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9篇
  免费   180篇
  国内免费   158篇
测绘学   231篇
大气科学   53篇
地球物理   151篇
地质学   562篇
海洋学   95篇
天文学   6篇
综合类   195篇
自然地理   404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48篇
  2022年   68篇
  2021年   69篇
  2020年   58篇
  2019年   51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38篇
  2016年   48篇
  2015年   62篇
  2014年   105篇
  2013年   71篇
  2012年   91篇
  2011年   89篇
  2010年   85篇
  2009年   105篇
  2008年   130篇
  2007年   89篇
  2006年   75篇
  2005年   86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61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221.
为缓解宁东油田合理开发与地质环境问题的矛盾,基于"3S"技术并现场调查宁东油田的地质环境背景及特征,采用工程类比法参考临近油田评估结果,针对该油气田地质环境进行现状与预测评估,查明该油气田的开发主要造成土地资源占压与地形地貌损毁的不良地质问题,而其水文地质及地质灾害问题影响较轻。针对上述不同影响程度的地质环境问题,提出场地整理+植被绿化的综合治理方法进行治理,并开展水文地质监测工作,有利于该油气田的地质环境的保护与恢复治理,对其可持续开发具有重要实际价值与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22.
樟子松固沙林带间植被恢复及其对林草界面作用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了海拉尔市巴音岱林场不同分布格局、不同带间距的人工樟子松林带内植被恢复过程及物种多样性的差异,分析了林草界面生态学效应,研究了林草界面对带间植被自然恢复的作用。结果表明,宽的带间距带内物种多样性和生物量变化曲线出现了两个高峰,而窄的带间距带内只有一个高峰,说明该地区林带之间距离不应小于12 m;当林带之间距离为16~28 m时草本物种多样性出现最大值。植被恢复效果表现为带间距12 m差于带间距24 m,虽然都差于天然植被,但边际效应大大地加速了群落演替的进程。研究区樟子松林草界面边缘效应影响域为20 m, 其小尺度范围内生境异质性也很明显。行带式造林带间距离不应大于40 m,超出边缘效应影响域不利于带间植被恢复。  相似文献   
223.
<正>2003年,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宏大工程在青海高原上悄悄拉开了帷幕。从这一年开始及至其后的数年间,第一支队伍出发了,第二支队伍出发了,第三支队伍出发……他们前仆后继,奔向祁连山区、三江源头、青海湖畔、河湟谷地……开始了一场场特殊的战斗——治理恢复矿  相似文献   
224.
六叔三笑     
6月10日,沁阳市西万镇校尉营村村委会大院。随着拍卖师一声槌响,沁阳市红土坡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经济园区30年经营权被校尉营村村民芦占龙以42.6万元拍得。这标志着河南省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经济园区经营权首次公开拍卖成功。  相似文献   
225.
黄土高原退耕地恢复对土壤无脊椎动物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土高原退耕地在恢复过程中,植被从沙蓬(Agriophyllum arenarium)单优群落向以达乌里胡枝子(Lespedeza davurica)为优势种的群落演替,土壤无脊椎群落随着退耕年限的增加由简单向复杂化演变。退耕地土壤无脊椎动物优势类群主要为线虫、螨类、拟步甲科、象甲、土蝽科和金龟甲科等组成,土壤无脊椎动物从退耕1年的14类逐步增加到7年的28类,土壤无脊椎动物的多样性指数与退耕年限呈正相关关系。土壤无脊椎动物类群的增加前期快后期慢,土壤无脊椎动物的多样性增加主要由植被和土壤的改善决定。  相似文献   
226.
甘肃尕海湿地退化泥炭地恢复技术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泥炭地是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最为重要的碳库之一。泥炭地具有涵养水源、净化水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等重要的生态功能,泥炭资源保护在应对气候变化中有着重要的意义。由于气候变化、沟蚀及修路等人为影响,尕海湿地的泥炭地出现退化现象。总结了甘肃尕海湿地退化泥炭地的恢复方案和技术措施,评价了退化泥炭地的恢复效果。  相似文献   
227.
内蒙古半干旱草原的氨气挥发研究(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了解草原生态系统氨气挥发情况、历史放牧的影响及其影响机制,2005和2006年生长季期间,在长达17年放牧处理的样地上测定了5个放牧强度下的氨气挥发量。结果表明:氨气挥发随季节变化波动很大,春季和初秋高,晚秋和夏季低,变化范围为0.88-3.52 gN ha~(-1)d~(-1)。土壤pH值、NH_4~+-N浓度、湿度以及容重对氨气挥发控制作用较强。但是容重的影响与其他3个因子的影响作用相反,而容重的大小直接受不同放牧强度影响。虽然不同的放牧强度对氨气释放的影响在统计学上来说并不显著,但是,相对不放牧的情况而言,氨气挥发量在放牧情况下更大。而土壤氮浓度、植物生物量却在放牧的情况下更低。这些都意味着放牧草地生态系统比不放牧草地生态系统恢复起来会更慢。这种关于草原生态系统氨气挥发的研究意义重大,因为它有助于加强了解氮素丢失对草原各进程的抑制作用,同时对制订适宜的放牧及施肥措施从而达到合理利用资源的目的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28.
内蒙古集宁地区变质岩系的特征、原岩恢复及找矿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集宁地区位于内蒙古中部,阴山山脉东段,隶属华北地台北缘内蒙台隆凉城断隆.基底主要出露太古宙中深变质岩系,以大土城隐伏深断裂为界,断裂以南为集宁岩群分布区,以北为乌拉山岩群分布区.集宁岩群变质岩系的原岩主要由泥质长石砂岩、泥质粉砂岩及碳酸盐岩组成,伴有基性岩体侵入;乌拉山岩群变质岩系的原岩是由长石砂岩、泥质长石砂岩、泥质砂岩、泥质粉砂岩夹安山岩、安山质凝灰岩及碳酸盐岩等组成的一套巨厚的火山-沉积建造.通过1:5万袁家房子等四幅矿调,对集宁地区的变质岩系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含矿性进行了调查研究,综合分析认为变质岩系为本区的主要赋矿岩层,为本区找矿指出了方向.  相似文献   
229.
利用基于字节指纹极值特征的数据分块算法,设计并实现了一种灾备数据恢复方法.该方法对源数据和备份数据进行可变长数据分块,计算并比较对应数据块摘要值,确定源数据和备份数据的差异数据,采用差异数据拷贝的方法完成数据恢复.实现了对重复数据的有效检测,比完全数据拷贝节省32.79%-85.36%的网络带宽.  相似文献   
230.
通过现场工程试验研究,进一步论证了水泥粘结基材替代化学粘结基材的岩质边坡绿化技术的可行性;同时提出了岩质边坡工程绿化应按"循序渐进"来进行植被恢复的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