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2篇
测绘学   3篇
地球物理   47篇
地质学   31篇
海洋学   22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2020年6月30日至9月1日,采用16种模拟污水方案、4级污染水平、5种污染指标的正交实验方法,配制模拟含盐污水,将其作为进水,注入种植多枝柽柳(Tamarix ramosissima)的模拟人工湿地中,每隔16d监测一次水样中的总溶解性固体、总氮、总磷、铅元素和镉元素的含量,研究种植多枝柽柳的模拟人工湿地对污水中总...  相似文献   
72.
互花米草引种对苏北潮滩湿地TOC、TN和TP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分析了TOC、TN和TP在苏北潮滩湿地不同生态带沉积物和植被中的分布状况,结果表明:TOC和TN的水平和垂向平均含量以互花米草滩为最高,其次分别为盐蒿滩、芦苇滩和光滩。TP的平均含量以光滩为最高,依次由海向陆逐渐减小。在生物量最大期间(秋季),单位面积上互花米草体内TOC、TN和TP的累积量远大于盐蒿和芦苇。互花米草主要通过以下4个方面对研究区潮滩湿地TOC、TN和TP的分布产生影响:(1)互花米草滩面较高的沉积速率;(2)互花米草对整个潮滩湿地不同植被分布格局的改变;(3)互花米草有着高生产力以及巨大的地下生物量;(4)互花米草的生长特性使其在生长过程中对磷的需求量很大。  相似文献   
73.
对沉积物样品通过同时消解可分别测定总氮和总磷的方法作了探讨.总氮用次溴酸盐氧化比色法,比凯氏定氮法快速省时;总磷用钒钼酸铵比色法.采用同时消解沉积物样品,简化了分析操作流程,使分析条件与工作曲线酸度相同,因而取得较好的测定效果:总氮回收率102% ~105%,精密度3.6%;总磷精密度5.5%,测定值都在标准值范围之内,适用于批量测定.  相似文献   
74.
海水中总氮和总磷的同时测定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早期总氮和总磷的过硫酸钾法氧化分析分别是在碱性和酸性介质中进行[1,2],样品分别保存,然后分别氧化测定,工作较繁琐。1977年Koroleff用过硫酸钾氧化法同时氧化水体中的总氮和总磷,使样品的保存和氧化分析工作简化。1981年Valderrama对该方法测定天然海水中的总氮和总磷做了进一步研究,总氮和总磷同时氧化后,水样中的硝酸盐和磷酸盐用手工分别进行分析。Walsh1989年和Karl等1993年曾采用UV光氧化法对海水中总溶解氮和总溶解磷进行同时氧化后,用自动分析对氧化后的无机氮和磷进行…  相似文献   
75.
杨年浩  周新  唐志  潘洁  赵明哲  肖洁 《华南地质》2023,39(1):138-146
土壤总磷空间分布是准确掌握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状况的关键,而遥感技术因其便利性在土壤面源污染调查中的潜力亟待探索。本文以澴河流域土壤总磷分布为例,分析了土壤总磷的光谱特性,发现总磷含量与土壤光谱反射率呈负相关,其中红外光谱(700~1800nm)表现更加明显;并以土壤总磷光谱计算数据作为环境辅助因子,取样点数据作为主要因素,运用回归克里格地统计方法成功提取了澴河流域土壤总磷空间分布信息,将结果与实测数据对比,其ME值为0.08,MAE值为0.48,RMSE值为0.69,预测精度较协同克里格和反距离权重法有明显提高。本方法既保留了地统计分析方法的精度,又具备处理高密度样本的能力,为土壤属性的空间插值提供了一种可行的获取方法。  相似文献   
76.
