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2篇
  免费   45篇
  国内免费   148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14篇
地球物理   14篇
地质学   342篇
海洋学   59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30篇
自然地理   2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4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81.
针对野外现场分析的要求,选择了微珠比色、微量滴定和蛋膜富集比色三项技术,拟定了30个痕量(或次量、主量)元素的40个分析方法;对方法的准确性、精密度、灵敏度等参数与公认可靠方法进行了对比,或采用标准物质分析进行验证;在方法拟定过程中特别注意了快速方便、降低环境污染、降低成本和提高方法的可操作性。这些方法对实验环境条件要求不高,满足野外现场分析应用。微珠比色法测铜以浴铜灵为显色剂,可不经分离测出各种样品中痕量铜,摩尔吸光系数1×104L·mol-1·cm-1,检出限为5ng,加标回收率为95%~105%,RSD(n=20)为2.2%。微珠比色法测铁以向红菲口罗啉为显色剂,铜干扰测定,可加入Na2S2O3掩蔽,摩尔吸光系数为1×105L·mol-1·cm-1,RSD(n=21)为3.4%,方法适用于测定0.001μg/g以上的Fe,测试结果与其它方法相吻合。微珠比色法测锌以吡啶偶氮萘酚为显色剂,一般矿样、水样、生物样品可直接测定,Cd、Ni、Cu等金属元素含量高时,可利用DDTC-CHCl3小体积萃取法分离锌,检出限1ng,RSD(n=20)为6.9%,用于铅锌矿等国家一级标准物质中锌的测定,结果与标准值相符。  相似文献   
282.
西藏路曲蛇绿岩地幔橄榄岩的贵金属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雅鲁藏布江蛇绿岩带是冈瓦纳板块与欧亚板块汇聚的几条主要缝合带之一。路曲蛇绿岩位于雅鲁藏布江蛇绿岩带中部,分析了路曲蛇绿岩中橄榄岩的铂族元素(PGE)和Au的含量,其CE 量是原始地幔的1.7-3.3倍,相对于Ir而言,岩石的Pd,Pt含量较高,变化也较大,P/Ir,Pd/Pt比值明显高于球粒陨石的比值。PGE对原始地幔标准化模式呈正斜率型,地幔橄榄岩中CaO和Al2O3分别为0.30%-1.20%和0.04%-0.42%。说明路曲橄榄岩形成于亏损型地幔,Al2O3与Pt,Pd具有比Ir组PGE(IPGE,包括Os,Ir和Ru)更好的正相关关系,说明地幔岩中Al2O3的亏损使PGE之间发生了分异作用,但这种分异作用并不显著,地幔橄榄岩的稀土元素含量为原始地幔的约1/8,稀土元素的(La/Yb)N值为0.71-4.42,平均1.51,(La/Sm)s值为0.123-19.2,平均6.55;(Gd/Yb)s为0.023-2.64,平均0.28,推测在本区地幔岩受到过交代作用的影响,这种交 有较高的REE,PGE含量和高的Pd组PGE(PPGE,包括Pt和Pd)含量,结果可以形成路曲特征PGE含量的地幔岩。  相似文献   
283.
过渡族金属元素同位素分析方法及其地质应用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蒋少涌 《地学前缘》2003,10(2):269-278
由于同位素分析方法的改进和多接收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 (MC ICP MS)的应用 ,近年来过渡族金属元素 (Cu ,Zn和Fe)同位素地球化学有了长足进步 ,成为国际地学领域的一个前沿研究方向。Cu同位素在自然界中的变化最大 ,δ65Cu值为 - 3.70‰~ +2 .0 5‰ ;Zn和Fe同位素变化比Cu同位素变化小 ,δ66Zn值为 - 0 .6 4‰~ +1.16‰ ,而δ56Fe值为 - 1.6 2‰~ +0 .91‰。自然界中各种无机过程 (从高温到低温 )和生物有机过程均能使Cu ,Zn和Fe同位素发生分馏。Cu、Zn和Fe在自然界中广泛分布于各类矿物、岩石、流体和生物体中 ,并广泛参与成岩成矿作用、热液活动和生命活动过程。因此 ,这些过渡族金属元素同位素已在陨石和宇宙化学、矿床学 ,海洋学和生物学等领域的研究中取得了显著成效 ,并将成为地球科学中具有巨大应用前景的一种新的地球化学手段。  相似文献   
284.
蓝颖春 《地球》2015,(3):88-91
<正>莱茵河是欧洲最大河流之一,发源于瑞士的阿尔卑斯山,全长1320公里,是一条著名的国际河流,主要流经瑞士、法国、德国、荷兰,由荷兰湾注入北海;莱茵河流域面积为20万平方公里,流域内生活着5000万人,有2000万人以莱茵河作为水源。"莱茵"的名字,一说来源于约2000多年前的古克尔特人的语言,是清澈明亮的意思;又有一说来源于拉丁文意为罗马的河神。蜿蜒曲折的莱茵河  相似文献   
285.
湘黔寒武系底部黑色岩系贵金属元素来源示踪   总被引:57,自引:4,他引:57  
华南寒武系底部黑色岩系中超常富集铂族元素.根据湘黔地区该富集层金、银、铂族元素的丰度及其比值、元素的相关性、元素分布模式和配分模式,认为贵金属和其他元素主要不是地外物质直接提供的,也不是正常海水沉积的产物,而可能主要与海底热水喷流作用有关,系由海底热水通过深循环汲取元古宙武陵期基性-超基性岩物质的产物.在喷流作用最强烈地段很有可能形成极具工业价值的多元素矿床,尤其是除基性-超基性岩型以外的铂族元素资源新类型矿床.  相似文献   
286.
