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111篇
  国内免费   11篇
测绘学   4篇
大气科学   8篇
地球物理   23篇
地质学   3篇
海洋学   126篇
综合类   6篇
自然地理   5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71.
The in vitro acute cytotoxicity of the neonicotinoid insecticide acetamiprid to FG cell line, derived from the gill of flounder Paralichthys olizaceus, was tested by the three widely used endpoint bioassays-neutral red (NR) assay, tetrazolium (MTT) assay and cell protein assay. It was found that acetamiprid was increasingly toxic to FG cells at concentrations of 1 μg/cm^3 or above, and the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50% values for NR, MTF, and cell protein assays were 38.38, 36.27 and 32.03 μg/cm^3, respectively. This appeared to be the first report on the in vitro cytotoxicity of acetamiprid to non-mammalian vertebrate cells. Ultrastructural examination revealed that for the cells exposed to 60 μg/cm^3 acetamiprid for 48 h, their mitochondria were severely damaged with the cristae swelled up or disrupted, while their nuclei and rough endoplasmic reticlum (RER) appeared to be still normal. This suggests that mitochondria are possibly the primary target of acetamiprid.  相似文献   
72.
分别于1986和1987年研究了Cu,Zn,Cd对梭鱼的急性致毒效应及梭鱼对Cu,Zn,Cd,Cr的回避反应。结果表明,Cu,Zn,Cd对梭鱼均有明显的毒性,其毒性的大小顺序为Cu>Zn>Cd。梭鱼对Cu,Zn,Cd有显著的回避反应,其回避率大小顺序Cu>Zn>Cd;梭鱼对Cr无明显的回避反应,即使Cr浓度高达100mg/L。  相似文献   
73.
为研究重金属铅离子对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幼鱼Hippo信号通路中主要基因表达的影响,本实验采用qPCR技术研究了96 h急性不同浓度铅胁迫(0、10、17.8、31.6、56.2和100 mg/L)下Hippo信号通路中的部分基因在肝脏、肌肉、鳃和小肠组织中的mRNA表达量变化。结果显示:与对照组(0 mg/L)相比,七个基因在肝脏组织中表达量变化总体上呈上升趋势,除Lats1/2外,其他基因在铅胁迫浓度(17.8 mg/L)时都显著上调(P<0.05);在肌肉组织中,MOB1表达量在不同浓度铅胁迫下上升显著(P<0.05);在腮组织中,YAP/TAZ、TEAD、PP2A、MOB1、KIBRA和FRMD表达量在铅胁迫浓度(10 mg/L)时显著上调(P<0.05);在小肠组织中,PP2A、KIBRA和14-3-3表达量显著下降(P<0.05)。结果提示大口黑鲈可能通过调节Hippo信号通路中相关基因的表达响应铅胁迫。  相似文献   
74.
目的:观察参麦通脉汤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低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 例急性心肌梗死后低血压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34 例。对照组予以扩冠、抗凝、抗血小板聚集、降脂稳斑、营养心肌等西医常规处理,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参麦通脉汤,疗程均为2周。观察2组综合疗效、血压水平、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变化及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率。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8.23%(30/34),对照组为67.65%(23/34);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治疗组为8.82%(3/34),对照组为32.35%(11/34),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血压明显高于对照组,Nt-proBNP降低较对照组显著,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麦通脉汤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低血压效果良好,可有效减轻症状,降低Nt-proBNP,减少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5.
76.
77.
78.
目的:观察改良黄土汤联合奥美拉唑钠治疗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ANVUGIB)脾胃虚弱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5 例ANVUGIB脾胃虚弱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50 例采用奥美拉唑钠治疗,治疗组55 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改良黄土汤治疗。观察2组的综合疗效、止血效果、止血时间、输血量及血清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4.55%(52/55),对照组为82.00%(41/5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治疗12、24、48、72 h的止血成功率均高于对照组,止血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均P<0.05)。2组治疗72 h血清IL-10均较治疗前下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1或P<0.05)。结论:改良黄土汤联合奥美拉唑钠治疗ANVUGIB脾胃虚弱证可提高止血有效率,减轻机体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79.
目的:系统评价围手术期使用中药注射液联合西医常规疗法预防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无复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万方数据(WANFANG DATA)、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等数据库中围手术期使用中药注射液联合西医常规疗法预防AMI患者PCI术后无复流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检索时限为自建库至2020年3月。使用Cochrane Handbook 5.1.0中的偏倚风险评估工具对文献质量进行评价,采用Review Manager 5.3对结局指标进行Meta分析,运用GRADEprofiler 3.6对证据级别进行评价。结果:共纳入10篇文献,均为中文文献,研究对象共1045 例,其中治疗组524 例,对照组521 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PCI围手术期使用中药注射液联合西医常规疗法在提高术后心肌梗死溶栓治疗试验(TIMI)血流分级[RR=0.52,95%CI(0.34,0.79),P=0.002]、降低术后校正的TIMI血流帧数(CTFC)水平[RR=0.24,95%CI(0.13,0.47),P<0.0001]、提高术后2 h心电图ST段回落率[RR=1.27,95%CI10,1.46),P=0.001]、降低术后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RR=0.33,95%CI(0.20,0.56),P<0.0001]方面均优于西医常规疗法。GRADE证据级别评价结果显示“术后CTFC水平”为中等质量证据,“术后TIMI血流分级”“术后2 h心电图ST段回落率”“术后MACE发生率”3项结局指标均为低质量证据。结论:针对AMI患者在PCI围手术期使用中药注射液联合西医常规疗法在降低无复流发生率,改善心肌灌注,降低术后MACE发生率方面优于单用西医常规疗法。  相似文献   
80.
以体长7.643±0.639mm的日本囊对虾秋繁同生群仔虾为实验对象,以氨氮为胁迫因子,在水温18.0±1.0oC、盐度20、p H 8.1±0.2的条件下,经确认其96h成活率略低于5%的氨氮攻毒质量浓度为52.37mg/L后,以此为氨氮急性攻毒实验质量浓度,借助显微扫描像素测量技术和多元分析方法定量研究了A、B、C、D、E实验群体(依次为氨氮攻毒0—24h、24—48h、48—72h、72—96 h时段内的死亡群体和氨氮攻毒96 h时的存活群体)间形态表型特征的差异。结果表明:(1)在所涉15项形态性状中,各实验群体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的性状仅为总长和第四腹节长;(2)在所涉17项形态比例指标中,各实验群体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的指标共计3项,依次为第五腹节长/总长、额剑长/头胸甲长和尾节高/尾节长,各实验群体间的欧氏距离均达到显著水平(P0.01),且均有随耐氨氮性能差异的增大而呈显著增大的趋势;(3)经主成分分析,提取到的5个特征值均大于1的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85.940%,其中第1主成分的贡献率高达46.121%,其载荷绝对值大于0.5的主要影响变量占形态比例指标总数的64.706%;(4)将氨氮急性攻毒处理所获E实验群体定义为选留群,其余实验群体统归为淘汰群,经判别分析,所建的Fisher分类函数方程组可较清晰地区分淘汰群和选留群个体,其中选留群和淘汰群个体的判别准确率P1分别为99%和86.75%,P2分别为88.20%和98.86%,两者综合判别准确率为92.8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