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3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43篇
测绘学   12篇
大气科学   4篇
地球物理   24篇
地质学   54篇
海洋学   141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6篇
自然地理   1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11.
辽东湾潮滩及滨下动力地貌特征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主要阐述了辽东湾潮滩及滨下地貌类型与沉积动力特征,利用重复水准测量、卫片和航片资料进行了潮滩分带,定量计算了潮滩分布面积和冲、淤速率,分析了潮滩动态变化规律,并对辽东湾潮滩的生态开发提出了管见.  相似文献   
112.
杨圣云  丘书院 《海洋学报》1997,19(5):103-109
通过对闽南-台湾浅渔渔场蓝圆Shen春季生殖群体计数和量度性状特征差异比较,并结合生物学特征,产卵场,洄游以及海洋环境等综合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 南-台湾浅滩渔场春季蓝图圆Shen是分批进入渔场内。  相似文献   
113.
本文根据岩性特征、沉积旋回、接触关系、孢粉和微体古生物等资料,对大小凌河地区的第四纪地层进行初步研究,在此基础上探讨第四纪以来的沉积物及其特征,并分析晚第四纪以来的海相地层与海侵特征。  相似文献   
114.
根据1987年12月,青岛海洋大学东方红调查船所获得CTD资料,对闽南—台湾浅滩海区冬季温、盐度铅直向结构作初步分析研究后,大致可分为四种类型:第一种类型是沿岸型;第二种类型是台湾浅滩上升流型;第三种类型是在台湾浅滩南部盐脉动温跃层型;第四种类型是深海温盐细微结构型,也可细分为深海(1)型和深海(2)型。  相似文献   
115.
规范养殖用海管理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盐城市位于江苏沿海中部,海域总面积约1.7万km2,其中内水面积约1.1万km2,连陆滩涂及辐射沙洲约45.3万hm2。境内海岸线长582km,占江苏全省的60%。海岸大体分两种类型:一类是射阳河以北为侵蚀性粉砂淤泥质海岸,近几年的人工达标海堤建设,海岸侵蚀得到了遏制;一类是射阳河以南为堆积型粉砂淤泥质海岸,沿岸潮间带浅滩宽10~13km,岸外为巨大的辐射状沙脊群,本岸段是江苏海岸淤积作用最大、潮间带最宽的地带。  相似文献   
116.
超声波CT技术在某大桥桩基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采用超声波CT技术,对重庆某大桥桩基进行检测.经分析表明,扇形法数据的采集能取得丰富的桩基内部结构数据,CT层析成像技术能正确反演桩基内部结构.通过实例说明超声波CT技术作为一种高分辨率、高准确率、高效率的检测介质内部结构的技术,在基础建设中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7.
21世纪是中国海相碳酸盐岩油气勘探开发的一个大发展期,目前中国海相碳酸盐岩油气田多数为埋深达4000m以下的深部古生界层系。如何在深层碳酸盐岩地层中寻找优质储层已成为油气勘探家们关心的焦点;近期发现的普光气田是中国目前发现的碳酸盐岩储层次生孔隙最为发育的气藏,并严格受控于沉积微相的分布及白云岩化、埋藏溶蚀作用等成岩相的控制。本文以“相控论”理论为指导,对川东北普光外围大湾—毛坝—铁山坡地区下三叠统飞仙关组优质储层形成与演化起主控作用的“储集相”——有利的沉积相、成岩相进行详细研究和解剖。通过露头剖面、钻井、测井和地震等资料的研究,结合单因素分析、多因素综合作图法,认为大湾—毛坝—铁山坡地区飞仙关组主要发育斜坡、台缘浅滩、开阔台地和局限台地4个沉积相单位。结合岩心详描和室内大量岩心、岩屑薄片以及铸体薄片的观察和研究,认为控制储层形成的关键是白云岩化、埋藏溶蚀作用等成岩相。根据铸体薄片鉴定、扫描电镜分析、物性分析及压汞分析等手段,研究认为优质储层以大套溶孔粉-细晶残余鲕粒白云岩为特征,岩石中溶孔极为发育,以大孔粗喉型、中孔中喉型为主;物性较好,以高孔高渗和中孔中渗为主,孔渗相关性明显。相控储层作用明显,纵向上主要分布于飞二段至飞一段顶部,横向上台缘浅滩为有利储层的分布区。台缘浅滩相带控制了本区优质储层的岩性及大致空间分布范围,白云岩化及埋藏溶蚀作用则决定了优质储层的最终分布范围和储集性能。通过对大湾—毛坝—铁山坡地区台地边缘浅滩储层“相控论”的探讨,以期对中国深层海相碳酸盐岩的勘探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8.