通过对普安、晴隆一带煤矿主采煤层元素测试分析,发现煤层中U,Li,Nb和V金属元素高度富集,其燃烧后的煤灰中U,Li,Nb和V金属元素基本达到工业品位,表明该区煤矿具有潜在的伴生资源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287.
成矿金属元素的溶解性分析和测试技术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矿过程中金属元素的溶解性是地球化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探索开放、非平衡状态下地质流体中金属元素的溶解性有助于了解矿床成因和成矿机制.成矿体系的温度、压力和成矿流体的盐度、pH值、fH2O、fHCl及络合物配体(F-、Cl-、S2-等)的浓度等均对成矿金属元素的溶解性有着重要影响.对于成矿体系状态、近年来国内外关于成矿金属元素溶解性的研究及人工合成流体包裹体、傅里叶红外光谱、显微激光拉曼光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扩展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和紫外-可见光谱技术在金属元素溶解性方面的应用进行了阐述;认为热液金刚石压腔与拉曼光谱仪联合进行的高温谱学技术可以为实现成矿模拟实验和进行谱学原位测量进而解决成矿流体中金属元素的溶解性问题提供一条新思路,具有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288.
张岩  方维萱  徐林刚  陈文  张志炳  叶会寿  刘丽红  王文浩  赵亮亮  吴皓然 《地质论评》2024,70(1):2024010014-2024010014
对氧化—还原敏感元素和生命必需元素地球化学性质和相关沉积矿产形成机制及其时空分布特征的分析、总结和归纳,有助于对古海洋环境演化与相关沉积矿产形成关系的深入认识,这对沉积矿床学理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新元古代南华纪—早古生代早志留世,扬子板块周缘黑色岩系中依次沉积了举世瞩目的南华纪锰矿、震旦纪—早寒武世沉积磷块岩、早寒武世重晶石矿、镍—钼—钴多金属矿、钒矿和早志留世铀矿的完整沉积矿床系列,不同时代地层、同一时代不同沉积环境地层赋存不同类型的沉积矿产,有必要对其成矿机理进行系统研究、总结和归纳。本文在对氧化—还原敏感金属元素、生命必需元素和海底热液元素等元素地球化学性质综述的基础上,兼论了它们在结合黄铁矿矿物学对氧化—还原环境、生物生产力和盆地限制性分析方面具体作用;进一步结合新元古代—早古生代扬子板块古环境演化特征,对扬子板块周缘特定时代中特定沉积矿产的分布、成因机理进行分析、总结和归纳;最终得出扬子板块周缘相关沉积矿产,是在全球氧化事件、冰期—间冰期、Rodina大陆裂解大背景下,海洋中成矿金属元素得到长期积累,在特定时代区域性海水—海底热液—生物作用(根据不同矿种各有侧重)影响下,在相关重要元素地球化学性质的控制下、局部区域特殊氧化—还原环境的控制下形成的特定矿产的初步认识。最后,结合相关沉积矿床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下一步解决方案与展望。  相似文献   
289.
微量样品的AMS14C年代测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量样品的AMS14C年代测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对于一些珍贵的考古样品或含C量极少的地质样品尤其如此。近两年来,北京大学AMS研究小区对系统和测量方法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和改进工作,包括改进制样流程、提高离子源样品利用率、优化整个束线的传输和改进数据获取与处理系统。已尤其地测量了一系列小于100μg的微量样品  相似文献   
290.
本文从火山喷气、岩浆热液矿床的成矿流体性质、金属元素在蒸汽相中的溶解及在蒸汽/卤水相的分配实验等方面概述了有关金属元素气相迁移及CO2在成矿过程中作用的研究现状。火山喷气的凝结物中高浓度的Cu、Zn、Pb、As、Ag和Au,以及斑岩型矿床中低密度流体包裹体(蒸汽相)中硫化物矿物的存在,预示着上述金属是以蒸汽相搬运的。金属元素在蒸汽相中溶解实验研究表明,金属元素在蒸汽相中以[MeXm·(H2O)n]水合物的形式存在,其溶解度随着H2O逸度和HCl逸度的增大而增加;熔体—流体体系分配实验研究揭示,NaCl—H2O体系中存在蒸汽—卤水相分离,在含S条件下Au、As等元素通常以HS-离子络合物的形式优先溶于蒸汽相,Fe、Zn、Pb、Mn、Cs等元素以Cl-离子络合物的形式优先富集于卤水相;Cu在富S热液中优先进入蒸汽相,在富Cl贫S热液中通常富集于卤水相,表明Cu在岩浆热液中是以HS-和Cl-两种络合物的形式迁移的。CO2在Au、Cu等金属元素迁移和沉淀过程中可能起重要的作用,不仅促进NaCl—H2O体系相分离,并且促使HS-络合物在蒸汽相富集以及调节成矿流体的酸碱度。斑岩型Cu—Au矿床的矿化过程可概括为3个阶段:高侵位的斑岩分异出的少量岩浆流体主要形成了青磐岩化带和部分钾硅化带,矿化通常不成规模;深部岩浆房早阶段去气作用分异出的岩浆流体主要在斑岩体早期钾化基础上叠加蚀变并形成广泛的浸染状矿化和石英—硫化物细脉,在斑岩体上部形成高级泥化带并形成低温热液型Cu—Au矿化,此阶段为主矿化期;深部岩浆房晚阶段去气作用形成的岩浆流体可能主要使斑岩体和部分围岩形成绢英岩化,并伴随晚期石英—(方解石)—硫化物脉的沉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