利用2002年在崇明东滩采得的CDS、CDM和CDN三个典型区域沉积物剖面样品,测定了其中的有机碳、活性铁、总磷以及粒度等特征参数,分析了地球化学元素的分布变化特征并对其沉积环境的变化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崇明东滩沉积物中有机碳的含量较大(0.3%~1.07%),垂向分布上,表层/亚表层含量高且变化复杂,中下层有机碳含量逐渐变小。Fe3 在整个研究区域均是从表层向下逐渐递减的,Fe2 含量逐渐增加。从实验结果判断,所研究区域沉积环境上层以氧化环境为主,呈弱氧化型,中下层以还原环境为主。总磷含量呈现自上而下减少的变化,CDS表现为波浪形变化。分析发现潮滩沉积物各地球化学元素之间不仅相互作用,并且受到沉积物颗粒大小和水动力、物源输入、物理扰动等因素的影响。崇明东滩沉积物氧化还原界面与中、高潮滩划分界大致相当。  相似文献   
77.
温州三垟湿地底泥氮、磷含量及其对水质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为探讨温州三垟湿地底泥中氮、磷营养盐含量及其对水质的影响,测定了三垟湿地水体、底泥中的氮、磷含量。结果表明,三垟湿地底泥中富含氮、磷等营养盐,当氧化还原环境发生变化时,底泥可成为水体的主要污染源;底泥中的全氮、全磷若有1%释放,则会使水体中的总氮增加0.63—3.10mg/L,总磷增加0.94—4.70mg/L;若一次释放,则会使水体中的总氮增加62.50~310.00mg/L,总磷增加94.13~470.00mg/L;因此在当前情况下,即便切断外源污染,三垟湿地水体仍将长期处于富营养化状态。  相似文献   
78.
黄河三角洲平原型水库总磷的变动趋势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通过连续 4年对黄河三角洲 6座水库水环境化学的观测发现 ,水层中总磷 (TP)丰度存在明显的季节波动 ,并与氢离子 (H)或 (和 )氯化物 (Cl)丰度存在显著相关关系 (p<0 .0 1 ,p<0 .0 5) ,但没有发现其随着年度推移的变化规律。根据对 7座 9~ 2 6年不同库龄水库的调查发现 ,随着库龄的增加 ,底泥中沉积的总磷 (DP)显著增加 (p<0 .0 5)  相似文献   
79.
水体叶绿素二维生态动力学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边界曲折复杂的河川型水库,以质量平衡方程为基础,以各生态变量的生态动力过程为核心,并结合水库的二维水动力学模型,建立了曲线坐标系下的水体叶绿素二维生态动力学模型,该模型结合水动力学条件,考虑了富营养化过程中的生物、化学和物理变化,给出了更为详细的富营养化信息,适用于计算区域复杂的水体。结合隔河岩水库的实测数据,用矩阵追赶法给出了模型的数值解,从而得到水库中总氮、总磷和叶绿素a的分布。经验证,模型的计算结果与实测值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80.
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力度空前,太湖总磷浓度却于2015、2016年重回升势,蓝藻大面积暴发情况也未得到有效遏制.本文从2015和2016年环太湖河道的进出太湖水量、总磷负荷量计算入手,结合雨情、水情、太湖调蓄以及人为影响等各方面因素,分别开展水量和总磷负荷质量的平衡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2010-2017年环太湖河流多年平均进出太湖总磷负荷量对比,分析太湖总磷的外源、内源变化趋势及来源,探讨2015和2016年太湖总磷升高的原因及控制重点方向.结果表明,2015和2016年为太湖流域丰水年,尤其是2016年发生特大洪水,太湖年内最高水位达4.87-m,仅次于1999年的4.97-m的历史最高水位.2015和2016年大量外源总磷负荷进入太湖,其中环太湖河道带入的总磷负荷量占年度太湖总磷负荷总量的66.8%和74.2%,成为进入太湖的总磷负荷的主要外源;加之,2015年太湖水生植物收割造成当年沉水植物面积较上年同期下降88.7%,水生植物骤减导致对磷的吸收转化能力下降,滞留在湖体中的总磷负荷量占年度太湖总磷负荷总量的21.5%和27.5%,成为影响太湖水体总磷浓度的重要内源.太湖总磷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