于30~70 km深度范围内)的Rayleigh波相速度存在1.8%~2.7%不等的方位各向异性,其快波方向介于147°~174°.我们认为上扬子块体径向各向异性集中分布在岩石圈、软流圈部分,且各向异性随深度变化, 其岩石圈部分各向异性为大陆克拉通化的遗迹,软流圈部分各向异性与现今板块运动相关.  相似文献   
863.
包括苏北-南黄海地区在内的下扬子区海相古生界盆地,在中三叠世末以来的构造演化过程中,经历了3期不同性质构造作用的改造变形。(1)在中三叠世末-早、中侏罗世的印支运动期,发生了江南-雪峰基底拆离体由南东向北西方向(同时派生由南向北,由东向西方向)的逆冲推覆,以及后缘弹性松弛断陷构造作用的改造,使海相古生界盆地发生了第Ⅰ期的由强及弱、递进衰减的逆冲 褶皱变形。(2)在晚侏罗-早白垩世的燕山运动期,叠加了第Ⅱ期以郯庐断裂带为代表的NNE向大陆平移走滑构造的左行简单剪切,以及拉分断陷构造作用的改造变形。(3)在晚白垩世-古近纪的喜马拉雅运动期,下扬子区在由南向北的伸展拆离与多米诺式拉张断陷构造作用下,受到了第Ⅲ期的变形改造。这3期构造变形作用促使扬子板块海相油气的早期聚集、晚期热演化和再分配。文中将重点讨论下扬子区板内海相古生界盆地自中三叠世末以来所经历的3期不同性质构造作用的改造变形。  相似文献   
864.
在系统收集研究区资料和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对扬子地区晚二叠世吴家坪期的沉积环境及烃源 岩发育的控制因素进行了探讨。扬子地区吴家坪期沉积环境包括陆地、海陆过渡环境、滨岸、碳酸盐岩台地和 盆地,其中碳酸盐岩台地包括碳酸盐潮坪、局限台地、开阔台地、台地边缘、深水陆棚和台盆。对扬子地区晚 二叠世吴家坪期的沉积古地理进行了总结,绘制了沉积古地理图,主要的古地理单元包括古陆、冲积平原、滨 岸平原、碳酸盐岩台地和次深海。研究区内烃源岩类型多样,包括煤系、碳质页岩、泥岩、泥灰岩和硅岩等, 主要发育在沼泽、湖、深水陆棚和台盆等环境。有机质的来源包括陆源、底栖藻类和浮游藻类。扬子地区晚 二叠世吴家坪期烃源岩的发育主要受当时气候条件、洋流模式和沉积环境的控制。热带潮湿气候和洋流模式有 利于有机质的生产,而局限的沉积环境有利于有机质的保存。  相似文献   
865.
下扬子区早三叠世风暴沉积的粘土矿物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下扬子区泾县、宁国、宜兴等地早三叠世风暴沉积中的粘土矿物进行取样分析,并综合沉积学和古生物学等特征的研究表明:随着Kübler指数的增高,所测样品中蒙皂石的含量呈递减趋势,蒙皂石伊利石化明显受阻,并且风暴沉积的各层段粘土矿物组合特征也相差较大,其主要因素是物源的变化。根据沉积特征和粘土矿物组合中蒙皂石和伊利石等含量的不同,可将本次研究的剖面分为两个序列:序列Ⅰ以宁国和宜兴等地为代表,为近源型风暴沉积;序列Ⅱ以泾县为代表,出现了近源和远源的双重属性,究其原因可能是因泾县位于近源和远源沉积的过渡带所致。  相似文献   
866.
中上扬子石炭系某些宏观地质信息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吴祥和 《贵州地质》1999,16(4):294-300
本语文以某些大胆设想、结合当代地学科学前沿研究,分析了发育于早石炭世的玄武质火山岩和热液活动时空分布特征和已有的古地磁资料相印证,论述地壳热膨胀与沉积基底地的关系;通过沉积物厚度获取的沉积速率时分布,探讨了沉积基底形变程度和性质,认为全球海平面变化、地壳热膨胀引起地壳微型扩张中上扬子在石炭纪纬度的迁移等是控制沉积古地理的主要因素,并以此对中上扬子石灰纪进行沉积古地理宏观演化分析。  相似文献   
867.
扬子地区二叠系油气地质条件综合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胡书毅  田海芹 《现代地质》1999,13(2):162-168
扬子地区横跨中国南方的中部及西部。在二叠纪,由于早期的广泛海侵及后期的多次构造活动,形成了海相、陆相交互发育的一套地层系列。其中烃源岩以栖霞组和孤峰组的暗色石灰岩以及泥岩、泥页岩为主,有机碳含量较高,热演化程度较低。油气储集岩主要包括碳酸盐岩和碎屑岩两类。沉积盖层以上覆的石膏岩及二叠系的石灰岩、泥质石灰岩、泥页岩、硅岩为主。扬子地区的桃源、通山、九江至南京、句容、南通的长江沿线地区为最有利的油气勘探区,万县、泸州、上思、个旧及西昌西方的九龙等地区为油气勘探的较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868.
杨逢清  杨铸生 《地层学杂志》1999,23(1):57-63,T001
四川石棉矿区地层研究取得以下新进展:1)田湾矿区赋矿层时代原定为中泥盆世,该地层中发现晚震旦世疑源类化石,因而赋矿层时代为晚震旦世;2)矿区缺失早震旦世沉积,仅发育晚震旦世的观音崖组和灯影组;3)田湾方家山赋矿层原定为中晚泥盆世河心组,据发现的疑源类化石,应属晚震旦世灯影组;4)田湾杜河坝东侧原认为上三叠统河湖相的白果湾组,据有机质判定为海相沉积,时代暂属中元古代,称茨竹坪组。  相似文献   
869.
扬子区奥陶纪宝塔组的划分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李四光(1924)在长江三峡建立的宝塔石灰岩是一个符合《国际地层指南》原则的组级岩石地层单位,其原始定义应予恢复。那些后来从中肢解出来的牯牛潭组、庙坡组、宝塔组(狭义)、临湘组则应降为次一级的岩石地层单位——段。因为段名与组名不能重复使用,而宝塔一名已被组名所占用,故提出普溪河段代替宝塔段。普溪河段与过去使用的狭义宝塔组定义相同,它的层型剖面在湖北省宜昌县分乡镇北普溪河桥南端  相似文献   
870.
上扬子区震旦系层序地层划分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扬子区的震旦系包括陡山沱组和灯影组,前者包含较多的黑色页岩,而后者则以大套白云岩为特征。从岩相序列到米级旋回,从沉积相序列到三级层序,可将浅水台地背景的震旦系划分为5个三级层序,这些三级层序均以总体向上变浅的沉积相序列为特征;该5个三级层序组成一个二级层序,陡山沱组较多的黑色页岩到灯影组大套白云岩所组成的向上变浅序列是该二级层序的主要特点,从而表明二级层序与三级层序具有相似的相序组构。以各个主要剖面点的层序划分为基础,依据地层记录中的两种相变面和两种穿时性,可以建立研究区域震旦系层序地层格架。层序地层格架表明,包含较多的深水黑色页岩系的陡山沱组,代表了大冰期之后的海侵作用的特点;与寒武系的变化特征不同,而原生沉积组构保存较为完好的灯影组白云岩,自北西而南东沉积环境由浅变深的沉积背景中均为白云岩,这种变化特点可能意味着前寒武纪末期特殊的白云石化作用特征,同时也意味着许多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的沉积学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