为了揭示苏北浅滩紫菜养殖区附着绿藻和绿藻微观繁殖体的分布现状,从2013年三月到五月份对苏北浅滩紫菜养殖区及附近海域进行航次调查。结果表明, 绿藻微观繁殖体在水体和沉积物中广泛分布,水体中的平均值为267株/L,沉积物中的平均值为43株/g。调查期间,紫菜养殖区筏架上附着绿藻的生物量持续增长。在紫菜筏架上发现有浒苔,缘管浒苔,盒管藻三种绿藻,其优势种为盒管藻,其次是浒苔。研究表明,绿潮发生早期在苏北浅滩海域存在绿藻微观繁殖体和附着绿藻,这将为中国绿潮治理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19.
世界范围内的陆架调查已经清楚,陆架浅滩是普遍发育于陆架区的一种海底地貌类型.在中国陆架上发育多个知名浅滩,这些浅滩和现今动力条件处于动态平衡状态,为现今潮流沉积体系.然而,南海北部陆架的南北卫浅滩在地貌上被称为陆架浅滩,但其成因却和其他陆架浅滩有着根本不同.根据地震剖面解释结果,本文指出,南海北部珠江口东南陆架上发育的南卫滩、北卫滩和惠州滩都属于构造地形,其下部各对应一个底辟构造.这3个底辟构造并不是孤立的,而是在深部属于同一个较大的背冲构造.这个背冲构造位于南北卫滩的下方,其上几个突出的底辟,则和本文讨论的南卫滩、北卫滩和惠州滩相对应.南卫滩、北卫滩和惠州滩在成因上具有统一的深部背景,从而在平面上构成一个统一的底辟系统,本文称为南北卫滩底辟系统.该底辟系统以北卫滩为中心,包括南卫滩、惠州滩和陆丰滩,形成一个大致呈圆形,直径约50 km的区域.在构造上,该底辟系统位于珠一坳陷和东沙隆起之间.南北卫滩底辟系统的发育起因于东沙隆起后在南海东北部形成的挤压应力环境.底辟系统的发育活化了惠陆-东沙含油气系统的输导层,并重新调整了油气运移的势差和势梯度,在环绕南北卫滩底辟系统一定距离的圆周上形成一个有利于油气聚集的环带.已知的油气田基本分布于这个环带上.下一步的油气勘探方向应该考虑围绕这个环带重点展开.同时,应该考虑在南北卫滩底辟系统的中心带内开展气藏的勘探工作.  相似文献   
120.
A DTM map of the study area in the Taiwan Shoal was drawn based on precise and high- density data acquired in a field survey by a multi-beam sounding system (R2Sonic2024). We identified sand waves in the study area at water depths of 13.89-49.12 m; the main sand waves had heights of 5- 25 m, lengths of 0.1-2.0 km, and crest lines 0.1-6.5 km long.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the sand waves on the seabed is dense in the north and sparse in the south and the directions range between 50°-80° and 90°-135°. Between the main sand waves, secondary sand waves develop with heights of 0.1-5.0 m and lengths of 10-100 m, which are difficult to detect by satellite remote sensing. By comparing the evolution structures of the secondary and main sand waves, we identified three evolution modes of the secondary sand waves: parallel, oblique, and divergent modes according to the relative crest directions. Suitable water depth, reciprocating current speeds between 40 and 100 cm/s, and abundant sediment supply create favorable conditions for the formation of linear sand waves. Comparing the DTM maps and profiles of the June 2012 and June 2013 surveys of the same area, we found that the shape and morphology of the sand waves remained mostly unchanged under normal hydrodynamic condit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