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1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49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9篇
海洋学   190篇
综合类   27篇
自然地理   1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海洋微藻脂肪酸组成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82,自引:5,他引:77  
于1995 ̄1997年在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培养20种海洋微藻,采用Bligh-Dyer法和气相色谱法进行脂肪酸组成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除个别藻外,海洋微藻的总脂含量均超过其干重的10%,每一纲藻种都有其特征脂肪酸或几种脂肪酸的组合作为其化学分类的标记:绿藻纲中除小球藻的20:5(n-3)含量较高以外,一般含有较高的16:4(n-3),不含22:6(n-3);硅藻纲的16:1(n-7)含量高于1  相似文献   
22.
培养海洋微藻Isochrysis galbana生产EPA和DHA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某些海洋鱼油是EPA(廿碳五烯酸)和DHA(廿 二碳六烯酸)等ω-3多不饱和脂肪酸(ω-3PUFA)的主要来源。由于鱼油资源有限,且鱼油中ω-3PUFA的构成和含量随鱼的种类、季节、地理位置等不同而变化,利用海洋鱼油来生产ω-3PUFA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另外,利用鱼油生产的EPA和DHA产品带有无法去除的鱼腥味,大大影响了产品的质量。随着人类对自身健康要求的提高,人们对这两种具有良好生理效果的脂肪酸的需求越来越多,仅仅依靠原有的鱼油资源已无法满足日益扩大的市场需求,开发EPA和DHA新生物资源已…  相似文献   
23.
微藻的应用概述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微藻太阳能利用效率高、个体小、营养丰富、生长繁殖迅速、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强、容易培养,因此受到人们的重视。微藻的培养开始于18世纪末,当时培养的种类是栅藻和小球藻等淡水藻类,目的是作为植物生理学的试验材料。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及战后时期,由于粮食缺乏,...  相似文献   
24.
海藻细胞内含有丰富的多糖,是未来海洋生物医药研究领域的前沿热点。目前,海藻多糖积累主要聚焦于大型海藻,与大型海藻相比,海洋微藻具有种类繁多、操作简单、测定精准等优势,是亟待挖掘的有潜力的海洋生物医药的种质资源。文章从药用海藻资源的开发、药用海藻资源的培养、海藻生物制药的环境保障分析入手,分析海洋生物制药存在的瓶颈,挖掘切实可行的解决途径,提出“海洋微藻生物制药全链条”新理念,为助推海洋强国建设、提升海洋生物医药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5.
四个鲤鱼种群ITS-1序列的遗传变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我国四个鲤鱼种群的核糖体DNA内转录间隔区ITS-1进行了PCR扩增、测序.序列分析显示,370bp的ITS-1序列中GC含量明显高于AT含量,共检测到34个变异位点,96个样本得到14个单倍型,平均单倍型多样性为0.637±0.055,核苷酸多样性为0.00857±0.00200,遗传多样性表现较低.黑龙江野鲤种群...  相似文献   
26.
长江中华绒螯蟹的资源与养殖现状及其种质保护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谷孝鸿  赵福顺 《湖泊科学》2001,13(3):267-271
根据中华绒螯蟹的资源及其养殖现状,分析了我国目前各水系河蟹的种质变异及其河蟹幼蟹培育和成蟹养殖中存在的问题,针对中华绒螯蟹 种质保护的要求,就防止河蟹幼蟹性早熟及和蟹养殖的遗传污染与种质混杂等问题,提出了对长江河蟹品质保持的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27.
为促使水生入侵植物的资源化利用以减少其对环境的危害,本文选取我国3种常见水生入侵植物,即水浮莲(Pistia stratiotes)、凤眼莲(Eichhornia crassipes)、空心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的植物化感作用方式(植物种植水抑藻、植物粗提物抑藻)对蛋白核小球藻(Chlorella pyrenoidosa)、梅尼小环藻(Cyclotella meneghiniana)、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这3种常见水华微藻生长的抑制作用差异及其影响机理。结果表明,3种植物的种植水和粗提物均对不同微藻表现出选择性抑制作用,且种植水的抑藻效果总体强于粗提物。其中以空心莲子草种植水对铜绿微囊藻的抑制作用最强,共培养第7天藻细胞光密度OD750值下降78.19%,叶绿素a(chl a)含量下降96.61%。铜绿微囊藻在空心莲子草种植水影响下,藻细胞的呼吸速率先升高后降低,光合速率逐渐降低,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等抗氧化酶的活性,以及蛋白质和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的含量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由此可知铜绿微囊藻在共培养过程中受到了明显的胁迫和伤害。而在共培养第11天,实验组的胞外藻毒素含量较对照组仅增加8.69%,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空心莲子草种植水在有效抑制铜绿微囊藻生长的同时不会促进藻毒素的释放,具有较好的生态安全性。  相似文献   
28.
利用ISSR分析获得的数据,研究了依据Nei & Li、SM和Jaccard遗传距离,采用UPGMA聚类法进行逐步聚类筛选核心种质的效果,并最终采用SM遗传距离逐步聚类从175份兰州百合种质中筛选出了37份核心种质。保留了初始种质21.14%的样品,多态性位点数、多态性位点百分率、Nei's遗传多样性指数和Shannon's信息指数的保留率分别为96.08%、96.59%、105.27%、103.62%,t检验表明核心种质的Nei's遗传多样性指数和Shannon's信息指数与原种质没有显著差异,表明构建的核心种质能很好的代表原始种质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29.
为了利用荧光技术对北极浮游植物的生理生态信息进行系统研究, 本文以实验室培养条件下的两种北冰洋微型浮游植物——柔弱伪菱形藻(Pseudo-nitzschia delicatissima)和海链藻(Thalassiosira sp.)为研究对象, 先采用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 FCM)和全荧光光谱法对其活体中色素的静态荧光进行测量, 后利用脉冲调制方法(Pulsed Amplitude Modulation, PAM)对其叶绿素动态荧光信息进行测定, 对两种浮游植物的三类荧光信息进行综合比较分析, 结果表明: 柔弱伪菱形藻的丰度、基础荧光(F0)、光合系统Ⅱ(PSⅡ)光化学的有效量子产量(ΦPSⅡ)及光合电子传递效率(ETR)分别为22×105cell/mL、844、0.247和42.8, 皆高于海链藻的相应值(8×105cell/mL、464、0.185及33.0); 静态荧光和基础荧光分析表明柔弱伪菱形藻细胞内叶绿素a (chl a)含量较高; 海链藻细胞内则具有较高含量的类胡萝卜素, 其对光保护机制依赖性较强。本文初步展示了三类荧光分析法在极地微型浮游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方面的联合应用。  相似文献   
30.
以2000 g海带为原料、米氏凯伦藻为测试微藻,采用甲醇浸提、液液萃取、硅胶柱层析、Seph-adax LH-20凝胶柱层析和硅胶薄层层析等分离方法,纯化可能具有抑藻活性的化合物,制备到5个薄层纯样品,B21(1.39 g)、B131(0.51 g)、B132(0.48 g)、C211(0.016 g)和C212(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