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48篇
  免费   351篇
  国内免费   465篇
测绘学   160篇
大气科学   350篇
地球物理   256篇
地质学   813篇
海洋学   523篇
天文学   24篇
综合类   160篇
自然地理   178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55篇
  2022年   69篇
  2021年   87篇
  2020年   64篇
  2019年   69篇
  2018年   59篇
  2017年   62篇
  2016年   64篇
  2015年   78篇
  2014年   156篇
  2013年   114篇
  2012年   177篇
  2011年   153篇
  2010年   117篇
  2009年   114篇
  2008年   119篇
  2007年   98篇
  2006年   88篇
  2005年   93篇
  2004年   46篇
  2003年   51篇
  2002年   56篇
  2001年   49篇
  2000年   43篇
  1999年   46篇
  1998年   42篇
  1997年   38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36篇
  1994年   41篇
  1993年   30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9年   1篇
  194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本文简要论述了稠油注蒸汽采过程中所引发出的水化学问题,指出:在注蒸汽热采过程中,随着蒸汽的注入,将在储层内自注热井向四周逐渐形成一些连续过渡的温、压、pH值和水相状态不同的汽水浸润带,即蒸汽饱和带→蒸汽过热水混合带→过热水带→与储层温压条件相当的热水带,由于各带内状态条件的不同,故各带内所引发出的水-岩作用(包括矿物的溶解与沉淀作用)将是有所不同的,因而对各带内储层孔隙结构的影响程度也将是不同的。文中还扼要地介绍了对此进行水化学研究的方法原理和研究途径。  相似文献   
992.
黄河流域河流水化学特征初步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过常龄 《地理研究》1987,6(3):65-73
本文根据黄河流域69个水化学测站500个站年资料分析了水化学特征及其区域分异。  相似文献   
993.
地下水与玄武财反应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艾瑶  高明 《高校地质学报》1998,4(2):220-228
通过建立水化学平衡反应模型,计算地下水组分的各种可能存在形式的浓度和活度,并求得各种矿的饱和指数,再用饱和指数分析水-岩相互作用过程中矿物的溶解与沉淀反应趋势。本文采用该方法对盱眙玄武岩土区水-岩间反应趋势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94.
碳酸盐岩可溶性室内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不同地区碳酸盐岩可溶性室内试验资料,对试验中的装置、试验时间、溶蚀率表示方法和可溶性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和论证;结合川西南地区、清江流域岩溶环境效应研究实际,认为室内溶蚀试验研究应用于野外岩溶发育规律分析是一种简单、方便、行之有效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995.
缓变型地球化学灾害:特征、模型和应用   总被引:13,自引:5,他引:8  
“缓变型地球化学灾害”是通过长期积累而存在于土壤或沉积物中的包括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在内的环境污染物,因环境物理化学条件(例如温度、pH值、湿度、有机质含量等)的改变减小了环境容量,某种或某些形态的污染物大量地被重新活化和突然释放出来并造成严重生态和环境损害的灾害现象。这种灾害具有明显的特征,其定量数学模型可较完整地概括出环境系统从“干净”到“污染”再到“灾害”的整个过程,可以用于灾害的风险概率评估、预测、灾害爆发轨迹等方面的研究,为土壤污染防治和灾害预警提供了定量研究工具和可供实际采用的基本手段,对当前国土资源调查中的“生态环境地球化学评价”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96.
本文所研究的区域是西赤道太平洋的两个边缘海盆─—南中国海和苏禄海。分别对南中国海的GGC—6孔和苏禄海的GGC—29孔的CaCO_3含量、浮游有孔虫动物群及氧同位素地层进行分析,并用浮游有孔虫转换函数方法对古温度进行分析,用以确定地层年代的气候分期。研究结果表明,本区Ca-CO_3旋回模式与太平洋型相反,而与大西洋型一致。即冰期时CaCO_3含量低,全新世冰后期CaCO_3含量高。冰期陆源物质供应的加强是控制本区CaCO_3旋回的主要因素。此外,冰期时南中国海海水溶解作用的加强是控制本区低CaCO_3含量的又一重要因素,而苏禄海受海水溶解作用的影响相对很小。  相似文献   
997.
对南海北部 ODP 114 8站采自孔深 4 6 5 m以上的 170 0个沉积物样品 ,测定了 Ca CO3含量、Ca CO3堆积速率、非钙质堆积速率、浮游有孔虫丰度、粗组分百分含量 (>6 3μm)、浮游有孔虫破壳率和底栖有孔虫在有孔虫全群中的百分含量。碳酸盐百分含量和碳酸盐堆积速率自 2 4 Ma以来的变化呈现逐步下降的趋势 ,但在 2 4 .0~ 15 .8、14 .2~ 11.6、10 .6~ 4 .8和 3.4~ 0 Ma四个时期具有高碳酸盐生产力 ,其中 10 .6~ 4 .8Ma的高生产力与印度洋和太平洋中新世晚期和上新世早期的“生物勃发”相对应。非钙质和碳酸盐两者堆积速率变化趋势在总体上相似 ,反映了陆源物质输入对碳酸盐生产力的影响。 3.4 Ma后非钙质堆积速率的大幅度增长主要与青藏高原和台湾岛的隆起有关 ,它们也是上新世晚期和第四纪 Ca CO3百分含量显著下降的主要原因。 2 4 Ma以来南海北部碳酸盐的保存逐渐变弱 ,而碳酸盐溶解作用逐渐增强 ,在 15 .8~ 14 .2、11.6~ 10 .6和 4 .8~ 3.4 Ma存在 3个显著的碳酸盐溶解事件 ,其中 11.6~ 10 .6 Ma的溶解事件与赤道太平洋和加勒比海的中—晚中新世“碳酸盐崩溃”事件相当 ,说明该事件具更广泛的全球影响  相似文献   
998.
底栖有孔虫是海洋古环境记录的一项重要指标。研究现代海底沉积物中底栖有孔虫分布与现代海洋环境之间的关系,对于我们研究和认识过去的古海洋环境变迁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99.
卢无疆  潘银法 《海洋学报》1995,17(4):121-129
本文通过实验,论述了高基床顶墙与波浪相互作用的机理,提出顶墙水平及垂直分布压强变化规律和新见解,本文结果已被农业部渔港斜坡式防波堤规范采用.  相似文献   
1000.
海水中溶解有机碳(DOC)的测定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本文论述了海水中溶解有机碳(DOC)的测定方法,对DOC的测定原理及氧化方法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妨碍海水中DOC测定准确度提高的因素,这对于建立高准确度和精密度的新分析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